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给马雪征打工的。”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玩笑般如此言说。联想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CFO马雪征女士被誉为“亚洲商界第一女性”、“香港杰出女企业家”的称号依旧名下无虚。资本女人马雪征长期身居港岛,主事香港联想,长袖善舞于风云变幻的国际资本市场,主推联想香港上市、神州数码分拆、FM365与AOL合资,在香港投资界声名日隆,风头之劲甚而盛过柳传志。 Uc|MfxsL
采访开始前,马雪征抢先向记者发问:你想听故事还是观点?记者毫不迟疑地回答:故事!经年与资本交锋,塑就了马雪征言词锐猛、气度优雅的作风,讲起故事的她逻辑清晰、语速奇快,也正是因为马雪征的知无不言,才有了这些关于联想的首次公开的资本故事。 +@K8:}lOW
人物简介 马雪征 rDU"l{cg
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1年,曾获得奖学金赴英国的King‘s College修读英国文学。2000年9月,被提名成为香港董事学会会员。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有权力的50位商业女性之一。现任联想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CFO,负责集团整体财务、资本运营、策略投资以及香港特区的业务管理。 \fD[Ej
人物特写 舞在资本之巅的女强人 }F
(lffb
第二次成为《财富》全球商界女强人,马雪征的态度很鲜明:“我不想排在名单上,我们的公关人员跟《财富》交涉,询问他们到底是怎么评的。《财富》杂志说想评的也未必评得上。我们说我们不是想评上,是不想评上。他们答复,那也不由你说话。” m{sch`bP
那天,杨元庆和马雪征坐而闲谈上榜一事,杨元庆说《财富》杂志又在选女人了,快人快语的马雪征马上纠正:不是选女人,实际是在选公司。不是排我个人,实际上是排公司,没有联想就没有我。 0qD.OF)8
马雪征是联想集团最洋气、最神秘的一位高管。说她“洋气”,因为她一年之中大半时间待在香港,基本已经“西化”,马雪征本身就代表着联想的国际化;说她神秘,因为较少接受媒体采访的她被太多的“传闻”笼罩,比如传言马雪征持股两倍于柳传志,身价早已过亿等等。对于这些“传闻”,马雪征总是不置可否地一笑了之,依然故我地坚持一贯的原则——只谈联想、拒谈个人。 SQx:`{O
经商是个痛苦的转变 BGVy
\F<
今天,回忆起14年前与柳传志的第一次晤面,马雪征用的居然是“震撼”二字。她说:“当时联想在香港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是个座落在破旧工业区的小公司,但柳总却是胸怀大志、雄心勃勃,反差太大了。我为什么被震撼?联想当年是中科院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柳总和他的部下们谈宏图、谈战略、高谈阔论,如同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将军,非常不一般。”马雪征承认,她之所以从中科院处长的行政位置上下海,极大程度上是被柳传志的个人魅力吸引。 9i#K{CkC|
1990年之前的马雪征一直走在仕途上,是中科院两个处的处长,即将升迁副局长。负责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的合作项目,给小平、耀邦同志做过翻译,接触的都是著名学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使、科技部长一类的大人物,李政道亦是她的好朋友。1990年,马雪征投奔联想,先做联想香港公司总经理助理,后做联想香港副总经理。对于马雪征来说,从“国家公务员”到“斤斤计较”的商人是个痛苦的转化过程。“1990年,下海是很忌讳的事情,压力大,看不清方向。”马雪征说。 ]lzOz<0q
1997年,马雪征主持联想香港、北京联想合并,一个崭新的联想瞬间诞生于国际资本市场前沿,马雪征也被任命为联想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马雪征把联想香港总经理吕谭平的去职说成是平和的分手,“合并之后,他当时的股份就被摊薄了,因为联想把北京资产注入到联想香港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临走时大家很友好,柳总劝他别卖联想股票,他走的时候股价是5毛钱,到今天为止他仍然持有联想的股票。”这是马雪征在联想亲历的第一场“事变”,之后的她愈发成熟、稳健,备受柳传志赏识,一步步渐入联想权力核心。马雪征之于联想,意义重大,正如一位香港分析人士所说的那样:“杨元庆信任她,在很多事情上依赖她。联想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联想,马雪征功不可没。” .AZ+|?d
