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369阅读
  • 39回复

考试心路之考无不胜(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4-26
  以下是陈祥星所著《考无不胜》里的内容: W PC]%:L"  
  我很清楚,我所做的事是一般学生和考生都能做到的,并不需要具备特别的天赋。我确信,只要正确地学习,绝大部分考生都能考无不胜。 q#~ (/  
  一、关于应考学习方法 \a<wKTkn  
  (一)应考的一般学习方法 2V]UJ<  
  1、举一反三 g9OY<w5s]  
  掌握一条道理能够适当地去认识相近的几条道理,或能够去解决几个类似情形的案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间一学科使用,而且可以跨学科使用。 UklUw  
  例如,当我们在书上看到,我国实行实收资本制。资产负债表上的实收资本金额系股东实际投入的资本,在实收资本制下,实收资本金额必须等于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金额。但当我们看到中外合营企业关于分期出资的规定时,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处理一定程度地偏离了实收资本制”——在合营各方的出资全部到位之前,合营企业的实收资本不等于注册资本。从这点,我们便可以进一步推测,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处理借鉴了英美法系的注册资本制,这样,会计便和法律产生了关系。进一步的举一反三还有:公司法关于股东出资方式的规定也体现了实收资本制的精神;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不允许有库藏股,这些都与实收资本制有关。再进一步的举一反三有:既然公司法不允许债权作为出资,那么,对公司制企业而言,所谓的债转股便有了公司法上的障碍;既然不允许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票也不允许有库藏股,那么,股票期权怎么操作?股票期权操作不了,那么是否有其它的办法?也许,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时间来养成,是一种习惯。 (xycJ`N  
  在穷于应付考试的那几年,我有时在有点不可恩议的时间里通过了考试,举一反三的能力起了不小的作用。因为注意了举一反三,我可以少做很多题目。我从不靠题海战术取胜,也从不担心会因为少做几道题目而少考几分。随着举一反三水平的提高,题目可以越做越少。但这无法一激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有些考友,大概会觉得年纪大了,养成这个习惯会显得迟,其实即使仅在一次应考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注意这个问题,可能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再说。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时候都不会太迟——特别是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 //B&k`u  
  学习举一反三到了一定水平以后可能就是融会贯通的境界了,就学习和对付考试而言,如果比较熟练(还不必达到非常熟练)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就已经足够了。 -$\y_?}  
  2、追求简单 k``_EiV4t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离线466308289

发帖
18
学分
9
经验
38
精华
0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2-08-22
向楼主致敬!!
离线zjz520
发帖
41
学分
182
经验
0
精华
0
金币
10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1-06-09
dddd
离线海蓝雨菲
发帖
23
学分
156
经验
0
精华
0
金币
10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1-04-26
回复一下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1-04-26
  四、通过学习知识储存时间,时间以知识为媒介决定价值 g @Z))M+  
  据说,未来的竞争是时间的竞争。时间不可储存,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来储存时间。时间决定价值,即便是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时间也依然决定价值。我们今天工作一小时的价值并不是简单一小时的价值,因为这个“一小时”凝聚着我们过去通过学习知识积累的很多时间。也许,积累了知识就意味着积累了时间,积累了价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或许比所谓的“资本积累”会更具有意义一些。在学习和考试生涯中,笔者“发明”了一个“理论”——“通过学习知识储存时间,时间以知识为媒介决定价值”这个说法是否合适,考友自行判断。 J6"9v;V  
  写到这里,我并不知道上面这些文字是否达到了初衷,也不知道是不是能给CPA考友们一点启示和帮助。——“佛渡有缘人”,就顺其自然吧。不记得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车轮不倒,滚滚向前”,且窃来与CPA考友们共勉。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1-04-26
  5.《经济法》 &<g|gsG`  
  对于很多考友而言,在《经济法》的考试中,最苦的莫过于“记不住”或记不清楚。 <\ y@*fg+  
  学习、读书有一个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很多考友读书时,过分被书所左右了,在书里迷失了自己。这种习惯在学法律时的不良后果显得特别严重。例如,学习公司法关于“经理的职权”时,一般就想着书上怎么说,然后去记忆。我想,我们可以经常变换角色,例如,我们可以想:假如我们是立法者,要赋予公司经理哪些职权;我们还可以想:假如我们是公司经理,我们将要求哪些职权。学习时如果有这种意识,做考题时会比较顺。读书,特别是读法律的书,更应该是“人在读书”,人是主动的,书以及书上说的是“身外之物”。 *tFHM &a  
  事实上,法律的条文从来就不是随便一二三四地列举的——里面隐含着某种顺序——学法律真是要学到不靠背的感觉才能算入门。要把法律学到不靠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希望考友们下点苦工夫试试。 FgnTGY}  
  如果我们确实“记不住”就只好猜了,但法理经常有悖于常理,想当然地选答案是很危险的。前文介绍的“把选择项分组”的办法可以在这门课的考试中用用。另外,一些重要的数字,不妨在考试前再记忆一遍,总是会考到一两个的。 x^qVw5{n  
  在回答主观题时,除了要努力说对实质意思,还要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例如,“意思表示”、“要约”等等——不宜用常用语表述。这点应该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可以增加我们得分的可能性。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1-04-26
  于是,报告可以处理成这样的格式:说明事项A意见段说明事项B(考友可以参考1997年的《试题及答案汇编》的审计试题答案) $p8xEcQdU#  
  笔者在1997年的CPA考试中写了这样的报告,当时觉得那是一份“创新”的报告。我后来发现,我的写法和CPA考试委员会公布的答案类似或者说是一样的。我曾经为自己当年的“创新”很感自豪,但现在有了新的想法,也就是觉得似乎该“返朴归真”,没必要搞那么复杂。因为,如果事项A已经令CPA觉得应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那么,本该作为“无保留但需说明”的事项B也跟保留事项A一起构成了保留事项。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对于尚不足保留的说明事项B,CPA要么干脆不提,要么就干脆写到前面的保留事项中,没有必要那样拖泥带水的。我的这个看法不一定对,为了分数,考友最好选择稳妥的做法——CPA考试委员会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答案,我们就做什么答案给他们看。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1-04-26
  3)综合题  7Die FZ?  
