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L
Lhf
你见过一向老派、严肃的CFO当众跳起炫酷的街舞吗? {^qc`oF
不错,这正是谷歌CFO帕特里克·皮切特的“疯狂”之举——而且说老实话,他跳的还相当不错。作为CFO,帕特里克·皮切特绝对是那种不在意料之中的管理者:不喜欢穿正装,说话时表情丰富,喜欢冒出一些时髦儿的词汇,而且也像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一样喜爱单车。当然这和谷歌激情奔放的文化有关,更加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加入的CFO已经和谷歌的文化十分融合。 c2C8}XJ|O
创造了美国工商业最快神话的谷歌已经走过12年,“谷歌仍旧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帕特里克·皮切特如此强调。不过这位在加入谷歌之前以控制成本和关注细节著称的CFO,丝毫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作为CFO,我首先必须保证公司财务运行安全,其次还要保证和推动所有的资源都能被有效的利用。”在接受《首席财务官》杂志的采访时,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虽然这里充满了创新,但并不代表不注重成本和风险。 0KZ 3h|4lP
并购,模式优先 25(\'484>
即使谷歌开出了60亿美元的天价,团购网站Groupon还是不为所动。这桩并购案已经长期占据了美国各类媒体的头条。而在美国硅谷知名报纸《圣何塞信使报》专栏作家克里斯·奥布莱恩进行的2011年科技界预测中,还涉及谷歌的另一桩更加轰动业界的并购,即谷歌将收购Twitter。 n RGH58
虽然Groupon和Twitter还是未知数,但是在2010年谷歌的并购已经足够多,斥资超过16亿美元收购了25家公司,成为其公司史上并购最多的一年,领域遍布视频、手机及社交网站等技术公司。业内一度笑谈,除了搜索之外,谷歌这座摩天大厦都是收购来的。尽管外界从不乏质疑者,认为这些并购并未对谷歌的利润或营收提供大的贡献,但是帕特里克·皮切特坚持认为谷歌在过去几年进行的投资“回报丰厚”。
$Z j.
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谷歌拥有Chrome、Android以及展示广告等几大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具体的产品战略。“我们不仅是开发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围绕这个业务打造成一个生态链,例如展示广告,除分别针对广告商和出版商的产品外,还有相应的产品引擎。” -[F^~Gv|;
据帕特里克·皮切特介绍,在产品开发方面,谷歌一直是两条线并行的,一条线是由工程师团队进行开发,另一条线则是内部的并购团队像X光机一样全面扫描那些在产品和业务方面与谷歌相吻合的对象。“对于产品开发而言,速度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决定了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些并购。”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谷歌内部有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比如说吻合谷歌的产品战略,技术成熟,团队人员具备创新能力,文化融合等等。当这些测试通过之后,还需对其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研究。“从外界看来,虽然谷歌收购了很多公司,但是我们真正筛选过滤的基数量更大。” & mWq
'h
针对不同的情况,谷歌又把收购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即常规收购,针对具体产品进行的小规模收购;第二种则收购规模较大,可能是前者的3倍,且收购的决定因素往往比较“酷”——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性。这种类型的收购数量不会很多,由谷歌内部独立运营的Google venture团队进行操作。 im'0^
但是“疯狂”的并购背后并不代表着全球最激情迸发的公司不进行缜密的思考和严格的审查。作为CFO,帕特里克·皮切特需要考虑的问题显然非常复杂。除了战略层面之外,风险是一个必须的考虑因素。在他看来,两种不同的收购,风险完全不同。第一种是基于业务角度进行的常态并购,相对来说风险较低,“我们往往只需考虑将这个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现实难题即可,例如是否具有可伸缩性,能否扩展到满足多达几十亿用户的需求。而对于第二种则是一种风投的思考观念了。” n)0{mDf%
而且两种并购模式下的财务可行性测试的衡量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来说,这些标准包括现金流预测等方面,毫不夸张的说,整个衡量机制非常严格,必须通过层层筛选。” 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谷歌一共设置了三层门槛,如果收购对象能够经过三层的测试,那么这个收购就要展开了。 r oKiSE`
j% nd
你见过一向老派、严肃的CFO当众跳起炫酷的街舞吗? Gc'HF"w
不错,这正是谷歌CFO帕特里克·皮切特的“疯狂”之举——而且说老实话,他跳的还相当不错。作为CFO,帕特里克·皮切特绝对是那种不在意料之中的管理者:不喜欢穿正装,说话时表情丰富,喜欢冒出一些时髦儿的词汇,而且也像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一样喜爱单车。当然这和谷歌激情奔放的文化有关,更加可以肯定的是这位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加入的CFO已经和谷歌的文化十分融合。 A!J5Wz>Q5
