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58
2001年10月,美国德州的一家能源公司安然因为造假账等多项罪行被揭发,轰动一时,首席执行官在官司进行时去世,首席财务官被判刑24年,安然的审计公司、曾名列五大审计公司的安达信也名誉扫地,被迫关门。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以整顿公司治理和加强信息披露,稳定面临信任危机的市场。十年后,美国陷入了“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泥沼,政府束手无策,当年的果断行动不再。面对整个市场经济失控状态,不由得要问十年前那种风行雷厉的做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ZVdsxo<
^_*jp[!`b$
;.nP%jD
安然之所以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是因其在世纪之交打着“金融创新”之名,弄虚作假,钻监管漏洞,以致于在公司治理上出了严重问题。一时间,商业伦理、公司治理、透明化、警惕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过度沉迷于短期利益等等,成了市场集体忏悔盛宴的主题。 28T\@zi
b`h%W"|2L
IqhICC1V-
新闻媒体常把安然事件比喻成财经新闻的水门事件,细心无畏的记者把大公司的败类揪出来,绳之以法,标志着媒体监督市场的胜利。至于事发之前,媒体如何当拉拉队,《财富》杂志曾连续六年把安然捧成“美国最有创新力”的公司,吹捧首席执行官如何睿智,领导如何得当等等,就尽可能少谈。事发时旋风式报道了一阵后,财经媒体在后续跟踪安然事件上,并不着力,其实被起诉的13个高管中,只有7人真正被判了刑,而另外4人,不服原判,再上诉后无罪释放。 'R4>C
Z%jV
P"R97#C
6(N.T+;]
萨班斯法案执行力度不高,尤其在信息披露的要求上,一步步地折中倒退。“金融创新”的光环黯淡了一阵后,重新又成了市场追逐的对象,终于导致次贷之类的“毒资产”与各种衍生品的泛滥。 ]RH=s7L
4
V u'r?
cg(QjH"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除了麦道夫那样的小丑外,并没有真正坑人的大银行高管被起诉,更别谈误导投资者的评级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官员了——看起来还真比不上安然事件的反应。 +CnyK(V
f?=r3/AO
).0V%}>
诚然,美国国会没有闲着,多德弗兰克法案洋洋洒洒849页,比起萨班斯法案的66页更蔚为壮观,然而还在讨论时期,华尔街的银行巨头们已经开始抵制,抱怨执行起来成本太高,会更进一步削弱美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公众对法案很淡漠,三年来房贷危机的残局未了,失业率居高不下,继续困扰美国社会和经济,失望厌倦和无奈结集成了反贪婪、抗议华尔街劫持政府的示威活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