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考
CPA的人越来越多,而考过的人很多又感到这真是一块鸡肋(特别是事务所工作的人),总是感觉有太多的付出而有太少的收获、收益,整个行业的人都迷惑。不知是我们迷失了,还是CPA考试迷失了,迷失的让我们看不到希望和憧憬,而只有无尽的失望和无奈,恨其不幸,怒其不争,不仅对于每一名CPA,而且CPA对注协也是这样,好像是一个“怪圈”。以上问题不去探讨,只谈谈本人的考试历程。 01P ~K|s 看到那么多的人都写了自己的考试历程与得失,不免技痒,也叙叙本人与
CPA考试的倾慕、相识、相知、结合和延续。 l*+5WrOS 第一次听说
CPA及CPA考试是在1999年,那时正就读于一所不入流的高校。而对未来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我,正是在那时从高年级的老乡那里第一次听说CPA如何如何,就这样有了对之的倾慕。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有意抑或无意的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CPA及考试的一些细节。然后就有了冲动,想结识的冲动,而那时的我正读金融专业,会计方面的课程只学过了基础会计学。但是也许真是那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打算为CPA而奋斗。就这样在1999年的国庆节期间,我去了哈市的最大的书城“学府书店”
,用二三百元的代价换来了CPA考试的五科教材及一套同步的练习辅导(中信出版社)。 J/o$\8tiMw 目标已有,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日复一日的耕耘,在那一年里,我除了学校的正常课程外,又加了这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
CPA教材。记得那时每天基本上5点多起床,中午也不得休息,晚上10点回宿舍(学校宿舍10点熄灯)。日而复始。我的那一年里的整个学习过程应该说分三个阶段: D" 4*& 一、对五科辅导教材的第一遍通读,把大致的内容看了一遍。完成这个过程大概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在第一遍的过程中,几门课程交替看,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我那时早上一般看
审计、
经济法这类需要识记比较多的课程,中午晚上看会计、财务
成本管理这类重在理解和运用的课程。(我当时用的是
99年的辅导教材,后来我与以后几年的教材比较了一下,99年的教材是最厚的,我认为也是最好的,非常适合非会计专业的考生来学习。) (3;dtp>Xx 二、再读辅导教材,辅之同步练习。在此过程中学做结合,一方面精读辅导教材,另一方面及时做习题强化,取得了自认为良好的效果。学做结合,理论与理论的融合,理论与习题的结合。通过这一遍对辅导教材的精读和对重难点章节的深析,也做到了对一些理论的灵活运用于题目实践中。虽然此时还有一些比较晦涩的问题仍然不解。但是通过这一遍有一个自我感觉:还行。
4\6-sL?rW 对了,在这个阶段期间,
00年的新教材下来了,那时的我,一由于不知天高地厚,二不愿二度投入,就没再买书。对于教材的新的变化是借了别人的新书来对照的,感觉重要的变化就记下来。当时印象最深的教材变化是审计,那年的审计整个一大变脸,连教材编的体系都变了,实务部分从原来的按会计报表科目审计变成了按业务循环审计。当时也没有必定通过的打算,所以虽然变化大,仍没买新书,用旧书结合新的辅导练习随便了结。
RC']"jpW 三、冲刺阶段
},=0]tvZG#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