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yQC8 Gt8
CR-2>,*a9
[基本要求] }jg,[jw_"X
Qaiqx"x3
(一)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 BqOMg$<\[
2JHV*/Q
(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0EC/l
OS
,4(m.P10
(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DC~K
5"Y:^_8
(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U^OR\=G^
\Zn~y--Z
(五)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 Wix4se1Ac
.?r}3Ch
(六)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X[Snv
kO
,vHg$
[考试内容] r<"k
/
1c$ce+n~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n oZ
p:a
\Pd>$Q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8`q"] BQN
No]#RvEd3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nu0
g<i>252>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 @u8kNXT;h
Ia>~ph#]{`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W1O Y}2kj
p$6L_
*$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以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T6s;'k
~|`jIqU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e:6mz\J
6H|&HV(!R
一、会计主体 _(KzjOMt
J8DKia|h(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N\zUQ
J
GUsJF;;V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g"D:zK)
gq)uv`3
二、持续经营 A*? Qm
3:gF4(.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05;J7T<
iD:TKB_r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aOW$H:b
oh >0}Gc8
三、会计分期 <J!?eH9f
. Kk'N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u:\DqdlU`
R
"e53 3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SCXtBZ`.G
^L's45&_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f+fG=a67V
wmit>69S
四、货币计量 6am<V]Hw0F
R9%"Kxm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a8Z{-=)
P? LpI`f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Rhh.fV3
4-q8:5
一、可靠性 f >\~h,SLL
Br"K{g?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QV|NQSl
lmB+S
二、相关性 FJ O-p
BE," lX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H`8}w{ft&
s!/Q>A
三、可理解性 ~01Fp;L/
6"jV>CNc@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QVhT
'V:ah38
四、可比性 )dI `yf
(rjv3=9\3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L#Q3}=s
9AZpvQ
五、实质重于形式 etH]-S
>6
6v+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rFYw6&;vOi
jftf]n&Z(q
六、重要性
LW+^m6O
DsGtc<l%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N
uq/y=
3[iHe+U(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Z=>#|pW,)
z4*`K4W
七、谨慎性
:<`po4/
P}mn2Hs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of?'FrU
X##hSGQM
八、及时性 VAZ6;3@cd
<5l!xzvw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Y+_t50S
.06[*S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dO\irv)
x<[W9Z'~?9
一、会计要素概念 i 9w k)
x)^t5"F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R3@$ao
5j-?Uf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FT>UCL
"A,-/~cBV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Ck5`_MK
Ra^GbT|Z
(一)资产 |fg{Fpc
63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