  综合题有两个特点:一是一般离不开审计报告的编制,考友们对审计意见的类型要谨慎判断;二是离不开会计知识的应用,或更干脆地说是离不开会计的专业判断,例如,被审计单位的某项长期投资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是否合适,或者某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会计处理是否合适——所以《审计》考试离不开《会计》知识。 L+F@:H6/0  
  至于审计报告的类型,教材上列举了相关样式,但有一种很可能考到的意见类型教材上没有样本。这里不妨略作说明以供考友参考。  ~NgA  
  例如,我们对某被审计单位审计时,发现两个事项(实际考题可能不止两个事项): 5pG}Yk_(x  
  A:被审计单位存货盘亏90万元未做相应处理(我们认为该事项属保留事项); 5ta ` %R_  
  B: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涉诉,审计报告日前被终审判决应赔偿100万元(我们认为该事项属无保留但应加上解释说明的事项)。 k }CVQ@nd  
  那么,这份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无疑应该是保留意见,但除了保留事项A以外,还有一些不需保留但需要在“无保留意见段”后面加“解释说明段”的事项B.《审计》教材上没有既有“保留意见段”又有“无保留的解释说明段”这种报告格式。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1-04-26
  2.《审计》 =?* !"&h  
  1)客观题 c):/!Q  
  审计试题的客观题要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要想当然。要做好客观题的基本条件是“概念要看楚”!这点在前文已经述及,不再赘述。 0o4XUW   
  2)简答题 !,uE]gwLw  
  《审计》的简答题不太好应付,要靠平时记忆应付这样的试题几乎不可能。这种情况下,考友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应对。 2qNt,;DQ  
  例如,回答“简要说明内部控制研究和评价的三个步骤”这样的题目。我们一般不会去记忆哪三个步骤,但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为注册会计师在对一家被审计单位进行内控研究,那么,我们可以很朴素地把我们的想法写出来: (x|T+c"bAX  
  A.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所有跟“检查”相关的工作均需要了解情况); `hm-.@f,9  
  B实施符合性测试(或表述成“了解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也八九不离十); C& f= ywi0  
  C.评价控制风险(或表述成“考虑内控制度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我们的内控研究是有目的的,这样说,虽不够专业但有可能也可以得一点分)。 }K>d+6qk5  
  顺便指出,如果我们在学习时带看上述朴素的思维,我们可以不费力地记住三个步骤,根本不需要去背——因为那三个步骤实在是很自然的一种逻辑延续。 X`/k)N>l  
  这类题目以及一些关于考查审计程序的题目,想不起书上说的就自己想,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写——人总是会有点创意的——如果学习时也边想边学,我们是可以很轻松地“顺便”记住很多东西的。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1-04-26
  2)主观题 <dNOd0 e  
  《会计》试题的计算题、账务处理题和综合题题量大,分值高,考友们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应付。 Hio0HL-  
  应考主观题时,最好把能做的、会做的先解决。应考主观题时,要小心地进行专业判断,例如,长期投资的核算究竟是要用“权益法”还是用“成本法”核算这类判断。再如,“股权购买日”的确定也有财务会计上的标准。 7 z,C}-q  
  总之,“注意专业判断”这条原则要贯穿《会计》学习和应考的全过程。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1-04-26
  企业发生的原材料盘亏或毁损损失中,不应作为管理费用列支的是()。 *>}@7}f  
  A、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净损失 h" W,WxL8  
  B、保管中发生的定额内自然损耗 G!##X: 6 '  
  C、收发计量造成的盘亏损失 6|=f$a  
  D、管理不善造成的盘亏损失 QIEJ6`  
  解答这道题目有三种办法: Q{>k1$fkV  
  第一种办法自然是靠实力解决。 {S \{Ii6  
