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首:证券分析 i)
E|bW;
2010-11-04 08:52:02 zDhB{3-Q1{
核心提示: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是:阅读。如何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者?巴菲特研究者刘建位的回答是:读巴菲特读过的书。今后一段时间,刘建位将在21世纪网专栏中推出系列文章,告诉你巴菲特推崇哪些投资书籍,并从哪些书中得到启示。此篇为该系列的第一篇。 ~x#w<0e>
很多人知道三个犹太人的著作改变了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物理世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改变了心理世界;马克思的《资本论》改变了人类世界。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个犹太人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改变了投资世界。 n1
6 `y}
证券分析这本巨著在过去长达70年间共发行了五版,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格雷厄姆在本书中首次确立了证券分析的基本原则,把证券分析提升为一门科学,因此被称为“证券分析之父”。纽约证券分析协会强调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意义就像欧几里得对于几何学、达尔文对于生物进化论一样重要”。格雷厄姆“给这座令人惊叹而为之却步的城市—— 股票市场绘制了第一张可以依赖的地图,他为价值投资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股票投资与赌博几乎毫无差别。价值投资没有格雷厄姆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 No]~jnqDM
1927年格雷厄姆开始准备写作这本书。当时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他讲授投资课程,格雷厄姆同意,但提出一个条件:必须有人记录他的讲课内容。当时一位年轻的助教大卫•多德自愿记录,他几乎记下了格雷厄姆讲的每一句话。在讲课记录的基础上,格雷厄姆整整用7年时间才写出《证券分析》这本书。 lif&@of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写作证券分析这7年是格雷厄姆一生最动荡的7年。1927年时美国进入大牛市,1929年道琼斯指数最高涨到348点。随后连续3年暴跌1932年最低跌到42点,跌幅高达89%。格雷厄姆本人牛市时是百万富翁,1932年几乎倾家荡产。格雷厄姆先是取得投资生涯最辉煌的成功,很快又遭受了最大的失败。 #mize
但格雷厄姆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却重新思考,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价值投资策略,成功东山再起,不但弥补所有投资损失,而且重新成为百万富翁。 H~ZV*[A`
正是经历了大起大落又东山再起的经验教训,格雷厄姆才能写出被誉为投资圣经的《证券分析》。 76
hOB@
格雷厄姆在他晚年的自传中坦承:“从我1927年在准备第一年讲座时所想到的问题来看,显然那时我还不能写出一本令人满意的教科书。事实上,7 年以后《证券分析》才得以问世。如果这本书过早出版,将会犯下大错误,因为直到1934 年我才能把费尽心思获得的智慧全部写进这本书里。” bVP"(H]
后来在《证券分析》的基础上,格雷厄姆又写了《聪明的投资者》,相当于证券分析的通俗版。巴菲特19岁时,是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个高年纪学生,他回忆说: “我以前涉猎的内容无所不包,我收集图表、阅读各种技术知识书籍。我倾听各种内部消息。后来我才读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人》,这就好像见到了光明”。 ['8!qr
巴菲特深深为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所吸引,并为此于1950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以在格雷厄姆门下学习,他上课用的教材就是《证券分析》。 su*Pk|6%
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格雷厄姆的教导:“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中,我和芒格一直运用的是格雷厄姆和多德所传授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成功正是他们的智慧之树结出的果实。” WJ<^E"^
巴菲特说:“我最重要的思想来自于格雷厄姆”。“除了我的父亲外,本•格雷厄姆理所当然地比任何人对我的商业生活都有着更大的影响”。格雷厄姆去世那年,巴菲特专门写了一篇纪念文章说:《证券分析》这本书,改变了巴菲特的一生,也改变了整个投资世界。 `.s({/|[
