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印花税法 本章计算简便,范围广泛。在多选题、判断题中有2至3分。也不排除单独出计算题的可能性。
IjshxNk 一、税目与免税结合
()Tl\ 1.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不属于印花税列举征税的凭证,不征收印花税。
1" k_l.\,0 2.加工承揽合同。
YI877T9> 3.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承包合同,包括总承包合同、分包合同和转包合同。
"7G> 4.借款合同。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
[osIQ!u;: 5.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以及作为合同使用的单据。
JY5
)^<.d 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和非专利技术转让。
*6C ]CS 技术咨询合同,一般的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其所立合同不贴印花。
t\\oGH 6.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商品房销售合同等权力转移合同。
BXzn-S 7.营业账簿。营业账簿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记载资金的账簿和其他账簿。
\/wbk`2 8.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
?QJS6i'k 二、税率
h?8I`Z)h 印花税的税率有两种形式,即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55%j$f
1.适用0.05‰税率的为"借款合同";
ls;!Og9 2.适用0.3‰税率的为"购销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技术合同";
g
-4m.; 3.适用0.5‰税率的是"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税目中记载资金的账簿;
bjR:5@" 4.适用1‰税率的为"财产租赁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保险合同";
E]aQK.
5.适用3‰税率的是"股权转让书据"(2007年5月30日,由1‰上调到3‰。包括A股和B股。)
[|5gw3y 三、计税依据
B_kjy=]O. 1.一般:金额、余额;
3QD+&9{D ①货物运输合同,计税依据为取得的运输费金额(即运费收入),不包括所运货物的金额、装卸费和保险费等。
XABB6J] ②技术合同,计税依据为合同所载的价款、报酬或使用。技术开发合同研究开发经费不作为计税依据。
EuJ_UxkG 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计税依据为承包金额,不得剔除任何费用。施工单位将自己承包的建设项目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或转包合同,应以新的分包合同或转包合同所载金额为依据计算应纳税额。
(=jztIZC ④财产租赁合同,计税依据为租赁金额(即租金收入)。注意两点:(1)税额不足1元的按照1元贴花。(2)财产租赁合同只是规定(月)天租金而不确定租期的,先定额5元贴花,再结算时按实际补贴印花。
ep ,"@,, ⑤借款合同: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为避免加重借贷双方的负担,对这类合同只以其规定的最高限额为计税依据,在签订时贴花一次,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贴花。
B(eC|:w[z ⑥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两项合计金额为计税依据。
uV|%idC 2.特殊:
f4mQDRlD 同一凭证,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分别记载金额的,分别计算,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
;2&ym)` 有些合同(如租赁、技术合同),在签订时无法确定计税金额,可在签订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
yPn!1=-( 应税合同在签订时纳税义务即已产生,应计算应纳税额并贴花。所以,不论合同是否兑现或是否按期兑现,均应贴花完税。对已履行并贴花的合同,所载金额与合同履行后实际结算金额不一致的,只要双方未修改合同金额,一般不再办理完税手续。
'5usPD 商品购销活动中,采用以货换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易签订的合同,应按合同所载的购、销合计金额计税贴花。
#M)SAe2 施工单位将自己承包的建设项目,分包或者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或者转包合同,应按的分包或转包合同所载金额计算应纳税额。
WDF;`o*3 四、税额计算
?D\6@G:,#@ 1.适用比例税率的应税凭证,以凭证上所记载的金额为计税依据,计税公式为:
G/)]aGr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比例税率
j#f7-nHyz8 2.适用定额税率的应税凭证,以凭证件数为计税依据,计税公式为:
?=},%^ 应纳税额=凭证件数×固定税额(5元)
0etJ, _"> 五、纳税方法与违章处罚
!GAU?J;<#2 第十三章契税
Z=I+_p_G 一、征税对象
cns~)j~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不交土地增值税)
pm4'2B|)g 2.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应交土地增值税)
^*$lCUv8p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不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xQ]^wT.Q 3.房屋买卖(符合条件的还需交土地增值税)
SK]"JSY` 几种特殊情况视同买卖房屋:
eoGGWW@[ (1)以房产抵债或实物交换房屋
us,~<e0 (2)以房产作投资或作股权转让
32S5Ai@Cd" 以自有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免纳契税。
Cqra\ (3)买房拆料或翻建新房
\'>8 (i~ 4.房屋赠予(符合条件的还需交土地增值税)
#;lB5) oe 包括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Uo"!o>x| 5.房屋交换(单位之间进行房地产交换还应交土地增值税)
8o7%qWX (3)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行为。
8Buus (4)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应缴纳契税。
qt.Y6s:r_ 6.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dBeZx1Dy 对受国有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要计征契税。不得因减免土地出让金而减免契税。
Iq%
0fX 二、纳税人
aj|gt 三、计税依据
+gh*n,:| 四、优惠政策
<uf,@N5m 1.契税优惠的一般规定
xE"QX
N 2.契税优惠的特殊规定
uJ:SN; ①企业公司制改造
'VQ
mK# ②企业股权重组
4f-I,)qCBk ③企业合并
x 3C^ S~ ④企业分立
>>I~v)a>w ⑤企业出售
BIn7<.& ⑥企业关闭、破产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关闭、破产后,债权人(包括关闭、破产企业职工)承受关闭、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以抵偿债务的,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关闭、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妥善安置原企业30%以上职工的,减半征收契税;全部安置原企业职工的,免征契税。
