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会计职场上,我们每天和同事、领导之间难免有话要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应“讲究”。可以说,在职场上“说话”也是一种艺术。 ceI
[
hM
:if5z2PE/
^)'||Ly
原则一:“我说明白了吗?” A8`orMo2
'.xkn{c
;WPI+`-
办公室很多人在交流工作,布置任务的时候每说完一段的时候都会说一句:“你懂了吗?”或者“明白了吗?”或者“你知道了吗?”这是一个坏习惯。有的人甚至说一句话,后面跟一句,“懂了吗”、“明白吗”、“知道吗”“对吗”。更显得不够得体,要纠正过来。正确的应该问:“我说清楚了吗?”“我说明白了吗?”被问的对方如果明白,会回答说:“我听懂了。”这样就会非常融洽和谐。 IT7:QEfKU
M,Po54u
{.%0@{Y
原则二:“如果……会怎样?”
pe|\'<>i
zkvH=wL
fY2l.H\f
向别人提要求的时候,如果不是紧急情况,不是重大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如果”。能够比较委婉,也能够使提出要求和下命令的人自己有回旋的余地。 D`5:
JR-{
f(W,m
>.;
{S# 5g2
原则三:“可能是……” PK9Qm'W b
QTJrJD
T)*l' g'
纠正别人信息错误的时候,要用“可能”。 m./*LXU
gB'`I(q5.
LE Jlo%M
原则四:反驳他人之前要用肯定句 ug>]U ~0
aw;{<?*
&s_}u%iC
有时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工作意见,工作需要我们要表达相反的意见,甚至要明确纠正对方正确的看法。需要在纠正或反驳对方之前,要先肯定对方。比如: ;2 \<M6
zh?xIpY
+2f>
M4q
“你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但是我要告诉你,你思考的方向不对,……“你的想法很有特点,但是你忽略了一些情况,所以你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你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方法有问题,……“你很负责任,但是你只想到了事情的一面,…… ook' u}h
qRWJ-T:!F
^O?l9(=/u
“你的勇气可嘉,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是你的看法忽视了……能写出十个以上纠正或反驳别人意见之前的肯定用语,就能在实际谈话时熟练使用好。 k0R,!F
I%C]>ZZh
_LLW{^V
原则五:顺接不逆接 ggzAU6J
%,h!: Ec^c
_y.mpX&
顺接,是指对话的情绪自然和谐,平静地理解对方,友好地回应对方。逆接,话语中包含着潜在的、甚至明显的抵触和对立情绪。 "
4k"U1
}qTv&Z3$
yRSy(/L^+
在人与的交往中,有效地沟通在于学会顺接不逆接。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能够正确地做到,也是不太容易的。 ..sJtA8
F\I5fNs@
<
;.}WQC
如果友好地问某人吃饭了吗?他回答说,“我干嘛不吃饭!?”这就是典型的逆接话语。我们在日常对话中要避免这样习惯性的话语含义。没有不满、反驳、指责对方的意思含在语调当中。要想没有这类的语调含在其中,根本的是内心没有这样的闪念,诚恳理解对方,礼貌平和待人;再就是改变话语的惯性。 ^!XU+e+:0
MX%|hIOpr
9iiU,}M`j
顺接还表现在接受不同意见的时候。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或者批评和指责,可以先顺势接住这些批评意见,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客观地说明有关情况,说明情况和原因,说明责任不在自己,最后还是要再次表示那些批评意见的基本合理性。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概括为“A—B—A”模式,其中的A就是顺接的表现。 s2kGU^]y
"`H=AX0
5QCw5N
原则六:问好不问坏 \Or]5ogT'
L2do2_
)@?Qt2
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有着真诚的互相关心。然而,有时这样的关心表达出来让人有点别扭。当出现某些现象时,习惯的思维方向就指向了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并开始考虑应对的措施。这时候脱口而出的是从负面角度的询问,话语里面带出的是阴影。比如,办公室里有人咳嗽了,邻桌的同事就会关切地问,怎么咳嗽了,是不是感冒了?吃药了吗?再比如,有人骑自行车摔倒了,跑过来扶他起来的人看到他的腿一下子站不住,会很自然地问,会不会是骨折了呀?我们要力求改变这样的问话。 &C!g(fS
!^rITiy
U]1>?,Nk'3
那应该怎么表达我们对对方的关心呢?“你没事吧!”“不要紧的吧!”要把正面的问话当做首选。避免习惯性地问别人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惹麻烦了,是不是出事故了。如果我们试着改变过来,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