巴菲特在专门给《证券分析》第6版写的推荐序中说:“1950-1951年期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研读过《证券分析》一书,当时我恰好有幸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两位师长。两位师长的为人以及他们的著作改变了我的生活。1950-1951年期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研读过《证券分析》一书,当时我恰好有幸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两位师长。两位师长的为人以及他们的著作改变了我的生活。从实际与功利的方面讲,那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成为我日后所有的投资和商业决策所依赖的基础。在遇到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位老师之前,我就迷上了股市。我在11岁时购买第一只股票之前,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攒够了买股票所需的115美元。那之前我阅读了奥马哈公共图书馆里每一本有关股票市场的书。那些书都很有趣,其中一些还特别引人入胜,但却没有一本真正有用。然而,当我遇见了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位老师维后,我的“智力取经”之路就算到达了目的地。而带给我指导的,首先是他们的著作,其次是他们的为人。他们制定的投资路线图我已经遵循了57年,我没有理由去寻找另外的路线了。” z[`@}}Q
巴菲特对《证券分析》的看法总结成一句话,真正的信徒必读圣经,真正的投资者必读《证券分析》,因为这是投资圣经。 lL1k.&|5m
巴菲特在专门给《证券分析》第6版写的推荐序中说:“这本书我至少读了4遍。” !*- >;:9B
我们一般人肯定没有巴菲特那么聪明智慧,因此最好比巴菲特多下三倍的功夫。我认为,每个想做证券投资的人都应先把《证券分析》仔细阅读12遍,最好能够倒背如流。 8-<:i
巴菲特年轻时几乎能把本书倒背如流,当时他经常直接根据书中的案例进行选股投资。据说,1950年巴菲特度蜜月时还随身带着《证券分析》这本书。 =X.LA%Sf=u
巴菲特回忆1950年他上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证券分析课程时说:“事实上我甚至比这本书的合作者多德更熟悉这本书。我可以随口引用书中任何一段内容。这本书有七八百页厚,我却熟悉了解书中任何一个案例,我已经把整本书才消化吸收了。” uqz]J$
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格雷厄姆的教导:“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中,我和芒格一直运用的是格雷厄姆和多德所传授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成功正是他们的智慧之树结出的果实。” R.=}@oPb
巴菲特年轻时经常直接从证券分析里面的案例中直接寻找投资启示。他买的很多股票,是因为证券分析提到过这只投票。见滚雪球。 Eu"_MgD
至今巴菲特仍然把《证券分析》放在案头,经常翻阅,从格雷厄姆那里不断寻找新的投资灵感。 |5Xq0nvCe
__mF?m
《证券分析》过时了吗? *m?/O}R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第一版出版于1934年,距今已经76年,比我们很多人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姐姐年龄还要大,经过76年之后,《证券分析》过时了吗? W9NX=gE4
1984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纪念格雷厄姆与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巴菲特——这位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投资课上唯一给了“A+”的最优秀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回顾了50年来格雷厄姆的追随者们采用价值投资策略持续战胜市场的无可争议的事实,有力反击了那些认为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书中首次提出的价值投资策略已经过时的论调,总结归纳出价值投资策略的精髓,在投资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L(&&26Y
巴菲特说道,格雷厄姆和多德“寻找价值相对于价格具有一个显著的安全边际”的证券分析方法难道已经过时了吗?许多教授在他们编写的大部头教科书中都作出这一论断,他们口口声声宣称股票市场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股价反映了所有关于公司发展前景和经济状况的所有信息。这些理论家们声称,由于聪明的股票分析师利用了所有可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使股价总是正确无误地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因此根本不存在价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至于那些年复一年击败市场的投资者,只不过是类似彩票连续中奖的少数幸运儿。一位教授在他编写的当今十分流行的教科书中写道:“如果股价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获取的信息,这些投资技巧将毫无用处。” )K &(