  第二种办法是靠猜:财务会计信息要公允反映客观经济真实,既如此,如果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显然有失公允,因此,答案是A.用这样的办法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一般考友可能不具备,那可以用第三种办法。 DCa^ u'f  
  第三种办法是,利用答案的互斥性。显然,B项的“保管”和C项的“收发”等同于D项的“管理”。如果B项或C项可以选,D项也可以选;如果D项可以选,那么B项和C项应该也能选。于是,答案应该是A.这道题是属于不懂会计也能做对的。 ATyEf5Id_  
  实际上,不少选择题都可以用这种办法解决。限于篇幅,本文在其它科目的考试中不再介绍这种方法了。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1-04-26
  三、CPA各科目应试技术 T>Z<]s  
  1.《会计》 re<{ >  
  1)客观题。 N"R]Yp;j  
  《会计》的单选题比较容易,一般要计划得80%的分;多选题比较麻烦,能得70%的分就算可以;判断题最麻烦,因为判错倒扣分的缘故一般要计划得60%的分。考友要努力在客观题尽量多得分,主观题不可能很轻松的,财务会计的内容太多,要搞个大题目让我们做半个小时还找不着北实在是不难的。 Fo_sgv8O<  
  客观题考得很细,要做好客观题需要比较扎实地掌握教材的知识,这要靠应考学习的积累。客观题的重点仍然是一些“例外情形”或是一些“怪异之处”。例如,业务招待费不能计入“销售费用”,偏偏要计入“管理费用”——这类东西就是客观题的考试重点。 , `Z1m o>n  
  有时可以用一点小技巧。例如,2000年CPA《会计》试题单选第一题: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1-04-26
  6.考试时千万不要随手选答案 +\A,&;!SR  
  CPA的试题是容不得我们随手的,命题者经常在试题里设置“陷阱”。做题时,不要基于“好像是”的感觉选答案,这祥选出来的答案很危险。就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选答案要有“很清楚、毫无疑问就是”的感觉,对没有这种感觉做出来的题目,我一般就觉得有问题。所以,我每次考试总是很悲观,从不敢高估自己,也很少高估自己。这祥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养成扎实地掌握知识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应试水平——因为,我们没办法用“很清楚、毫无疑问就是”的感觉把试题做出来就说明我们的应考学习存在问题。 mJnIwdW*  
  7.考试前一定记住复习平时记录的错误 JQI: sj  
  前文提及,复习时要注意积累、记录错误。既然平时准备了,考试前或考试前夜。一定要看上一遍。这花不了多少时间,我是十几年如一日地这祥度过。考试前夜的这个程序很有价值,一般可以让我们多得几分。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1-04-26
  5.对试题各题型计划得分目标并安排好相应的考法 n\DV3rXI9  
  前文提及,用得分的观念比较容易通过考试。我应考时,一般会计划某种题型的得分比率,例如,单选题要得80%,多选题要得75%,判断题要得60%,简答题要得50%,大题中的客观题部分要得70%,主观题部分要得45%。这祥,综合得分率一般可以达到60—65%左右。就我的习惯,我从来不指望主观题,我喜欢客观题。所以,我希望考友们不要对主观题抱太大希望,尽管我们必须努力对付它。 2zb"MEOS5  
  根据我们的得分计划,我们就要计划我们的考法了。例如,判断题要得60%,在倒扣的规则下(假设倒扣的分值与得分值一祥),如果我们把10题全做了,必须判对8题才能得到及格的分数。这种题型的考法就要很艺术了。就我的习惯,我对没有把握的判断题是采取放弃的策略,除非不得已才会去冒险。在应试上,我是一个“风险厌恶害”。判断题的考法,考友们要事前想好,别小看那几分——有时我们离及格线就是几分之遥。 ki!0^t:9  
  再如,单选题要得80%,相应的一般考法是:要基于充分理由选答案。当我们发现达不到这个比率时,我们就得采取相应的策略,例如,努力把主观题部分做好一些。
离线晴天里

发帖
354
学分
1373
经验
71
精华
9
金币
15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1-04-26
  3.考试的结果主要和实力有关,和平时的应考学习有关,而与考试时所处状态的相关性不太高。因此,我们不必过分在意自己的应考状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果实力足够,考个60分合格是不难的事。 NLqzi%s  
  4.无论哪一个科目都要安排好各类题型的答卷时间。 eauF ~md,  
  CPA试题的题型和题量变化不大,考友可以根据往年的试题做个大致的时间安排。一般地说,主观题要安排充分的时间,有些大题可以让我们做上一个小时还觉得时间不够,有些考友忽视了这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