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5Lgg&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 9.V@+i
(一)联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 R?Dbv'lp>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加工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93Yo}6>
1.售价法 [I;5V= bKW
2.实物数量法
%0PdN@I
(二)副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 ::y+|V/
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ay>MlcV2=
由于副产品价值相对较低,而且在全部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因而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先确定其成本;然后从总成本中扣除,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 1$q>\
产品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 LiyEF&_u
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 主要区别 uhuwQS=X
实际成本计算制度 *nB fF{y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实际成本计算制度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U8Pnt|0 M
在实际成本计算制度中,产品的实际成本成为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计价依据,并成为利润表“已销产品成本”的计量依据。 -}lcMZY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并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 T4dYC'z
它的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l_lm)'ag
完全成本计算制度
^KU:5Bn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完全成本计算制度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 v5|X=
B>&>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只将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8+&] q#W3
【提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 No)v&P%
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B/i`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1)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成本集合通常缺乏“同质性”; JD^&d~n_
(2)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产品数量,或者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础和间接成本集合之间缺乏因果关系; G\\zk
(3)主要适用于产量是成本主要驱动因素的传统加工业。 BX|+"AeF
(1)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成本集合具有“同质性”; aW8Bx
\q
(2)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成本动因; J~5VL |ca
(3)主要适用于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部分,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新兴高科技企业。 g8yWFqE!T
【提示】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于间接费用的处理不同。前者以产量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后者以成本动因作为分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