“哈哈,也许如此。但我想向大家介绍一群年复一年击败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投资者,他们的经历无可辩驳地表明,那种认为他们持续战胜市场只是偶然事件的简单看法是很难成立的,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根本原因。之所以如此,一个关键事实是,这些股市大赢家我都非常熟悉,并很早就被公认为超级投资者,其中成名最晚的那位也在15年前就名扬一时。如果事实并非如此,我只是最近搜索了成千上万的投资记录,从中选出几个业绩优秀的人在此向各位介绍,那么,你听到此处就可以把我赶走了。我要补充说明的是,他们的投资业绩记录都已经过严格的审计。另外,我还要补充说明一下,我还认识许多选择这些投资管理人的客户,他们这些年来获得的投资收益与这些投资管理人公开的投资业绩记录完全相符。“ McB[|PmC
“我想要研究的这一群成功投资者,他们拥有一位共同的智力族长——本·格雷厄姆。但是这些孩子长大离开这个智力家族后,却是根据非常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投资的。他们居住在不同的地区,买卖不同的股票和企业,但他们总体的投资业绩绝非是因为他们根据族长的指示所作出完全相同的投资决策,族长只为他们提供了投资决策的思想理论,每位学生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决定如何运用这种理论。” Ft}@1w5
“来自‘格雷厄姆与多德部落’的投资者共同拥有的智力核心是:寻找企业整体的价值与代表该企业一小部分权益的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实质上,他们利用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却毫不在意有效市场理论家们所关心的那些问题——股票应该在星期一还是星期二买进,在1月份还是7月份买进等等。简而言之,企业家收购企业的投资方式,正是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者在购买流通股票时所采用的投资方式——我十分怀疑有多少企业家会在收购决策中特别强调交易必须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月份或一周中的某个特定日子进行。如果企业整体收购在星期一或星期五进行没有任何差别,那么,我无法理解那些学究们为什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代表该企业一小部分股权的股票交易时间的不同将会对投资业绩有什么影响。” n ; {76Q
“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者根本不会浪费精力去讨论什么 Bet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证券投资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他们对这些东西丝毫也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连这些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人只关心两个变量——价值与价格。” w$JvB5O
“以上这9项投资业绩记录都来自于格雷厄姆与多德部落的投资大赢家,我并非像事后诸葛亮那样以后见之明而从数千名投资者中挑选出这9个大赢家,也不是在朗读一群在中奖之前我根本不认识的彩票中奖者的名单。多年之前,我就根据投资决策的架构选择出他们进行研究,我知道他们接受过什么样的投资教育,在接触中也多少了解他们的智力、品质和性格,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知道,这群人往往被大家想当然地认为只承受了远低于平均水平的风险,请注意他们在股市疲弱年份的投资业绩记录。尽管他们的投资风格不同,但其投资态度却完全相同——购买的是企业而非股票。他们当中有些人有时会整体收购企业,但是他们更多的只是购买企业的一小部分权益。不论购买企业的整体还是购买企业的一小部分权益,他们所持的态度都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中的有些人的投资组合中有几十种股票,有些人则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但是每个人的投资业绩都来自于利用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 l;o1 d-n]
“我确信股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无效的现象,这些‘格雷厄姆与多德部落’的投资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利用市场无效性所产生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在华尔街上,股价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巨大影响,当最情绪化、最贪婪的或最沮丧的人决定股价的高低时,所谓市场价格是理性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事实上,市场价格经常是荒谬愚蠢的。” 2-Y
<4'>
“你们当中的也许是那些商业头脑比较发达的人会怀疑我这番高谈阔论的动机何在,让更多的人转向价值投资必然会使价格与价值的差距更小,这会让我自己的投资获得的机会更少。我只能告诉你,早在50年前本·格雷厄姆与多德写出《证券分析》一书时,价值投资策略就公之于众了,但我实践价值投资长达35年,却从没有发现任何大众转向价值投资的趋势,似乎人类有某种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的顽固本性。船舶将永远环绕地球航行,但相信地球平面理论的社会(the Flat Earth Society)仍旧繁荣昌盛。在股票市场中,价格与价值之间仍将继续保持着很大的差距,那些信奉格雷厄姆与多德价值投资策略的投资人仍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功。” J!5$,%v