马雪征看淡女强人的“媒体评语”,她说:“《财富》杂志在做全球50位商界女强人评比时,有这么一段话,定义出什么叫权力是很容易的事情,定义出权力有多重,有多大的权力是件困难的事情。人人有权力,很难比较出权力的大小。没有联想就没有我,不是我特别强,而是联想特别强。我幸运,因为我坐在了这个位置上。” XY`2>7
对话 联想的资本故事 =u]FKY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2E}^'o
记者:对联想与资本市场,您起到的是桥梁作用。您主要负责联想的资本运作,包括香港上市、神州数码分拆、FM365与AOL合资等等,资本运作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上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GE.@*W
马雪征:通过在香港上市,联想得以顺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对联想的好处之一是我们有资本市场的资本支持。另一个角度讲,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使公司管理更加规范化。在管理上、思维上、业务策略上更加接近国际化,我认为这是比资金更重要的收获。 N_>}UhZ
资本市场的实战提升了联想公司治理水平和结构,首先,联想有一个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每个季度都由审计委员会审核每一财季的业绩,然后才能公布;其二,还有一个薪酬委员会,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薪酬委员会,他们的责任主要是审查我们内部提出来对高层员工的薪酬资助,包括奖励制度。这符合市场的要求,也是独立股东对联想高管层的一种监控。最早时,薪酬委员会两个独立董事看我们的工资,他们不怕我们定得高,而是觉得我们定低了,很有意思。1998年,联想的资产负债率高达将近200%,所以那时候股东认为风险很高,股本太低、负债太高,到今天通过资本市场三次股本融资,资本结构发生质变,已经成了没有负债的公司,而且有净现金20多亿。其实这样的公司会有另外的压力,比如说它会不会把股东的钱用得更好,回报更高。 ,=p.Cx'PR
记者:我知道您是学中文的,很有文采,如果让您选择一个成语形容资本市场对联想的作用,您会怎么说? `o!a
RX
马雪征:5年前是雪中送炭,现在是锦上添花。1997年、1998年的时候,你不可想象当年的联想在资本上的压力和财务运作上的困难,寒碜到什么程度。我和柳总曾经去找银行借钱,借钱的滋味不好受,我们请银行的人吃饭,人家根本不来吃你这顿饭。我们的控股公司相当支持,拿出联想所有的股票做抵押、借款。股票抵押借款是按股价的25%借钱给我们,股价2块钱,只给你5毛钱,打了2.5折,利息非常高,只借一年。我和柳总表决心,我们一定努力做,说话算话,一年还款。10个月后我们提前还款,银行开始请我们吃饭了。最困难的时候,我想过发股筹钱以改变股本结构,不能光是贷,因为贷解决不了股本结构,仍然是高高的负债率。我找过香港一家非常知名的投资公司,接见我的是一个内地人,一个台湾人,一个香港人,三个人“审查”联想。我带了所有资料上去做介绍,三个中国人不说一句中国话,只说英文,意思很明显,拿外国的钱就要从头按他们的规矩办。当时联想的股价,只有4毛钱。两年之后,联想的股价变成了4块钱,涨了10倍,那家投资公司后来专门找过我,我说你们错过了绝好的机会。
<(-4?"1
30年河东30年河西,今天的联想也享受着资本市场给予的锦上添花的欢愉。但穷得有骨气,富也不傲气,就是这种感觉。现在联想在用钱方面、在资本结构上,出现了另一种压力,压力就是要给你钱的人太多,条款好得一塌糊涂。比如长期银团贷款,一次借3-5年,利息一年只有2.6个百分点,但拿了这些钱,如何实现高回报,是新的压力。又比如可换股债券,这在香港很流行,以现时股价的一个溢价(如加30%),借钱给你。3-5年后到期,以那时的股价来看,是还钱,还是发股票还债权人。当然,他们是看好联想的股票,认为到期在股票上赚不止30%.这确实是锦上添花。我们和银行、财团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不管低潮还是唱凯歌的时候,他们对我们都相当尊重,使得将来有需求时不会有太大资本问题。 8r
