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qx[c0X!
=(D"(OsQ/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XDPgl=~ QO(F%&v++ `
w\P- q 1、B 2、C 3、D 4、C 5、D
U].]K 6、D 7、B 8、B 9、A 10、B
9%iQ~
11、D 12、C 13、A 14、C 15、A
I*3}erT 16、C 17、B 18、B 19、C 20、A
QR'# ]k;>% 21、B 22、B 23、C 24、B 25、A
^zQI_ydG 26、A 27、B 28、B 29、D 30、D
CL4N/[UM 二、多项选择题(共l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a~$Y;C_#< 31、ABCE 32、ABC 33、ABCD 34、ACDE 35、BCE
Lm2)3;ei 36、BC 37、ADE 38.、BDE 39、ABE 40、BCDE
+|,4g_(j 三、综合题[共4题。共50分。其中(一)题l0分。(二)题10分,(三)题l2分,(四)题l8分。有计算的,要求列出算式、计算步骤。需按公式计算的,应列出公式。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Gb\PubJ (一)(1)2002年摊销无形资产的金额6÷5÷12=0.1(万元)
>!xyA; 借:管理费用 0.1
G_S>{<[ 贷:无形资产 0.1 (0.5分)
ucx02^uA (2006年教材中无形资产摊销的分录是:
Rt+ -ud{O 借:累计摊销 0.1
Q}L?o 贷:无形资产 0.1)
q -8G 2003年摊销无形资产的金额6÷5=1.2(万元)
WXY'%G 借:管理费用 l.2
?}4,s7PR 贷:无形资产 l.2 (0.5分)
&~H ed_ (2006年教材中无形资产摊销的分录是:
u/u(Z& 借:累计摊销 1.2
q_h (D/g 贷:无形资产 1.2)
n%7?G=_kj (2)
Pa{ 1借:管理费用 30
F9u?+y-xb 贷:银行存款 30 (1分)
K
8_v5 (2006年教材中对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团结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oq8SL?bJ* 所以按照2006年教材的内容此处的研发费用应该区别情况处理的。)
MkPQ@so 2借:无形资产 6
Jq'8" 贷:银行存款 6 (1分)
1d<Uwb> 3借:管理费用 5
yEI@^8]s 贷:银行存款 5 (1分)
bPU
i44P 4投资成本=2400×20%=480(万元)
I1U2wD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投资成本) 480
bT^dtEr[ 贷:无形资产 4.7(6-0.1-1.2)
6^[4.D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475.3 (1分)
-9i7Ja (此处2006年的教材内容已经变化了,其中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应该是被投资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按照新教材上述分录应该是:
]2wxqglh)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投资成本) 480
I'BhN#GhX 贷:无形资产 4.7
SscB&{f 营业外收入 475.3)
nOGTeKjEJ 5借:银行存款 40(200×20%)
jfY7ich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40 (1分)
:]m.&r S, 6确认2004年投资收益=400×20%=80(万元)
vyIH<@@p7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80
7PX`kI 贷:投资收益 80 (1分)
Szgo@x$^ 7借:银行存款 270
yQD>7%x 贷:投资收益 10
w>&*-}XX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220[(480-40)×50%]
gVOAB-nw ——乙公司(损益调整) 40 (1分)
6(f'P_*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60
zl|z4j'Irc 贷:长期, 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220
eMJ>gXA] ——乙公司(损益调整) 40 (1分)
-SrZ^ 8借:应收股利 10
n|~y
>w4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0 (1分)
i
.vH$ (二)答案:
'j6O2=1 (1)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300÷1500)×(1500÷1500)×(1500÷900)×100%=33.33%
l[38cF 或=300÷900×100%=33.33% (1分)
=Xh)34q 2003年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利润留存率÷(1-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利润留存率)
k||t<&`Ze =(300÷1500)×(1500÷1500)×(1500÷900)×50%÷[1-(300÷1500)×(1500÷1500)×(1500÷900) ×50%]×100%=20% (1分)
bx8](cT_ 2004年净资产收益率=(317.66÷2117.7)×(2117.7÷2647.13)×(2647.13÷1058.82) ×100%=30% (1分)
ZNX38<3h 或=317.66÷1058.32×100%=30%
g4[VgmhJ 2004年可持续增长率=(317.66÷2117.7)×(2117.7÷2647.13)×(2647.13÷1058.82)×50%÷[l-(317.66÷2117.7)×(2117.7÷2647.13)×(2647.13÷1058.82)×50%]×100%=17.65% (1分)
ukW&\ 20004年的销售增长率=(2117.7-1500)÷1500×100%=41.18% (1分)
No'?8 +i (2)2004年可持续增长率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原因是资产周转率下降和销售净利率下降。因为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利润留存率÷(1-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利润留存率),2003年的资产周转率=1500÷1500=1(次),销售净利率=300÷1500×100%=20%;而2004年的资产周转率=2117.7÷2647.13=0.8(次),销售净利率=317.66÷2117.7×100%=15% (2分)
6:7[>|o
kQ (3)2004年公司是靠增加借款来筹集增长所需资金的,财务政策与上年相比财务杠杆提高了。 (2分)
g"evnp (4)提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 (1分)
.:r
~?$( 注:对于可持续增长的问题在2006年的教材已经删除,所以本题除了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外,其余各问均不必再研究。
YNEwX$)M,B (三)答案:
>1Z"5F7= (l)按协议约定的收益=6000×70%=4200(万元),
XVYFyza;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6000/〔(24000+24000+6000)/2〕×100%=22.22%,大于10%,所以按净资产收益率10%计算的收益=24000×10%=2400(万元),根据上述三个金额的较低者确认收入,所以应确认的托管收益为2400万元。
(90/,@66l 借:银行存款 l000
j<B9$8x& 应收账款 3200
5`QcPDp{z 贷:其他业务收入 2400
}X&rJV 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l800 (2分)
TN2Ln?[xU (2006年教材中取消了关联方交易的核算)
bO=|utpk (2)
!*N9PUM 借:在建工程 l24
l#'V
SFm&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资产价值 120
sS>b}u+v#! 银行存款 4 (1分)
pjWRd_h. 借:固定资产 l24
k {*QU( 贷:在建工程 l24
\HfAKBT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资产价值 24
!@ ^6/=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92
)
(G9[DG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16.08 (1分)
]:|B). (3)借:固定资产清理 35
r7m~.M+W" 累计折旧 60
xh;V4zK@`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
