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改制、兼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制改造等全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商誉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问题已经成为会计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笔者从国内外学者对商誉会计理论各种定位模式的比较分析入手,试图找到一条合理可行的未来商誉确认、计量和报告模式,以供同行商榷。 kO:|?}Koc
一、现有商誉确认、计量与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 *?|LE
C
*a_U2}N
(一)商誉本质问题剖析 $4K(AEt[
>B)&mC$$S
关于商誉的本质,学术界有过许多论述,最为权威的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亨得里克森(E.S.Hendriksen)的看法。他在其专著《会计哲学》(王澹如、陈今池,1986)中介绍了三种观点:(1)对企业持有良好印象的价值表现;(2)预期未来利润的折现值与正常投资报酬之间的差额;(3)企业整体价值与单项有形资产及其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总和之间的差额。从国内外会计类的各种文献中可以看出,对商誉本质问题的探索,也大都源自于以上三种观点,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阎德玉教授曾作过全面论述。商誉本质的主要观点如下: hdky:2^3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