sv8OO
资本压力之下两大悬疑 sOW,hpNW
记者:2002年5月23日,联想集团公布2001/02财政年度业绩,全年纯利10.26亿港元,同比增长42.9%,虽说业绩增长有所放缓,但这确是相当不错的一份成绩单。但是,联想的股价却从7块钱掉到了不足3块钱,而且还会掉,业绩的增长并未在股市显现出来,您怎么看待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q9"~sCH
马雪征:业绩纯利增长40%多,股票当天就往下掉,为什么?因为CEO元庆非常认真地给大家分析了未来一两年中国IT市场的可能性,2002年市场增幅将减缓,联想战略转移、全面转型,股东们就很紧张。不知我们这次转型是否能成功。实际上,资本市场也处于泡沫过后的自我调整。现在的资本市场或者股市的压力还有一个衡量的指标是市盈率和增长率之比,即PEG.联想每年递增20%,如果你是20倍的市盈率,系数就是1,联想股价7块钱的时候,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差不多是2左右,因为我们是20%的增幅,50倍的市盈率。在这个情况下,市盈率以及系数都比别人高,因为同行没有这个水平,因此股价自然有调整,同时亦是资本市场要求我的保持高增长来取得较低PEG系数。 $~*d.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的压力还是比较大,联想的市盈率一直是和IBM、HP甚至跟戴尔差不多,压力当然是有的。我们的压力在于如何保持持续相对高速的增长,这个压力来自股东,因为他们看未来。 &:)e
记者:去年9月12日,即美国遭遇恐怖袭击次日,港股下跌,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增持30万股,您也以每股2.7元的价格增持25万股。几乎每逢市道不景,联想高层都会有所增持,内部增持说到底“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除此“托市”之策外,联想通过什么样的实际举动为投资者树立信心? <0I=XsE1iX
马雪征:我本人、元庆、柳总,都在增持,因为我想买,我觉得长期看好是会赚钱,这也表明了我们管理层的信心。大股东回购,母公司也在增持,这些都是在资本市场上战术性的动作。真正要增加股东对联想的信心,必须有一些策略上的大动作。联想一贯坚持的行事原则是非常透明,利好、利空消息都告诉大家。香港联想、北京联想合并之前,香港联想亏损,股东很惊讶,中资公司能够连续3次发盈利警报。要非常透明地告诉股东你的好和不好,让他相信你,你说的话是可信的,你说一次他不信,一年以后做成了,他就对你增加信心,让事实说话。慢慢对公司有一个信任,这不光是买股票可以解决的,就是要透明。 H0i\#)Xs
联想几次大动作之前,都通过非常规范的方式广泛征求中小股东的意见。比如做手机,联想的特点是专注,做手机算不算专注?我们去德国、爱尔兰、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到这些国家去听意见,赞成还是不赞成。我们把中国手机市场讲给人家听,怎么做也给人家解释,回来后一综合意见好坏参半,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今年联想手机业绩不错,11月份我们会再转一圈,向股东们汇报以增加股东们的信心。 _a=
f.I
记者:到目前为止,联想还有哪些事情没有让股东完全相信? s
*1%I$=@
马雪征:两件事情。第一件大事在中国PC市场上如此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联想能不能再一次打胜仗,这一点很多人现在还持怀疑态度。从1998年到2001年联想是一路凯歌,市场份额到了30%,逆水行船、不进则退,联想能不能再创佳绩?股东们还在观望。 B 9AE*
第二件大事是战略转型,联想正在由产品型企业转向服务型高科技企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股东没有完全信,他们认为PC公司成功转型的例子很少。这两件事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相信,需要联想做出业绩去证实。 @Ao E>
化解危机 I UxsvW+
记者:您是神州数码分拆的“操刀者”,据说其中的过程一波三折、繁复异常,为什么简简单单的分拆到后来越搞越复杂,原因何在? 6WnGP>tc.
