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账务处理之对照 Y62u%':X
'9
e\.
一、所用会计科目不同 /MKNv'5&!%
$
xA J9_2P
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事业和企业单位所做的会计分录形式相同,借贷方向相同,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如借款的核算,在借入时,企业按期限长短分别记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科目,而事业单位则不分长期或短期借款,一概记入"借入款项"科目。 f(6UL31
z^rhgs?4
二、因单位性质不同存在账务处理差异 xY2}Wr
j,
BjyXQ9D
1、因是否从事产品生产而导致的差异。这类差异应分两种情况,一是要区别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和不从事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存在差别,要区别对待。二是同样从事产品生产,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仍有差异。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企业的做法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前者在购入时采用不含税进价,以区分进项税额;后者则采用含税进价。会计分录为:
$89ea*k
B)rr7B
(1)一般纳税人企业: p:JRQT"A
Z>x7|Q3CX
借:材料采购 w53z*l>ek
>v1 y 0zx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au~]
z|3`0eWIG
贷:银行存款 lmhbF
df4sOqU
(2)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F_nZvv[H?
F?b'L
JS
借:材料采购 X'FEOF
my ;
贷:银行存款 -@ZzG uS(
QB/7/PW{H\
事业单位在该项业务上的会计处理不仅要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还要针对自用或非自用作不同的处理。除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采用不含税进价核算以外,其余情况即:一般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小规模纳税人购入自用材料和非自用材料均采用含税进价核算。会计分录为: $N;"}Gz
crd|2bjp+
(1)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非自用材料: G@!_ZM8h
Z
cMj=#i
借:材料 ,u}<Ws8N
=w^TcV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M*|
3@^>#U
贷:银行存款 k,,!P""
6z#lN>Y-`
(2)其余情况; b JfD\
Ecxj9h,S
借:材料 j:3EpD@GS
_W0OM[
贷:银行存款 0)d?Y
w"cM<Ewu
2、因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而导致的差异。众所周知,企业每期都必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并和当期的收入相配比,以最终确定经营利润。而事业单位则分以下情形: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领用材料等支出时,记入“成本费用”账户,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在发生同类支出时,则记入“事业支出”等账户。同时,以此为开端,还会发生一系列的结转,该结转过程图示如下: Op
v1B2
%Kh2E2Pe
企业:“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e'1 ^+*bU
oGm1d{_-O
事业:1、(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成本费用”→“产成品”→ m|]j'g?{}(
61/)l0<;
[“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 iV?` i
w]};0v&\~s
2、(不实行成本核算的)“材料”一“事业支出”一“事业结余”→“结余分配--未分配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