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79(Px2H2 自
2011年度注册
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
工作结束以来,我们收到部分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对相关科目提出的问题,现就有关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解答如下:
第一部分 《会计》问题
G-Ju`. 一、更正 naKB2y]l 教材第74页[例4-9]的第二个假设,即假定该例中取得
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6 000万元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应由108 000 000变更为90 000 000,正确的账务处理如下:
lvZ:Aw
r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90 000 000
3sq(FsT 贷:银行存款 90 000 000
,;wc$-Z!8 ~w9ZSSb4 二、问题 |yow(2(F@ 1. 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损益类账户,到年末的时候要结转到“本年利润”,可是2011年注册会计师教材里面第二章,24页例题2-1,第4小题的账务处理,为什么没有结转呢?如果结转的话,最后该公司出售债券的时候会计分录应该是怎样的? Nl `8Kcv 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账户,期末将其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教材24页[例2-2](4)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0元的借方金额并不是将前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贷方余额结平,而是为了体现处置时处置价款与原
成本之间差异实现的损益金额500000元(1500000-1000000)而在处置当期单独反映原计入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增加额。
/WKp\r(Hp 正如教材第24页第4-5行所述:处置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例2-1](4)分录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300000元正是这个原则的体现。
a7Rg!%
r @=1kr ^i 2. 问:教材29页,为何表2-1中通过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分期确认的利息调整额之和会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减去“银行存款”的差额?(即第一个分录),有何数学和理论依据?如何理解摊余成本的计算过程? 86\B|! 答:关于第一个分录,如果从会计理论角度考虑,只需要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各1000元。教材中之所以将“持有至到期投资”1000元以“增加1250元”、减少“250元”反映,主要是为了清晰地反映企业获得此项投资的本金面值以及将来会影响利息确认的金额。
|F#L{=B 关于摊余成本的计算,应当把握新会计准则规定下“利息”要按“实际利率”计算确认的原则。按照这个逻辑,本期末的摊余成本(即下期初的摊余成本)应是本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时为取得成本)+按实际利率确认的本期实际利息-收回的与该投资相关的现金流量包括提前收回的本金或票面利息-本期发生的减值。
c 7uryL Syj7K*,%bZ 3. 问:教材中第30页例题中,XYZ公司预计本金的一半将会在20X0年末收回,其余的一半本金将于20X4年年末付清。这种情况下要调整20X0年初的摊余成本。请问调整金额53,是如何确定的? ?rgk 答:是20X2年期初摊余成本新计算的数额1139与原计算的数额1086之间的差额,即期初摊余成本调整数一次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DR6 OR B7 bfjtNF*^ 4. 问:教材31页“假设XYZ公司……”中“且利息不以复利计算”,若该题中利息以复利计算,该如何计算利息?对会计处理是否有影响? ~'l.g^p bv 答:如果以复利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D6[DjU< 第一年末利息为: 1250×4.72%
HJu;4O($ 第二年末利息为:1250×4.72%×(1+4.72%)
p94 w0_m@| 第三年末利息为:1250×4.72%×(1+ 4.72%)×(1+ 4.72%)
p#95Q 第四年末利息为:1250×4.72%×(1+ 4.72%)×(1+ 4.72%)×(1+ 4.72%)
B}y-zj;T 第五年的现金流+利息:1250×4.72%×(1+ 4.72%)×(1+ 4.72%)×(1+ 4.72%)×(1+ 4.72%)+1250
|YAnd=$ 如此,实际利率r通过以下算式得出:1250(1+ 4.72%)
5×(1+r)
-5=1000
SQB[d3f 由于计算出的数据不同,因而每年确认的利息就会不同,会计处理结果也会不同。
mT2Fn8yC1 lE?F Wt 5. 问:教材33页[例2-6]: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10 800 000 是怎么计算得出的? &<sN(;%0R
答:10800000元=1200000÷10%-1200000
xc
+h
Fx 6. 问:教材35页,例题2-7(4)中营业外支出和贷款损失准备是怎么算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