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重点章节: J?dLI_{<
A、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合并;C、合并财务报表;D、资产减值;E、政策,估计差错;G、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z_]7]
(一)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 P@keg*5@
1、上述ABC章节是贯穿整本教材的内容,有着统领其他章节的作用,因为在这三章中可以和非货币资产交换,账务重组,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新房地产,资产减值等结合出题,一般都为主观题,所占分值也较高,所以学好上述三章的知识,对以其他章节的知识也便随之解决。 Z+u.LXc|c
2、上述三章的联系性较大,所以大学在学习中要前后兼顾,首尾相应,把三章的知识点合为一章来学习,这样才能做到统筹全篇,融会贯通。具体的一些联系有: r
^\(M
{
(1)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式形成的,此时怎么去确定其初始投资金额,即分为同一控制下形成与非同一控制下形成,同一控制下形成的认的是一个账面的问题,由于大家其实就是一家人,只不过是给下名义说我的旗下某个子公司什么的你有股权而已,和外界无任何关系,所以就自己家的事按自己的家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为什么认的是账面而不是公允的缘由,同样道理若是非同一控制下形成那么认的就是公允,因为买外界第三方的东西就是认市场认可价值,所以必须采用公允计量。 n\M8>9c
(2)知道了初始的计量问题后,接下来就是投资后的后续计量要怎么把握,有两种方法:成本法与权益法。两种方法的计量如何选择有何标准可循,这个教材也做明确解释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4&=</ok6`0
(3)注意三章出题的知识点联系。对于长期股权投资要懂得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转换问题,即: t>AOF\
A:成本---权益 追加投资形成的(此时要运用完全权益法,即要认为该项投资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权益法要怎么核算,持续核算到第二次投资点上按权益影响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是多少,从而调整长投账面价值及相应的损益或者留存收益,记得和减少投资形成在调整上的差别,后面作分析) ZSs@9ej
B: 成本—权益 减少投资形成的,因为减少了投资所以原成本法现改为权益法,为什么要改呢?因为持股比例达不到控制了,所以要改为成本法,那么此时也要追溯到原投资点上的公允,而不是处置点上的公允,这一点要清楚,很重要,不清楚那么调整分录就会乱套,这就是与追加投资形成的他们之间的差别,记住此时认的是原投资点的公允到现在点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即处置点的公允价在此无意义,其他的处理同追加形成的情况。 `KN>0R2k
C:权益法到成本法,同样在追加投资形成的,则此时与企业合并相联系,多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此时要掌握如何对个别报表的调整,到后面编合并报表时工作底稿上的抵销、调整等的具体处理,此时是原权益变到成本,但我们要体现一个一直成本,所以调整原则:就是对原权益法下多做的处理冲销,权益法与成本法都要做的就调差额就行。而若是原成本法追加到控制还是成本法,那么一般无调整的问题,原因是前后处理一致。 FZ?:BX^
D:权益法到成本法,减少投资形成的,这个是最简单的一项,也是四种转换中唯一不必追溯调整的一种转换,只要把剩余的账面价值作为现权益法的成本就得了。 NYr)=&)Ke.
(4)注意合并报表编制时的一些调整处理,其中的重点就是控股合并非同一控制下形成,但所有的调整抵销无非就是那么几项:1,长投与所有者权益 2,存货未实现损益 3,固定资产抵销 4,按购买日持续计算对资产负债的调整,当期实现损益的调整等,5,分得投资收益的抵销。上述抵销调整时要注意看清题目给的是要不要考虑所得税影响的,考虑所得税的就按所得税章节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无非也就看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仔细去理解下难度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大。 yx|{:Li!
(5)合并报表总的原则:站对主体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调那样抵,只要你站好一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去看问题,则那些抵销呀调整呀就会不明而喻。 Fuzb4Df
3,掌握好这样一条路线:长投-----企业合并----合并报表 把三者的前后关联好,客观题这三章的题目应该就问题不大了。 lm
96:S
(二)资产减值 c-PZG|<C[
注意适用资产减值准则的范围,懂得什么是可收回金额,怎么确定可收回金额。理解好资产组减值测试的方法及处理,商誉,总部资产如何减值测试等内容。 b*.aaOb
(三)会计政策,估计变更及前期差错 ^86M94k
本章学习主要要懂得区分一项变更是属于政策还是估计变更,还有如何进行调整处理,差错的更正要区分当期与前期的不同处理,当期的直接调当期科目,前期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核算。 71y{Dwya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BM/o7%]n
本章要明确该事项所指的区间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最主要是要掌握好其与收入结合出题的具体处理。 eZ+6U`^t
二、次重要章节 cF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