(RM;T @` ⑦继承土地、房屋权属
-udKGrT+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土地、房屋权属,不征收契税。
|K11Woii 非法定继承人根据遗嘱承受死者生前的土地、房屋权属,属于赠与行为,应征收契税。
=K`]$Og}8 ⑧其他
<],~V\m 对拆迁居民因拆迁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拆迁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
SQhw |QdG 第十四章企业所得税 本章是历年考试中难度最大的,从以前考试题型来看,企业所得税单选、多选、判断题一般一个题型2道题左右,计算题和综合题都有企业所得税。
a'prlXr\4 一、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的划分
>=VtL4K^ 我国选择了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的双重管辖权标准,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税收利益。
K."h}f95 二、税率 E#^?M#C 三、应税收入与不征税、免税收入
r_?i l]l 第一类:销售营业收入
D8r=Vf 1.销售货物收入
@,%IVKg\ 2.劳务收入
`GQ'yv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k\wcj^"cb 按照被投资方做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P{
{U 5.利息收入
HyX:4f|]' 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GDGE } 6.租金收入
aa10vV 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H6! <y- 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v?*}6:a 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f6O5k8n 第二类:特殊项目的收入
s"g"wh', 3.转让财产收入
}+3IM1VTW{ 8.接受捐赠收入
w=K!U] 「特别说明」接受捐赠收入的确认
9p '#a: (1)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
A\S1{JrR (2)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受赠非货币资产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内容包括:受赠资产价值和由捐赠企业代为支付的增值税,不包括由受赠企业另外支付或应付的相关税费。
cN]]J (3)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等,在经营中使用或将来销售处置时,可按税法规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投资转让成本或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额。
RbA.%~jjx* 9.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
[ta3sEPjs 第三类:不征税收入
q(YFt*(;w 1.财政拨款。
{%cm;o[7o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 m6yH_`@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CTOrBl$70 第四类:免税收入
I[$S
VPe# 1.国债利息收入。
4Bc<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
u{>_Pb 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Ohe*m[ 该收益都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FY(C<fDRo{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Dou%\ 四、准予扣除项目
ZUiInO 1.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及其他,税金最关键;跟企业所得税有直接联系的有10个税;跟企业所得税没有直接联系的有:增值税、契税。
n"P29" 五、扣除标准的项目
hD I}V1) 1.工资、薪金支出
H;(|&Asq>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
leMcY6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z+b88D 规定标准以内按实际数扣除,超过标准的只能按标准扣除。标准为:
5lp};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v*UJ4r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4tnG&= (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z1T
8 4.利息费用
IX]K"hT (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
3Q-[)Z ) (2)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许扣除。
j^&{5s 5.借款费用
KE
k]<b= (1)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
?5yj</W (2)企业为购置、建造同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可在发生当期扣除。
Pu-/*Fx 7.业务招待费
:(o6^
%x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7vf?#^RlV 8.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5f'<0D;K 税前扣除标准: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6M 13.公益性捐赠支出
x22:@Ot6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标准: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T6Z3Zj} 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如有会计差错,需要先行更正。
Gd08RW 11.租赁费
1G6MO 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pPX ~pPIj2 (1)属于经营性租赁发生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根据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ylhh%t4hi (2)属于融资性租赁发生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租赁费支出不得扣除。
yavoGk 16.资产损失
".=LzjE<gv (1)企业当期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盘亏、毁损净损失,由其提供清查盘存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准予扣除;
6QC=:_M; (2)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等原因不得从销项税金中抵扣的进项税金,应视同企业财产损失,准予与存货损失-起在所得税前按规定扣除。
}Cy
S_Tc 六、不得扣除项目
on=I*?+R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aF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w 2.企业所得税税款。
