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审计目标
M(_1'2 f\~OG#AaX 一、我国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
]VU a$$ 09psqXU@I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中,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x$.mXX{ 二、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ZA3m_w]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ZIW
三、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QW$B\B_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rprtp5C g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C
{GSf`D!T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Mk -Rl 具体审计目标:
;&N;6V"}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jJN.( 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s}"&IV%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c%>M^d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K4A-9pC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G5Me 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的分类。
k8}*b&+{vz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a&|c%h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L;7x2&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U/e$.K3v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1%?J l~M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CQ-?mT^LA (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PN!NB.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bk**% ]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ctv =8SFv(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5,0fL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b-1cA1#_cP 四、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4gT8kQ$x 五、审计业务约定书
,~@Nhd~k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
Ix;9D'^}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u;fD4CA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Z\{"/( Hi 1、可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使被审计单位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提供的协助和合作;
&TmN^R> 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af"< 3、出现法律诉讼时,是确定签约各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
Jon<?DQj
(三)签约前应作的工作
uY,(3x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oT5N_\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Sga/i?! qSRE)C=) (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9sQ4
$ > .L\ > (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gpB pG %!5[3b'h (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z\zmAus 1gEeZ\B-& (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CNCWxu ;(cqaB (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
n%o"n?e `'Fz:i (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
50:gk*hy O1+2Z\F (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
c$.h]&~dN Nr\[|||% (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1(z&0Y ; @Sxb}XI!f (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4ZY0!'be-R A
%iZ_h^ (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_e%jM[
j[zo~Y4z (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
,/O,j
SRk $9pFRQC'q (13)违约责任;
Y
#9dVUS "0JG96&\ (14)解决争议的方法;
J?d&+mt (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
Rf)lFi | |=q"h3( 审计业务约定书范例
x7qVLpcL3z 甲方:ABC股份有限公司
*~~&*&+ 乙方:正保会计师事务所
Q/oe l'O*x 兹由甲方委托乙方对2006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约定:
T%
一、业务范围与审计目标
/%w9F 1.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对甲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2006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06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以下统称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_`4jzJ* 2.乙方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w1Pv,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g4(vgWOW`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L5()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YGRv` `( (一)甲方的责任
NA5AR*f'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甲方及甲方负责人有责任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甲方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存和提供会计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这些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地反映甲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s8,N9o[.~P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甲方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fAHK<G4 (二)甲方的义务
8`e75%f:2 1.及时为乙方的审计工作提供其所要求的全部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在2007年1月20日之前提供审计所需的全部资料),并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Q{ hXP*5 2.确保乙方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的其他信息。
''+6qH-.|] 3.甲方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
AS;EO[Vn 4.为乙方派出的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主要事项将由乙方于外勤工作开始前提供清单。
%#!pAUP\& 5.按本约定书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以及乙方人员在审计期间的交通、食宿和其他相关费用。
.VFa,&5;3 三、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Z83A1`!.| (一)乙方的责任
{U:c95#.!S 1.乙方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甲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乙方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审计。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5^"T`,${ 2.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乙方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乙方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Lq#>N_72W0 3.乙方需要合理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使乙方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甲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RP}.
Ei 4.乙方有责任在审计报告中指明所发现的甲方在重大方面没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且未按乙方的建议进行调整的事项。
%y(
oY 5.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在审计后可能仍然未被乙方发现的风险。
~&>|u5C*@ 6.在审计过程中,乙方若发现甲方内部控制存在乙方认为的重要缺陷,应向甲方提交管理建议书。但乙方在管理建议书中提出的各种事项,并不代表已全面说明所有可能存在的缺陷或已提出所有可行的改善建议。甲方在实施乙方提出的改善建议前应全面评估其影响。未经乙方书面许可,甲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乙方出具的管理建议书。
E;[ANy4L 7.乙方的审计不能减轻甲方及甲方管理层的责任。
JI{|
8)S (二)乙方的义务
:JBvCyj4PE 1.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乙方应于2007年3月20日前出具审计报告。
RQzcsO 2.除下列情况外,乙方应当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甲方信息予以保密:(1)取得甲方的授权;(2)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3)接受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4)监管机构对乙方进行行政处罚(包括监管机构处罚前的调查、听证)以及乙方对此提起行政复议。
n9.` 5B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