*;Jb= 贷:固定资产 100
Jj"{C] 借:原材料 35.65
!(GyOAb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35
Z[oF4 z 贷:固定资产清理 35
D0D=;k 银行存款 10 (1分)
+1ICX (2006年教材中对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要区分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一般题目中会明确说明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我们直接按照相应的会计处理进行核算即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没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Iw(+%D (4)12月1日债务到期:
b2m={q(s 每月应计利息=120×5%÷12=0.5(万元)
h.jJAVPi 应收票据账面余额=120+6×0.5=123(万元)
52
w@.] 借:应收账款 123
s^wm2/Yw 贷:应收票据 123 (1分)
9L=mS 将来应收金额=(123-30-3)×(1+2×4%)=97.2(万元)
B*(]T|ff<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97.2
N~
v
6K}`} 营业外支出 25.8
u,sR2&Fe 贷:应收账款 123
>t+U`6xK (5)
~KBa-i%o 借:主营业务收入 50
^3;B4tj[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_fHC+lwN 贷:应付账款 57.5
x[(6V' 财务费用 1 (1分)
`2mddx8 借:库存商品 40
KGz Nj%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
mci> MEb (四)答案:
+V3mF_s|z 对要求中的(1)、(2)合并处理:
^4dE8Ve"@ 对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判断及调整如下:
)9]a 1不正确(0.5分)。因为甲公司董事会做出的变更应收账款准备比例的决定理由不成立,2004年赊销政策并没有变化,而且资料表明原来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基本上是恰当的,没有必要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按变更后的计提比例提的坏账并不能反映甲公司持有的应收账款的实际可收回情况。该事项属于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处理。(0.5分)调整分录为:
cq1 5@a mX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4年管理费用 l08
NAGM3{\5v$ 贷:坏账准备 108 (1分)
0a~t 2不正确。(0.5分)如果由于原计提减值准备的因素发生好转而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应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之间的差额,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增加累计折旧;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与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营业外支出。(0.5分)调整分录为:
SH%NYjj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R`"Zu` 贷:累计折旧 20 (0.5分)
8dGsV5" *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
T+kV~ w{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4年营业外支出 30 (0.5分)
^q:-ZgM> (2006年教材中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所以如果按照新教材的内容,则该事项企业原处理是正确的。)
17LhgZs& 3不正确。(0.5分)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甲公司对于销售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变由于不能反映其对该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情况,不能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所以属于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同时该企业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也是不正确的,应按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0.5分)调整分录为:
mMAN*}`O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4以前的营业费用 60
smP4KC"I(d 贷:累计折旧[(420-240)-(240-120)] 60 (0.5分)
sy: xA w 4不正确。(0.5分)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0.5分)。调整分录为:
tW\yt~q, 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48
4Uy% wB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4年营业费用 44
82r8K|L.<y 累计折旧 4 (1分)
I652Fcj 5不正确。(0.5分)上市公司对关联方进行正常商品销售的,当期对非关联方的销售量占该商品总销售量的较大比例的(通常为20%及以上),应按对非关联方销售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对关联方之间同类交易的计量基础,并将按此价格确定的金额确认为收入。关联方之间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0.5分)。
F-_u/C] 销售给非关联方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100÷(100+60+100)×100%=38.46%
SyWZOE%p 加权平均单价=(60×5+lOO×9)÷(60+100)=7.5(万元)
u,^CFws_ 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lOO×(10-7.5)=250(万元) (1分)
cU1o$NRx 调整分录为:
n6/Ous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250
1-2hh) 贷: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250 (1分)
F B]Y~;( (2006年教材中对关联方交易的处理没有具体的讲解)
3SVGx<,2 6合并调整所得税及利润分配:
[&)]-2w2 调整后的净利润:(108+60+250)-(30+44)=344(万元)
LgqQr6y" 所得税:344×33%=113.52(万元)
-ss= c #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l13.52
V;M_Y$`Lh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04年所得税 113.52 (1分)
a=z] tTs4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30.48
pv_o4qEN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30.48 (1分)
=rjU=3!&( 借:盈余公积 34.57
|Y9>kXM l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34.57 (0.5分)
OF-k7g7 或: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3.05
^_2c\mw_I ——法定公益金 11.52
~k"+5bHa*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3.05
iC"iR\Qu ——提取法定公积金 11.52
YF%gs{ (3)根据上述调整,重新计算2004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金额。(5分)
Qb536RpcTY 利润表 R~vGaxZ$
@DN/]P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4年度 单位:万元 >jm(2P(R
p.D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