(演讲原文见Warren E.,Buffett, 1984, "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 the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magazine (Fall 1984): 4-15. "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 the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magazine (Fall 1984): 4-15.翻译部分摘自刘建位与徐晓杰合著《跟大师学投资》) ]_N|L|]M
2001年巴菲 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感叹:“在格雷厄姆与多德所著的《证券分析》一书扉页上,引用了Horace的一句名言,Many shall be restored that now are fallen and many shall fall that are now in honor(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52年后,我对于这句话对于经营和投资的含义的感悟越来越深切。” cnTaJ/o
也许证券分析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已经过时,但书中所提出的价值投资基本原则永不过时。巴菲特过去44年3623倍的业绩就是最好的证明。 oudxm[/U
变的是世界,但不变的是原则。 Lemui)
巴菲特非常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如果原则会变得过时,那么它们根本就不是原则。”(If principles can become dated,they ’re not principles) f^W;
A"+
P.gb1$7<
巴菲特最推崇《证券分析》第二版 '7O3/GDK
1934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第一版出版。 lg^Z*&(
后来他们两人不断对《证券分析》修订,1940年修订出版第2版。 5\z`-)
1951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在Charles Tatham的协助下修订出版第3版 Omd
.9
1962年两人在Sidney Cottle和 Charles Tatham的协助下出版第4版。 ,v"YqD+GC5
格雷厄姆去世后,Sidney Murray和 Roger F. Block和Frank E. Cottle三人修订出版第5版。 0_ 88V
据说格雷厄姆本人也对第4版不满意。詹姆斯·瑞在第4版问世后遇见了本,他强调指出,本自己对它并不满意。因此,当格雷厄姆70 年代中期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时,选择了《聪明的投资者》作为教材。 Gz.|]:1
巴菲特本人只推荐第二版。 g +z1
在《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一书中,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AK@9?_D
有一次,巴菲特代表IBM公司出席一个长期无法解决的反托拉斯案件的法庭审理。沃伦已经站在台上辩论两天了,他的发言十分精彩。 #U14-^7
原告有一个问题是问巴菲特是否坚持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中提出的基本原理。 !qG7V:6
原告律师问道:“你同意书中的所有观点吗?” Y]&j,j&
巴菲特回答:“完全同意。” HTG%t/S
律师问:“那么请问,你同意书中对‘贬值’的定义吗?” 41&\mx
随后,原告朗读了书中的定义。 EFz&N\2
巴菲特说:“不,不。那是错误的。” R17?eucZ
律师说:“我想告诉你,这是《证券分析》中的原话。” -B +4+&{T
巴菲特问道:“请告诉我这是哪一版的?” )ut&@]
律师取书时,暂时休庭。 %7|9sQ:
重新开庭后,律师拿来的书上清清楚楚地写明,原告读的书中原文是第4版。 e%b6(%
巴菲特说:“事情是这样的,这个定义在第14 章,而写这一章的人不是格雷厄姆,而是西德尼·科特尔。我认为科特尔写的不对。” 4<BjC[@~Z{
在证券分析所有5个版本中,巴菲特认为,1934年的《证券分析》第一版和1940年的第二版最能真实体现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 .SWlp2!M5
1968 年初,当美国股市大牛市疯狂上涨之时,巴菲特却充满了担忧和疑惑。于是他想起了他的导师格雷厄姆。他召集一帮同窗好友,在1月26日与恩师错欢聚一堂,在股市重大转折之时,再度聆听导师的教诲。巴菲特在邀请信中要求所有同学不要谈论任何晚于1934年第一版《证券分析》书中的内容。 4r4
5i:
但是第一版和第二版相比,巴菲特无疑更推崇第二版。原因很简单,因为格雷厄姆和多德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亲手修订出第二版。 q<M2,YrbAI
我印象很深的是,巴菲特在给第6版写的序言中说:“2000年,戴维唯一的孩子芭芭拉·多德·安德森(Barbara Dodd Anderson),送给了我她父亲的一本1934年版的《证券分析》,上面写有几百条批注。戴维写下这些批注是为1940年的修订版做准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其他礼物能包含如此的深意了。” wpN=,&!
