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元主体合作供给论 :\OSHs<M
=Zq6iMD
Wuthnow(1991)提出“政府、市场、志愿部门三部门提供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他指出,政府的特点是拥有强制性权力,市场是以非强制性原则来运作,而志愿部门是以“志愿主义”的原则来活动,三者虽看似界限明晰且原则大相径庭,但在解决同一社会问题时彼此间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同时,他指出,当三者为公众提供相同或相似的公共产品或服务时,也会存在激烈的竞争。此时三部门间还存在着资源交换关系,资金、人员、技术、公共关系往往在部门间流动。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治理理论认为,随着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自组织力量的发展,在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传统界限逐渐被打破,公共物品供给的整个过程也演变成为由各种不同角色所组成的复杂合作网络的治理过程。治理不同于“统治”,也不一定要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使别人服从(Rosenau,2001),而是政府、市场、社会主体间关系实现秩序化的管理方式。换言之,就是在公共物品领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在三者不断的合作与竞争中努力寻求多元权力的均衡点,形成公共物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及互补机制。 |Kd#pYt%O
~rb0G*R>
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共同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可实现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及优势互补:政府在政策服务、制度安排、协调多方关系、建立关系网络、保障公平、合同监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在具体的生产、服务上行动迟缓、缺乏回应性,要求诉诸市场和社会力量;企业拥有极强的运营能力、颇具开拓性和创新力、生产服务效率高、适合完成产生利润的任务,但其贪婪的赢利行为则需凭借政府力量的规制及第三部门的积极监督予以约束;第三部门极具同情心,善于处理公益性、慈善性事务及诸如生态保护、扶贫救灾、关爱弱势群体、人道援助等国际性社会问题,但它的“类官僚化运作”及“二政府”行为也必须通过政府的制度监管和市场力量的竞争加以规范。 /t0L%jJZ
,&hv x
三、多元主体互动供给论 Hf`i~6
U**8^:*y#: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King和Stivers(1998)屡次提醒,政府属于它的公民。Denhardt夫妇(2000)批判新公共管理主义中政府“掌舵人”的不当隐喻,指出公民才是社会的真正主人,行政官员在管理公共组织时,应将公民置于首位,强调他们服务于公民和授权于公民的职责。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应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政府不仅要亲自参与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共物品,更重要的是,政府应积极提供一个舞台,能使公民在这一舞台上充分发表意见,清晰地表达其价值观。行政官员不应仅通过促成妥协而简单的回应不同的利益需求,而应鼓励公民采取一致行动,这样便可理解更长远、更广博的公共利益观念。除提供舞台外,政府还有责任充当“中间人”,将多元参与供给主体都集中到谈判桌前进行磋商和谈判,通常是以政府、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结成战略联盟的形式来协同解决,从而在面对多元化的公众需求,政府及公共管理者不是说行或不行,而是说“让我们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一起去实现它”,这便形成了政府、公民、社会及市场主体多维互动的新局面。 F^yW3|Sb
ra$:ibLN
新公共服务理论尊重公民权,重视公民参与,突出强调政府责任、公民精神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它提出了“道德人假设”,认为“公共行政的精神是建立在对所有公民善意、乐善好施的道德基础之上的”,并由此激发其他供给主体及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这样的责任感演变成多个层次上都得到体现的强烈愿望,使所有参与者都共同致力于创造、合作、达成一致的机会。政府努力创造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联合所有可能的力量来协同解决,确保公共物品以一种令人满意的形式得以提供。实质上,这一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战略理性”,以便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共利益。勿庸置疑,这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在实践中会运用得更为灵活。 hQn?qJy%W
?"x4u#x
参考文献: F0:]@0>r
#rlgeHG!fs
[1]Samuelson,P.ThePureTheoryofPublicExpenditure[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54,(36)。 !#KKJ`uB"
QL/KY G
[2]Coase,R.H.TheLighthouseinEconomics[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74,(2)。 ]8p{A#1
4D?h}U /
[3]Demsetz,H.ThePrivateProductionofPublicGoods[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70,(13)。 !mNst$-H4
/ FcRp ,"
[4]Savas,E.S.“Privatization”inMaryHawkeaworthandMau riceKogan,(eds)。,EncyclopediaofGovernmentandPolitics[M].NewYork:Routledge,1992. Mn0.!J
"
U]3!"+Y1P
[5]Hansmann,HTheRoleofNonprofitEnterprise[J].YaleLawJournal,1980,(89)。 Unk/uk
F9r.DG$}
[6]Salmon,L.M.PartnersinPubicService:TheScopeandTheoryofGovernment———NonprofitRelations[M].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87. P@7>R7gS
TA[%e
MvA
[7]Gidron,B.,Kramer,R.,Salmon,L.M.GovernmentandTheThirdSector[M].San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1992. ?xj8a3F
o:d7IL
[8]Young,D.AlternativeModelsofGovemment-nonprofitSectorRelations:TheoreticalandInternationalPerspective[J].NonprofitandVoluntarysectorquarterly,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