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算分析题 HbDB?s<
1、腾达公司对存货采用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年末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资料如下: D} 3fx[
,peE'
(1) 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年末一般市场价格售价为38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 MA6%g} o
l'\b(3JF
(2) 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乙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一般市场价格为290万元。乙商品总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5万元; [KJL%u|8/
Tou~U[V+
(3) 丙材料因所加工的产品售价高于制造成本,腾达公司不打算将其投入生产而是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1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4) 库存材料丁20吨,每吨实际成本0.16万元。全部2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1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0.2万元,每件一般售价为0.5万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0.45万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AR3=G>hO,
L-$g& -
要求:分别各项存货计算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d`$2D&iY
(Z +C
2.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投产,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A材料12月初结存为零。 ,jcp"-5#j
Wh_c<E}&
甲公司2008年12月发生的有关A材料的经济业务如下: rP4@K%F9jB
!{lb#
(1)12月2日,向乙公司购入A材料10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200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0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A材料验收入库过程中发生检验费用500万元,检验完毕后A材料验收入库。 >@uYleD(
K_3ZJ
(2)12月5日,生产领用A材料400吨。 .utL/1Ej
%TgM-F,8
(3)12月8日,向丙公司购入A材料14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35000万元,增值税额为595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1*jm9])#
9V\`{(R
(4)12月10日,生产领用A材料500吨。 HI 61rXNF
CNYchE,}
(5)12月12日,发出A材料1000吨委托外单位加工(月末尚未加工完成)。 T9?_ `h
sTyGi1
(6)12月15日,向丁公司购入A材料1500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45000万元,增值税额为7650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gl#&"D
/[5up
(7)12月17日,生产领用A材料700吨。 So`"z[5
/WVMT]T6^,
假定:甲公司领用A材料生产的产品在2008年度全部完工,且全部对外售出,不考虑其他因素。 1Tr=*b %f
'WCTjTob/
要求: T]2q >N
Yg.u8{H
(1)计算购入各批A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 RA/yvr
E}2[Pb)e
(2)按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各批A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结存A材料的成本。 0
fU>L^P_?
`,[
c??h
(3)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各批A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结存A材料的成本。 +Ti@M1A&
|D:0BATRP
(4)计算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与采用移动平均法计价相比对甲公司2008年度净利润的影响数(注明“增加”或“减少”)。 8t!"K_Mkx
~O$]y5
(5)计算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与采用移动平均法计价相比对甲公司2008年末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数(注明“增加”或“减少”)。 DYK|"@
W0kq>s4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v^G5
N)F
知识点测试答案及解析 8w'8n
一、单项选择题 [y>.)BU
,#loVLy
1、【答案】D iI0 'z=J
|\t_I~de
【解析】2000年12月31日该项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30-8-4)-20=-2 W9~datIh>
jN0v<_PJED
2、【答案】C H1M>60*
>w2u
【解析】:该批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该批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57000+380)÷(100-100×5%)=604万元。 w"|c;E1;_
+
aFjtb
3、【答案】C
'C<=b UM
VuW19-G
【解析】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180+18×(1-7%)+2=198.74(万元),实际入库9500公斤,实际单位成本=1987400/9500=209.2(元)。 |t_2AV
mgWtjV 8
4、【答案】A z16++LKmM
ntejFy9_
【解析】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70-7=63,高于成本60,不需要计提准备;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45-4.2=37.8,低于成本40,期末应提足2.2万元的减值准备,由于已提准备为1.2万元,所以应补提1万元。 JnDR(s4(E
.O^|MhBJu
5、【答案】B 9h8G2J
o
=@>&kU%$&
_guY%2%yR
【解析】⑴存货可变现净值=(120-60)×(4.6-0.5)=246(万元);⑵存货期末余额=840÷2=420(万元);⑶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420-246=174(万元)⑷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74-35/2=156.5(万元)。 )Be;Zw.|
Z#04 ]
6、【答案】A /'&LM\
RI=B(0A
【解析】实际成本=180+90=270 v5o%y:~
, +^db)
7、【答案】 C Pt+_0OsR
VrK 5a9*^
【解析】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200-12-200)+300-15-285)=-87 w[&BY
iVcBD0 q)
8、【答案】C _?"J.i
S0 `*
【解析】该商品的入账价值=100×(1-15%)=85(万元)。 8ZDq
KQ1;
u[DV{o
9、【答案】D bOdD:=f
\
q>,c49a{
【解析】由于企业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并没有实际的购货行为发生,因此,不能作为企业存货处理。 qz&)|~,\C
<PxEl4
10、【答案】B D[mYrWHpn
MgekLP)&
【解析】11月15日对外销售成本=100×1 500=15(万元); vY6|V$
gnGw7V
11月25日对外销售成本=100×1 500+150×1 800=42(万元); :>k\uW
5tL6R3
11月份甲商品的销售成本=15+42=57(万元); s5HbuyR^
?0x;L/d])
11、【答案】B ]{hfM
OsXQWSkj~
【解析】收购免税农产品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金额=200000×13%+1000×7%=26070(元)。 u(R`}C?P'
]2jnY&a5
12、【答案】C Z6p>R;9n
D<`X
B*
【解析】为销售合同部分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56-6×1=330万元,成本=6×56=336万元,该部分账面价值为330万元;无销售合同部分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60-1×1=59万元,成本=1×56=56万元,该部分账面价值为56万元;2006年12月31日乙产品的账面价值=330+56=386万元。 sIpK
@BQ'
-]e@cevy
13、【答案】B ! [
X<>
oaHBz_pg
【解析】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其应交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加工后销售时予以抵扣。 RUEUn
62"ND+D4
14、【答案】A k8TMdWW
B06/mKZ7
【解析】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20×10-95-1×20=85(万元) A{QS+fa/
":Q^/;D}U
15 【答案】C KR*/ye G!E
-l",!sV
【解析】由于甲公司生产的计算机已经签订销售合同,该批计算机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并且库存数量4000台小于销售合同约定数量5000台。因此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价格约定的价格4800万元(=1.2×4000)作为计量基础。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1.2×4000-264=4800-264=4536(元)。 |Bid(`t.
seq$]
16. 【答案】C epnDvz\
d={}a,3?
【解析】材料采购中的合理损耗是入账成本的一项构成,所以,该材料的实际成本=30000+300=30300(元)。 TsQMwV_h
eXYR/j<8
17.【答案】A 4{Iz\:G:{/
!q X7
【解析】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180+90=270(万元)。这里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该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不计入加工物资成本。 ]O[f#lG
,oCr6 ]
18. 【答案】A 7;XdTx
8P .! q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存货成本的核算。由于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消费税不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应是140+4=144(万元)。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