《证券分析》第二版,当然大部分是格雷厄姆智慧的结果,但绝对不能忘记,多德教授也倾注了大师的心血。 >7 ="8
因此,巴菲特听格雷厄姆和多德讲课时用的教材是第二版,他亲耳所听两位大师讲的是第二版,他亲身实践依照的也是第二版,最后决定写推荐序的只有第6版,也就是第2版原文加上专家解读,可见巴菲特最推崇第二版。 Rb'|EiNPw
巴菲特在推荐序中特别说:“我书房里以及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时使用的《证券分析》,都是1940年版的。我至少读了4遍,显然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PUUwv_
为什么巴菲特最推崇第二版呢? n@)K #
第一,这是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位原作者负责修订的最后版本。后面第3版和第4版由两位原作者和其他人共同修订,第5版由其他人修订,肯定不全部是格雷厄姆本人所写,未必全是格雷厄姆本人的看法。这也是巴菲特为什么在听证会上不同意其他人修订版本中的一些内容的原因。 ?`?)QE8
第二,巴菲特本人1950年至195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格雷厄姆门下读书,当时第二版已经出版10年,第三版正在修订之中,因此巴菲特上课所用的是第二版。巴菲特亲耳听到格雷厄姆所讲,然后再与第二版对照,真正领会导师的本意。 OGl}-kw
~sh`r{0
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二:《聪明的投资者》(上) gw!vlwC&T
2010-11-29 FYpzQ6s~
核心提示: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是:阅读。如何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者?巴菲特研究者刘建位的回答是:读巴菲特读过的书。今后一段时间,刘建位将在21世纪网专栏中推出系列文章,告诉你巴菲特推崇哪些投资书籍,并从哪些书中得到启示。此篇为该系列的第三篇。 :=Nz}mUV
巴菲特一直认为,格雷厄姆著的《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是最伟大的投资书籍。他为什么如此推崇这本书呢?这本书对他有什么特别重要的特殊意义呢?为什么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一样更推崇《聪明的投资者》胜过《证券分析》?巴菲特最推崇第几版呢? ')cMiX\v
1950年,巴菲特大学即将毕业,他一心想上名校哈佛,却在面试中被拒,因为哈佛培养的是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专家。可是巴菲特从小到大只想成为一个股票投资专家。 > ;*b|Ik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HAa;hb
失望之余,他却偶然看到一本新书,《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格雷厄姆著,第一版出版于1949年。 u ,KD4{!
巴菲特打开一读,猛然顿悟投资的真谛。 A*\.NTM
过了35年,巴菲特回忆起往事,仍然非常激动:“对我来说,读到这本书,就像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的圣徒保罗一样。”(Omaha World-Herald, March 24, 1985 P83) d$1@4r
Qnsi`1mASr
在圣经新约全书使徒行传中,保罗回忆了第一次遇到主的故事: a^I\ /&aw'
我原来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却是从小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门下,按着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热心事奉神,像你们众人今日一样。 XuFYYx~ ^3
我曾经逼迫信奉主的人,直到死地,无论男女都锁拿下。 K|[*t~59
这是大祭司和各位长老都可以给我作见证的。我又领了他们写给兄弟们的书信,往大马士革去,要把在那里信奉主的人锁拿,带到耶路撒冷去受刑。 H:V2[y8\
大约在是在中午,我快到大马士革城了,正在往前走进城的时候,忽然从天上发出大光,从四面八方照着我。 GB=X5<;
我一下子仆倒在地,听见有个声音对我说:保罗,保罗,你为什么要逼迫我。 9P+-#B
我回答说:主啊,你是谁? t7aefV&_,
他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稣。 tVN
与我同行的人,看见了那光,却没有听见主对我说话的声音。 ) AvN\sC
我说,主啊,我应该做什么? Iy&!<r7:]0
主说:起来,进到大马革城里去,在那里,将要派你去做的一切事,会有人告诉你。 fumm<:<CLO
巴菲特形容自己读到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的感觉,就像圣徒保罗在前往大马色的路上忽然被一道光击中听到主的声音一样。 bE !G JZ
巴菲特后来解释到:“我并不想让别人听起来我象是一个狂热的宗教教徒一样,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突然顿悟。”(News York Times Magazine, Apri l2, 1990) MDn
ua
过了23年,1973年巴菲特给《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写了序言:“1950年年初,我阅读了本书的第一版,那年我才19岁。当时,我就认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书籍。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如此。”可见这本书在巴菲特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 8
这让我想起了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讲述的自己求师学佛的故事: ``hf=
`We
我的父亲原本祖籍范阳,后来被降职,流放到岭南,于是作了新州的百姓。我这一生很不幸,父亲早逝,遗下年老的母亲和我相依为命。后来迁移到南海,每天只能上山砍柴,靠卖柴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困苦。 [<@.eH$hU/
有一天,有位客人买柴,嘱咐我把柴送到客店去。我帮客人把柴放好,收了钱,走出房门,忽然听见有一位客人正在大声诵读佛经。不知怎么回事,我一听那位客人所诵的经文,心里顿时豁然开悟。 ;@oN s-
于是我就大胆问那位客人:“请问您念的是什么佛经啊?” ZbdZrE$
客人回答:《金刚经》。 m+]K;}.}R
我再问他:您是从哪里来啊?怎么会读这本佛经呢? V@g'#={r
客人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住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学佛的弟子有一千多人。我去东禅寺礼拜弘忍大师,才听到他讲授这本金刚经。大师经常劝出家和在家的弟子说,只要坚持诵读《金刚经》,自然就能够见到自心本性,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cQ
R]le%(
我听了客人的这一番话,心中大喜,也想去参拜五祖。 ]>5/PD,wWy
也许是由于过去结下的善缘,承蒙一位客人慈悲,赠给我十两银子,让我用来给购买母亲独自生活所需的衣服和粮食,剩下的钱做为盘缠,去到黄梅县东禅寺参拜五祖。我将母亲安顿好了以后,辞别母亲,走了三十多天,来到黄梅县东禅寺来礼拜五祖。 \"P%`C
如果说五祖是当时中国禅宗最有名的大师,那么格雷厄姆就是当时华尔街最有名的投资大师,被称为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鼻祖。 0Qf,@^zL*
巴菲特读了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和慧能听到《金刚经》一样,心即开悟,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去拜到格雷厄姆门下学习真正的投资成功之道。 s Z].8.
