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得税一章中的问题:关于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问题的确认和计算问题,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转回的问题;首次执行会计准则,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对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差额同一确认递延所得税问题,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企业合并中的递延所得税问题:免税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税法不记入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不允许扣除,形成递延所得税,在资产处置的时候转回,在资产、负债在递延所得税调整后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商誉问题;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递延所得税问题:权益法下确认投资收益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收到股利和确认减值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资产处置最终转回所有差异问题;关于商誉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问题。 _/a8X:[(
@-jI<g
分析和原理:对于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应该在暂时性差异发生的时候确认,这里需要注意就是是不是影响了当期的损益问题,而且什么时候影响当期损益。
)9$>i5l
(>gHfC>(lq
是否影响了当期的损益的问题。比如当期会计折旧为100,税法折旧为80,差异部分20在当期没有税前扣除,在以后才能够扣除,那么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33%=6.6;如果当期税法折旧是100,会计折旧是80,那么差额部分20已经在税前扣除了,但是会计上没有扣除,以后的会计上扣除的时候税法将不允许扣除,所以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6.6.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暂时性差异是影响了当期的损益的,也就是差额20的部分是否全部形成了差异了。如果说当期的折旧会计折旧100全部记入到了产品A中,产品A当期出售了50%,那么影响当期损益的折旧差额=20×50%,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时候也应该是按照10×33%确认递延所得税。 ?C|b>wM/
!Xr
nD#
关于递延所得税应该记入所得税费用还是其他科目的问题。这个需要考虑时间性差异的性质问题。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到资本公积,那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也是应该记入到资本公积中的,不影响所得税费用;比如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变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调整的是留存收益,比如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那么递延所得税也应该调整相应的科目。还比如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确认商誉的同时会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问题,要调整商誉的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