创造了美国工商业最快神话的谷歌已经走过12年,“谷歌仍旧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帕特里克·皮切特如此强调。不过这位在加入谷歌之前以控制成本和关注细节著称的CFO,丝毫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作为CFO,我首先必须保证公司财务运行安全,其次还要保证和推动所有的资源都能被有效的利用。”在接受《首席财务官》杂志的采访时,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虽然这里充满了创新,但并不代表不注重成本和风险。 v<)
}T5~r
并购,模式优先 d_`Ze.^
即使谷歌开出了60亿美元的天价,团购网站Groupon还是不为所动。这桩并购案已经长期占据了美国各类媒体的头条。而在美国硅谷知名报纸《圣何塞信使报》专栏作家克里斯·奥布莱恩进行的2011年科技界预测中,还涉及谷歌的另一桩更加轰动业界的并购,即谷歌将收购Twitter。 IE6/
E
虽然Groupon和Twitter还是未知数,但是在2010年谷歌的并购已经足够多,斥资超过16亿美元收购了25家公司,成为其公司史上并购最多的一年,领域遍布视频、手机及社交网站等技术公司。业内一度笑谈,除了搜索之外,谷歌这座摩天大厦都是收购来的。尽管外界从不乏质疑者,认为这些并购并未对谷歌的利润或营收提供大的贡献,但是帕特里克·皮切特坚持认为谷歌在过去几年进行的投资“回报丰厚”。 FD*y[A
?
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谷歌拥有Chrome、Android以及展示广告等几大平台,每个平台都有具体的产品战略。“我们不仅是开发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围绕这个业务打造成一个生态链,例如展示广告,除分别针对广告商和出版商的产品外,还有相应的产品引擎。” +]6 EkZO
据帕特里克·皮切特介绍,在产品开发方面,谷歌一直是两条线并行的,一条线是由工程师团队进行开发,另一条线则是内部的并购团队像X光机一样全面扫描那些在产品和业务方面与谷歌相吻合的对象。“对于产品开发而言,速度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决定了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些并购。”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谷歌内部有非常严格的审核标准,比如说吻合谷歌的产品战略,技术成熟,团队人员具备创新能力,文化融合等等。当这些测试通过之后,还需对其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研究。“从外界看来,虽然谷歌收购了很多公司,但是我们真正筛选过滤的基数量更大。” T \A uL
针对不同的情况,谷歌又把收购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即常规收购,针对具体产品进行的小规模收购;第二种则收购规模较大,可能是前者的3倍,且收购的决定因素往往比较“酷”——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性。这种类型的收购数量不会很多,由谷歌内部独立运营的Google venture团队进行操作。 +k>v^sz
但是“疯狂”的并购背后并不代表着全球最激情迸发的公司不进行缜密的思考和严格的审查。作为CFO,帕特里克·皮切特需要考虑的问题显然非常复杂。除了战略层面之外,风险是一个必须的考虑因素。在他看来,两种不同的收购,风险完全不同。第一种是基于业务角度进行的常态并购,相对来说风险较低,“我们往往只需考虑将这个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现实难题即可,例如是否具有可伸缩性,能否扩展到满足多达几十亿用户的需求。而对于第二种则是一种风投的思考观念了。” |qr[*c 3$1
而且两种并购模式下的财务可行性测试的衡量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来说,这些标准包括现金流预测等方面,毫不夸张的说,整个衡量机制非常严格,必须通过层层筛选。” 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谷歌一共设置了三层门槛,如果收购对象能够经过三层的测试,那么这个收购就要展开了。 2Zm*f2$xM
+bXZE
创新是个长跑 TwH(47|?Nt
实际上,谷歌的第二种并购模式同样引发了外界的质疑,毕竟这些并购的技术往往和谷歌目前的关联性并不大,例如无人驾驶车的技术。对此帕特里克·皮切特解释,“重点不是说无人驾驶技术和谷歌没有什么关联,而是我们为什么要让人去开车。”他强调,谷歌实际上是先做创新,把技术开发出来,然后做商业化的竞争,这样以便于“反过来去追本溯源地考虑这个问题”。 X;1q1X)K
正是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让谷歌始终保持强大的创新动力。在谷歌看来,每一个问题就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机遇,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谷歌的长处就是在常态生活中重新思维、掀起变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机遇。” 虽然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他们对于这种乐观已经是一种疯狂的状态了,但是谷歌也是在不断地尝试,“毕竟我们也不能预知什么是正确的创新方向、技术路线,如果做错了我们就会从头再来,再接着做。” *0U(nCT&m
