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体制改革以来,为有效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许多高校加强了对学校资产的组织、指挥、监督与控制,但当前仍有不少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盲点和偏向。本文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列举如下,以期引起重视。 (一)重货币形态资产管理,轻其他形态资产 'b" 7Lzp2
高等学校体制改革以来,为有效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许多高校加强了对学校资产的组织、指挥、监督与控制,但当前仍有不少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盲点和偏向。本文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列举如下,以期引起重视。 ) iV^rLwL
e34g=]"
(一)重货币形态资产管理,轻其他形态资产管理 t%,:L.?J#
P}=n^*8(I
以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存款形态存在的资产,是高校最重要的流动资产。然而,伴随着学校运行的需要,现金、银行存款逐步转换为其他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产,对这些资产以及以其他非货币形态流入学校的资产,在管理上就不如对货币资产那样严格和规范,难免有流失、浪费、减值和低效率的现象。分析原因:一是管理态度问题,货币形态资产管理好坏与管理者的利益责任关系甚密,不容疏忽;二是管理水平问题,管理者对非货币形态资产的特点、性质、作用、运动规律和转移方式认识不足;三是管理环境问题,国有事业单位的资产均属国家,人人有责,却又人人无责,管和不管一样,管好管坏也一样,缺少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因而提高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水平,建立健全责任制仍显得十分紧要。 _J2?B?S/j
^N^s|
c'
(二)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 J@i9)D_
a;a1>1
高等学校的有形资产因其有具体的实物形态,功能明显,易计量确认,且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核算制度与方法,容易被认识和重视。而无形资产,虽然不是一个物质实体,却是为学校或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是高校资产的新内容。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成本寿命、未来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有不确定性,往往难以认识,更谈不上有效管理和充分发挥其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创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型无形资产,因为其研创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已列入各期事业支出,在转让其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将其作对外投资时,往往不能准确计算其成本;(2)接受版权型的无形资产,因没有资金的支付活动,也不具实物形态而忽略对其价值上的核算和管理;(3)学校的无形资产向校办产业投资时,往往认为是“自家人”使用,而没有明确与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4)学校在只转让专利的使用权时,易忽略对其所有权享有的收益权、处分权的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保护无形资产的安全完整,不能充分有效的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作用,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jZ"j_=o@
N2|NYDQs
(三)重校本级资产管理,轻二级所属机构资产管理 ve"tbNL
7'8G,|&:*
国家为了使办学主体在履行教学、科研、服务职能时有较好的资金和物质保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自上而下地予以指导规范。各办学主体根据自主办学的需要,相应设置了一些独立和非独立的二级机构,国有资产由校本级的“上”对所属二级机构的“下”做了一次再分配、调整或使用。虽然国家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使用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不少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尚未建立或健全,资产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校本级及所属二级机构的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管理要求尚有差距。 3=?,Dv0P
K[?@nl?,z
对于所属独立核算的机构,一是与学校的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不明确;二是财会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有的财务人员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工作模式的影响,只能处理财政单一拨款制度下的财务收支业务,不熟悉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律和财务管理知识,不熟悉经济法、税法等相关知识,不懂得成本核算,无力监督、管理和指导二级财务机构的财务业务;三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学校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虽已建立却无法有力监督,导致资产流失。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