i$Sq.
NU 3.税收滞纳金,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收被税务机关处以的滞纳金。
|y*-)t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是指纳税人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司法机关处以的罚金和被没收财物。
P4~=_Hh 5.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3;dtp>Xx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
^ew<|J2,B 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e yLVu. 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0]tvZG# 七、亏损弥补
53w@ 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而且,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il{6Z+#n 八、资产税务处理
%j=xL V\ 1.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KWR08ftp ①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U=G^wL 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
}}VB#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同会计)
1`X-
O> ③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年限
(
^ Q:zU 2.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YsHZF
F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S{Blv 无形资产的摊销采取直线法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得低于10年。外购商誉,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W?B(Jsv 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l6C^,xU~IX 九、应纳税额的计算
\\WIu? 1.所得额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NQD*8PGfj 2.税额抵免:境外所得抵免、投资抵免(10%)
$YM6}D@ 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税额 时,应当提供中国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
{D( _" 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 ,在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的抵免限额内抵免。
bxS+ R\ 十、优惠政策
08!pLE 1.免征与减征优惠
%!>~2=Q2* ①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b(Ev : ②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q :^EQ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0{O|o_ 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YklPMx6 ③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qM3IVPK)q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En[u0 ④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BR`}~m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Ts0h?"a 2.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1U:qr2-H 3.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r9a?Y!( 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如下:
:.+?v*%;n 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w8XHEa| 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YJ<HvG< 4.加计扣除优惠
Uv-xP(X 加计扣除优惠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vIoV(rc+ 1.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K`9ph"(Z 2.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l00%加计扣除。
"z^&>#F 6.加速折旧优惠
D&xbtJd 7.减计收入优惠,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T|h/n\fx)a 8.税额抵免优惠
^}-(8~_en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l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AC+s"VS 10.非居民企业优惠
tsFwFB* 非居民企业减按10%的所得税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mkCv
f 11.其他优惠
AU@XpaPWh (一)低税率优惠过渡政策
*Q<%(JJ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其中:享受企业所得税l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按25%税率执行。
amL8yb (二)"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过渡政策
WrR97]7t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
%#.HFK 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
I\6u(;@ (三)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不执行过渡政策)
2[\I{<2/9 十一、特别纳税调整方法
rsp?N{e
1.特别纳税调整的范围。
b ;Vy=f 2.加收利息
Fn8
d;%C 利息,应当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计算。
uM8YY[b 十二、纳税地点、时间
*j,5TO-j 1.纳税地点
FuZ7xM, ①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企业注册登记地,是指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登记注册的住所地。
M~/%V NX ②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当统一核算应纳税所得额,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u"%i3%Yjh 2.纳税期限
V 4RtH 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qJRpO f3 lKdX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