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个人所得税 本章单选、多选题、判断题一般占3至4分。计算题会单独出题,分值5分左右。
nc\`y,>l8 一、居民与非居民的划分
{it}\[3 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1[8^JVC>6 所谓在境内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在计算居住天数时,对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这里所说的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
)#cZ&
O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不符合居民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的纳税义务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jC4>%!{m 二、无住所人员工薪处理
x,.= VB 三、应税所得的项目划分(11项)
c-(RjQ~M5 1.工资、薪金所得
L%/>Le}VX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U&1O ①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这个税目
//BJaWq ②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t!Cz;ajNi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Ie/_gz^ 4.劳务报酬所得:(共29项)
XYuX+&XW/ 5.稿酬所得(指个人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取得的所得)
(WC
=om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9dNkKMc@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JCnHEH 8.财产租赁所得:关注个人出售自有住房政策
<q$Tk, 9.财产转让所得
~*/ >8R(Y 目前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deS* 10.偶然所得: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所得
7>y]uT@ar 11.其他所得
-Yse^(^"s 四、税目
v77UE"4|c 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
klnNBo! 储蓄存款利息:2007年8月15日起,税率由20%调整为5%.
DdI%TU K, 五、所得额中费用扣除
,--#3+]XU 1.月扣2000元:工薪、承租承包
Es7
c2YdU 2.次扣800或20%:劳务、财产租赁、特许权、稿酬
NMK$$0U 3.扣原值、税费
Hq 5#.rZ# 4.无扣除:3项。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利息、股息及红利所得
F\xIVY 六、应纳税额计算
9;v3
(U+: 1.个人综合收入:工薪、劳务、稿酬、租赁
,.p
36ZLP 个人出租财产取得的财产租赁收入,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应依次扣作以下费用:
\#]%S/_ A ①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j!i*& ②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
yZ,pH1 ③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
>;,23X 2.综合性最强:承租承包经营所得
3]?='Qq.( 3.公益捐赠:农村义务教育没有限额,希望工程不是全额扣除,30%限额扣除。
z
0/+P 4.境外所得
xjbI1qCfe 七、特殊项目应纳税额计算
JseKqJ
?g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
en'[_43 (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lqOpADLS3 (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xIm2t~io 2.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
iXo;e (1)凡是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只由雇佣单位一方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金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W\ 3cS 3.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的征税方法
Y+Z+
Y)K 4.个人因购买和处置债权取得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
z3i`O
La 5.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保和提供担保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法
]rj~3du\ 6.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p@ 7.企业利用资金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XLpn3sX$ 8.个人股票期权所得征税办法
6AJ`)8HX (1)员工行权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下同)的差额,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Ci&1Mu^Z (3)员工将行权之后的股票再转让:获得的高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的差额,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
kR
%,:
「特别提示」个人将行权后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转让而取得的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转让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应按税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依法缴纳税款。
^-PYP:* (4)员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所得: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w:%NEa,Z (5)员工接受该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按以下规定进行税务处理——新增内容(1)员工取得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作为员工授权日所在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wsB-(
0- (6)公司雇员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形式取得的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3j+hN8< 9.企业高管人员行使股票认购权所得征税办法 (1)企业有股票认购权的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股票认购权时的实际购买价(行权价)低于购买日(行权日)公平市场价之间的数额,按"工资、薪金所得"所得缴纳所得税;
?
bWc<] (2)个人在股票认购权行使前,将其股票认购权转让所取得的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Y7iJPO (3)对个人在行使股票认购权后,将已认购的股票 (不包括境内上市公司股票)转让所取得的所得,应 "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PtB2,? 10.企业向个人支付不正当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新增内容)
9D\E0YG X/ 11.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新增内容)
!`=iKe&%E 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53*b^iDBh 八、优惠政策
_VdJFjY?zc 第十六章税收征收管理法
;W5.g8 本章选择、判断,一般在3至4分左右,综合题可能结合实体法出现。
\Qah*1 一、适用范围
Uz_ob9l<#H 教育费附加不适用征管法。
i=n;rT 二、开业税务登记
9?ll(5E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地或者纳税义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实填写税务登记表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资料。
w,j!%N 三、变更注销税务登记
N*
Q*>q 1.变更、注销范围
u3 LoP_| 2.变更注销中与工商注销的关系(先税务后工商)
nw/g[/<; 四、账簿、凭证管理
lH_pG ~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
%1k"K~eu 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必须将所采用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具体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按税务机关的规定,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及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e"^WXP.t&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的保管期限,根据《细则》第二十九条,除另有规定者外,应当保存10年。
|khFQ( 五、延期申报管理
}|Q
\@3& 经核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纳税结算。
=3'B$PY 六、税款优先的原则
3n7>qZ.d 1.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xP A 2.纳税人发生欠税在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执行。
',[AKXJ 3.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IxWi>8
七、税款征收制度
,/p+#|>C= 1.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制度
7CR#\&h` 2.延期缴纳税款制度
>V
)#y$Z 3.税收滞纳金征收制度
\\R<HuTY 4.减免税收制度
-2}ons( 5.税额核定和税收调整制度
aU.3 6.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纳税人的税款征收制度
sqh
IKw@ 7.税收保全措施
e/g9r 8.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g"nu0sOK 9.欠税清缴制度
B=W#eu
<1 10.税款的退还和追征制度
(kX:@9Pn 八、税务检查的权利
$ZyOBxI 1.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
6W YVHG 因检查需要时,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年度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但是税务机关必须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开付清单,并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有特殊情况的,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检查,但是税务机关必须在30日内退还。
9
AD* 2.税务机关有权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但不得进入纳税人生活区进行检查。
3<)][<Ud 6.查核存款账户权。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查核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可以查询案件涉案人员的储蓄存款。
s~(
`~Y4 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重大案件需要延长的,应当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lMIs4i. 九、偷税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