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Qip@L WvT _$ 8:\[J [基本要求]
(b1e!gJpy SoFl]^l (一)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
m*lcIa : S-{a (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HqyAo]{GN >I;.q|T (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aM_O0Rn== 2
P=~6( (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xbCQ^W2YU| S`TQWWQo; (五)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
Zv8GrkK IF6-VFY:6 (六)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Hu2a]e9 nYBa+>3BDf [考试内容]
S
C}@eA' 0<f.r~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_ib
@<% "kVzN22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XBcbLF v5{2hCdt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pwr WG *q[;-E(fZ#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M3Ns1@2 )4,U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Y%}N@ ,lT ]8'PLsS9<w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b0x%#trA{ /?S^#q>m%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QTN'yd?WE V:+z 3)qF 一、会计主体
z'"Y+EWN O{U j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piO-hH L
gy^^.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uZI7,t -7 $Fy>N>,E( 二、持续经营
q_9 tbZ; hR.vJ2oa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YJ~mcaw % w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
+00[T
K(WKx7Kky^ 三、会计分期
dI!/H&`B] C\dk}A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2Je]dj4 Y zmMF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q)AX*T+ [r'A8!/|[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sq@^<M)s [Q/kNK 四、货币计量
_,d<9 Y) 1<*U:W
$g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Zp9kxm
' Bx5kqHp^1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F2X2e)g" $~
%h4
一、可靠性
<~:2~r Vobq|Rd/%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S.<4t
*, "7jE&I 二、相关性
- leYR`P
2Vw2r@S/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Z aS29} ooC9a>X 三、可理解性
~03MH' 3=*ur
( Qy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S_;r!. >[~7fxjK- 四、可比性
.*.eY?,V YBF$/W+=9|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P/ 4.|< I`i"*z 五、实质重于形式
nb6Y/`G
fc[_~I'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xAF=t KD H<T4#x 六、重要性
gFT
lP *v?kp>O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g#cet{> Fmz+ Xb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i$<")q (Nv-wU 七、谨慎性
f*9O39&| U=U5EdN;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_crJONom TU*EtE'g/ 八、及时性
_mwt{D2r} V
w58w`e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PT7"4 5NH4C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W8;!rFW 4z9lk^#"X 一、会计要素概念
&ODo7@v`1 I3d}DpPx%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 31|e`C N^@:+,<3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Mw)6,O` Y:, rN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R^P>yk8 E-FR
w (一)资产
GNq
f r\Yh'cRW{ 1.资产的定义
$CX3P)%
` t8rFn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Gp5j *f`P7q* (l)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XoL DqN! ;ko6igx)+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V@Y-5T ela^L_N hF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X{
OWDy xIC@$GP 2.资产的确认条件
5gqs"trF ( }Bb=
~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e H:~u(N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70* AX<f$%iqD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kc't "J=Cy@SSa (二)负债
Y:t?W 8T6N
G!/ 1.负债的定义
#jW=K&; f5FEHyj|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lw.[qP K,,) FM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 ba~7A Q}KOb4D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zyUS$g]& !2l2;?jM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IDFzyg_ ,w H~.LHi 2.负债的确认条件
ZH9Fs'c= t"q'"FX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V-n{=
8s 'wG1un;t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_%, wC
ruj`$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H P;>!n emK*g<] (三)所有者权益
Br7q. tHZ"o!(S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VN!nef
] \_tO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rH[+t- tm^joK[{|J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P/DmSS8V AJxN9
[Z!N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X )tH23 )`f-qTe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6&ut r!\
7 xd^Pkf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Yt[8'; iC=>wrqY>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9$( s 85q/|9D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c&',#.9 ?{J1Uw<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M-Efe_VRQc &um++
\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TtPwUX
pka^7OWyN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vf{$2rC TZt;-t` (二)费用
T:X* YYYF a 1.费用的定义
d\]KG(T 9]oT/ooM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h]ae^M {/,(F^T>2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zdrP56rzZ s.i9&1
Y-!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AJkYh N'WTIM3W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9U6$-]J s_IFl5D] 2.费用的确认条件
t8EI"| G&{yM2:E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6kX?sNl)X Ia}qDGqPp!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O@a OKk mnK<5KLg1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
u;{38~ zP #:Tv'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92<+ug = 04Zdg:[3-! (三)利润
scH61Y8` qm
!oJL 1.利润的定义
20|_wAA5 B+Qf?1f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SQ4^sk_! 81{8F 2.利润的来源构成
p;}`PW X1.-C@o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5_E8
RAG }vZf&ib-
3.利润的确认条件
5S!#^>_ 6)uBUM;i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L?N&kzA 94#,dA,M 第五节会计计量
q<q IT $5 mGYF] 一、会计计量基本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
SED52$zA
J
Ha1lj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J4\jIipL \{ EVRRXn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oqF?9<Vgc, 6I"KomJ9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HAK,z0
/ FJtmRPP[r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e7;7TrB. #17 &rizl 第六节 财务报告
$TXiWW+ V0,JTWc 一、财务报告的构成
Eu(QeST\ 3=uhy|f! /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OC!q&5 yor'"6)i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t^/b*8 (2H
GV+Dg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
lg-_[!4Z yR>P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及其附注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R%RbC!P ,@f"WrQ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9lYfII}4( J"AR3b@,$?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wkZwtq Ak@!F6~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
u:p
OP <WIIurp 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不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Bp7p X t~o"x . ,.9 lz 本章会计要素(资产、利得、损失、收入)、信息质量要求(可比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要重点掌握。
[ 此帖被hh123在2009-01-07 11: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