马雪征:神州数码分拆,本是简单问题,最后越搞越复杂,复杂到可以成为香港联交所一个绝无仅有的典型案例。一般分拆模式其实很简单:以“介绍”上市的方法,让联想的股东,分别持有我们两家的股票就行了。为什么越搞越复杂?就是担心小股东有想法,比如有的基金投资者规定,只能持有市值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公司,小的不能买。这样有的联想原股东就不能保留分给他的神州股票,一上市就会在市场上抛售,神州数码股票股东利益都会受损。我们听了一圈意见,之后就决定要股票的给股票,不要股票把股票还给联想,联想拿到市场上卖,卖完给现金,我们付手续费。这些工作要同时做完。我们和神州数码为这次交易大概付了上千万的费用。我们真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因为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使这次分拆得到了市场和股东的一致好评。 ?YbZVoD)J
记者:香港资本市场也曾遭遇过几次对中资红筹公司的“信任危机”,对于那些突然爆发的危机,联想是怎么处理的? kXbd
R
马雪征:危机爆发时,海外的股东根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会很紧张,要不要马上估售?快速反应、迅速化解资本市场危机,是联想对我的职业要求。1999年,广东信托投资出事,“广信”旗下一家专门做肉、海鲜品贸易的公司,是在港的上市公司,因为做假账被香港媒体曝光,把德勤也牵扯了进去。9点上班,香港人都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引发了对红筹公司的大范围不信任。10点半我们开全球电话会议,在1个多小时内,把所有的通知发出去,拿出联想的财务报表,现金状况、借贷状况、资金流周转状况,以及业务开发情况,清晰在案、一目了然。这样的危机处理有过很多次,以行动博得股东信任是联想靠诚实经商建立起来的。我不敢说联想说什么股东都信,不全信也会信一半,信任是长期支撑资本市场的基础。
j>OB<4?.+
为何暂时难回A股? [M6/?4\
记者:联想一直有意回到内地A股市场,法律操作程序上有何进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为什么要转回到内地资本市场?
? /Z
hu
马雪征:为什么转回内地二次上市?目的非常清楚,我们是一间中国公司,内地销售额占到了95%,赚的是中国内地的钱,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客户能够又是联想的股东,希望联想的增长对他们有回报。 ;F<)BEXC<
中国证监会也曾表示,欢迎联想这样透明的好公司带动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净化,希望联想把海外资本市场规范操作的经验和风范带进中国股市。我坚信无论是在香港股市,还是在美国股市,联想的规范性、高度透明,对股东的极端负责,都属一流。为什么暂时回不来?完全是法规问题。首先我们没有办法用A股的方法上市。这种重组后的公司按要求必须要有3年业绩,现在上不了,而且那样会把整个结构搞乱,没有这个必要。 +bK.{1
联想回到中国资本市场,只有两种可能,A股和CDR,A股做不了,只能做CDR.我们原准备上存托凭证CDR,也遇到了法规问题。我国政府还没有出相关法规,做不了。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我不知道,完全不知道。但我们回来的想法是坚定的。 }~28UXb23
记者:联想“回家”的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0OZw
马雪征:我想应该是2000年前后想回来,原因是联想在内地越做越好,品牌越做越大,实在觉得客户基础和股东完全不同,对公司少了点促进动力。老百姓会说股票在香港上市,买不了,下面的声音也挺多。联想是本土公司,既如此,就一定要让本土客户成为公司业绩的受益者。联想始终没有忘记回到内地市场,我们集体都有“回家”的想法,想让更多的内地客户变成名副其实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