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所得税会计(税法) x:x QXjJ
oMPQkj;
一、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 "f3>20}
1、永久性差异:计算口径不同而产生。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以后不能转回。 c1^3lgPv
例:国债利息收入、产成品用于在建工程、各种赞助费 u"%fz8v
2、时间性差异: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以后能够转回。 pIXQ/(h31
①、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税法比会计少计费用、多做收益,致使应税所得大于会计利润。 例:当期计提的产品销售的保修费用 "duJl-
理解: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未来可抵减,现在先交,形成递延税款借项。 A3n"zxU
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税法比会计多计费用、少做收益,致使应税所得小于会计利润。 例: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税法允许的加速折旧法、 9Dl \S F[
理解: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未来才纳税,现在先不交,但是现在必须确认为一项未来应纳税的负债,形成递延税款贷项。 l0_V-|x
二、应付税款法 nAzr!$qbNv
要点: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cG?266{g
借:所得税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E;sltl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任何情况下都是: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8n)Q^z+
K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永远都反映本年实际要交给税务局的金额 NO$Nl/XM
三、纳税影响会计法 RBXoU'.
本期应交所得税 + 本期递延税款发生额=本期所得税费用。
]Oy<zU
时间性差异在所得税处理时,类似于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的核算。 - \QtE}|4
1、所得税率不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oEDtN
借:所得税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 与本期利润相配比 Ir'f((8:
(或贷)递延税款 (时间性差异)*税率 可视为待摊或预提费用 -}J8|gwwp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任何情况下都是: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税率 eG v"&kr
2、所得税率发生变动时,对于递延税款的处理,又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 H]e 2d|
四、递延法 epF>z
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不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 JF
gN
2、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当初发生时的税率计算。 A@ME7^w7
3、递延税款的余额不代表实际意义的资产和负债。 4pqZ!@45|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 ?KN_J
①、本期应交所得税;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Ce:ds%
五、债务法 >UMnItq(
l
1、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 .kIf1-(<U
2、在税率变动的当年,要把递延税款调整成为用现行税率计算的余额。 gm DC,"Y<
3、以前发生在本期转回的,用现行税率计算。 DFonK{
4、递延税款的余额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2. _cEY34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包括: A=K1T]o
①、本期应交所得税;②、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③、由于税率变更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税款”科目账面余额按新税率的调整数。 (a?Ip)`I
******从每一笔业务整个核算过程来看,其“递延税款”科目借、贷方一定相等。在做帐务处理时始终抱有这么一个思路的话,就不会出错了。 Ei-OuDM;)
六、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特殊点 q
4{ t H
①、债务法时,如已知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在今后转回时的税率,可按照预计税率计算,而递延法不行。 ${wE5^ky
②、如果本期产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在未来转回的时期内不能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应作为永久性差异处理。 H~Cfni;
会计利润 m!_ghD{5h
±永久性差异 GN0'-z6Uy
±时间性差异 v knFtpx
应税所得=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
,whNh
税率 *$VurqLn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税率 M6iKl
递延税款=时间性差异×税率
6qlr+f
所得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 GHY>DrXO1u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计算的“应交税金”相等。递延税款影响的只是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即“递延税款”对应的是“所得税”。 ;>N ~,Q
=HHg:"
三.对于“投资收益”的处理,如果双方税率相同,则作永久性差异减除即可;若双方税率不同,投资方需要补税,则还要考虑时间性差异的影响。(教材P591例7) Q_.Fw\l$`
YqgW8EM
四、审题一定要清楚,注意题目问的是“应交所得税”还是“所得税费用”;是“年末递延税款余额”还是“递延税款发生额” @{u
c
5ov%(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