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sE5k^,
善意取得制度: lK 9s0t'
1.善意取得的内容 sV;qpDXX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_eEZ5
(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1Z=;Uy\
(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q
rOB_Nz
(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AZ]Z,s6
2.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j8 /4:
(1)依法律行为转让所有权。 ">rsA&hN-
【解释】基于事实行为、公法行为或直接基于法律规定而变动,不存在善意取得。 4{uJ||!
(2)转让人无处分权。 :^C#-O
(3)受让人为善意。 ,(zcl$A[
【解释】①动产中,受让人在受让该动产时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②不动产中,受让人不知道是无权处分。除下面两种情形外,受让人可主张适用善意取得:第一,受让人能够从登记簿中得知,登记簿所记载的权利人很可能不正确,即,登记簿中存在异议登记;第二,登记簿虽记载转让人为权利人,但受让人明知存在登记错误,转让人其实并非真正的所有权人。 B&to&|jf
(4)以合理的价格转让。无偿取得,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4ZSfz#
<[z
(5)物已交付。动产以交付为所有权转移的标志。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以登记为要件。 _q2`m
(6)转让人基于真权利人意思合法占有标的物。 DWHOSXA4
【解释】①基于真权利人意思而合法占有之物,称委托物,如保管物、承租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②非基于真权利人意思而占有之物称脱手物,如遗失物、盗窃物(赃物)等,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NO%|c|B|
3.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w`2
_6[,9
原权利人丧失标的物所有权,而受让人则基于善意取得制度而获得标的物所有权。因此原权利人无权要求让与人返还原物,但有权向无权处分的转让人请求损害赔偿。 ,<IL*=a
【解释】善意取得不但适用于“所有权”的取得,也适用于“限制物权(他物权)”(如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