可以想见,这一年来备受业界讨论的谷歌还在继续维护“创新王者”的风范。在媒体将谷歌手机批得体无完肤的时候,谷歌Android手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悄然超越iPhone,Android如今已经成为最畅销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实践着“随时随地为每个人提供信息”这一企业目标。2010年12月,美国《新闻周刊》评出了2010年全球10大创新企业,谷歌再一次入选。理由即在于谷歌Android OS目前的市场份额已经逼近20%,应用数量也突破了10万个。 gO5;hd[l
另一方面,Facebook越来越多的被拿来与谷歌比较。2010年3月,有数据显示Facebook超越谷歌成为美国网民访问最多的网站。“确实Facebook给我们谷歌很好的启迪”,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Facebook提醒谷歌要在搜索中加入更多的社交信号搜索。但是他并不认为Facebook未来将成为谷歌主要竞争对手,“拿Facebook、Twitter等和谷歌比较,就像是把苹果和橘子在比较。”而且在这位谷歌CFO眼中,Facebook还存在安全性问题,让他不敢深度使用。目前帕特里克·皮切特的Facebook上只有四个名字:他的三个孩子和妻子。 }PXWRv.gW
当然,帕特里克·皮切特认为,数字经济的成功不能取决于一两家公司的成败,应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公司共同发展,“和我们谈的常态经济相比较,数字经济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所有在做数字经济的企业,包括谷歌在内,确实做得都是非常好的。” UYPBKf]A9
成本控制,顺势而为 i~2>kxf;K1
在帕特里克·皮切特任职加拿大贝尔电信公司首席运营官的三年中,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成本节约计划使得贝尔电信公司的运营成本减少了20亿美元。在资本市场,他以控制成本、关注细节和提升企业效率著称。 'G^=>=w|Nv
比起一般公司,素来慷慨的谷歌多少显得“奢侈”了些,以工程师为导向的信念使得谷歌某些方面甚至是挥金如土,更不用说成本控制。2008年,全球陷入经济危机之时,谷歌的业务也出现明显的放缓迹象,人们普遍认为,谷歌是到控制成本的时候了。帕特里克·皮切特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加入谷歌。当时有着“互联网女皇”美誉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玛丽·米克尔称,谷歌的这一举动是“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人”。 uPqPoI>N!
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自己在2008年加入谷歌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一方面谷歌是一家非常节俭的公司,同时也是非常大方的,即使是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为员工提供免费的按摩。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拉里·佩奇,他非常重视给员工的福利,从公司刚刚创业时就是如此。”但是同时他认为由此带来的一个难题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员工们有时把节俭和大方混淆了。“2008年和2009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帮助员工很好的区分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帕特里克·皮切特强调,他自己出差时,在美洲航线上都会选择经济舱,“因为飞机票钱不是我自己的钱,而是股东的钱。” #Kl;iY:n
“我们只是在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与此同时,我们还给员工继续提供免费的服务,包括有机食品。这样做其实是非常明智的,员工们不需要把工作时间花在寻找吃的方面,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生产力的提高。” V7^?jck
显然谷歌也正需要这样一位在成本控制方面雷厉风行的CFO。2008年10月20日,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谷歌公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减少并购活动及人员招聘的费用,以节省运营成本。埃里克·施密特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帕特里克·皮切特的支持,在摩根士丹利的一次投资会议上,埃里克·施密特认为帕特里克·皮切特“非常擅长业务审查”,而现在的谷歌正需要“对所有业务逐一进行系统的审查”。 UJZa1p@L
帕特里克·皮切特上任伊始就不负众望,果断的砍掉了众多的项目、设施和福利,包括整个公司一年一度的滑雪之旅。在其加入后的首个财报(2008年度第三季度财报)即由于有利的成本控制而实现了同比26%的增长,远远高出分析师的预期。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最低谷的2008年第四季度,谷歌人均运营开支为33万美元,同比下滑6%;资本支出减少46%,为3.68亿美元;自由现金流则增长73%,为17.5亿美元。 l YhwV\3
虽然谷歌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而将员工的工作环境标准下调,也没有削减用于“云计算”技术研发的开支。帕特里克·皮切特表示,如果能给自己一个魔法,让其回到2008年或2009年的话,他会修改一个错误。“在2008年、2009年的阶段,我们实际上是减少了招募员工的数量。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数字经济如此蓬勃的发展。我们绝对不会这样做了。”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