有一天巴菲特在学校翻看各大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时,正好看到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时,忽然一个对他来说非常熟悉非常向往又如雷贯耳的大师名字出现在他眼前:格雷厄姆! QTk}h_<u
巴菲特没有想到,自己人生头20年最大的挫折,报考哈佛研究生被拒绝录取,却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命运转折点。 m;GCc8
正如老子道德经上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zHM(
!\8K
因此,当你被拒绝时,当你失败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人生的道路特别漫长,这只不过是拐了一个弯,反而可能让你拐到正确的方向,走上真正的成功之路。 #Lh;CSS
尽管早已错过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申请读研的最后截止日期,再过一个月就要开学。巴菲特还是下定决心一试提笔写了一封信,不是写给格雷厄姆,而是写给戴维·多德。 3YR!Mq$|~
因为格雷厄姆尽管是非常有名的投资大师,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但只是兼职而已,只管定期来上课,平时主要在华尔街他的投资公司上班,根本不在学校,更不管什么招生事宜。 ivJ@=pd)B
1928 年帮他记录讲课内容并一起编写投资教科书《证券分析》时,多德只不过是一个年轻小助教。过了22年,已经成为教授,金融系的系主任,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副院长,而且是商学院招生委员会的主任。这在招生简章上写的一清二楚。巴菲特并不知道,多德现在已经成为格雷厄姆投资公司的合伙人之一,但他不用猜也知道,多德和格雷厄姆合作22年,关系肯定铁的狠。 fHx*e'eA
实际上格雷厄姆只管教学,不管招生,巴菲特能不能读上哥伦比亚商学院的研究生,身为副院长主管招生工作的多德说了算。 qm/22:&v5
巴菲特在其传记《滚雪球》中回忆道:“我在8月写的申请信,离开学只有一个月,而其实我早应该这么做了。天知道我写了些什么。我可能写的是,我刚刚在奥马哈大学发现了这本招生简章。上面说你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贵校任教,我认为,你们是站在奥林匹斯山山顶的某个地方普普通通常规的入学申请信,这而是我发自内心的渴求。” m#|
9hMu
也许多德被这封申请信所体现出的热忱所感动,也许是因为在哥伧比亚大学格雷厄姆和多德更感兴趣的是学生对商业和投资的领悟力,而不是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截止日期之后,没有经过面试,巴菲特就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格雷厄姆和多德并不想打造领导者,他们教授的一种特别的专业,他们只想培养遵循他们发现并传授的真正投资成功之道的专业人士。 rlOAo`hd
《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改变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也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让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从格雷厄姆学到真正的投资成功之道,从一个普通的业余投资者转变成一个投资大师,2007年又成为世界首富。 +%h8r5o1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认为《聪明的投资者》比《证券分析》对投资者更有帮助。 _@
qjV~%Sy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第一版出版15年之后, 1949年,他完成了一部专门写给业余投资者的通俗投资教材,因为这些读者很可能会对《证券分析》长长的篇幅和十分专业的深度望而却步。 *0Skd
《聪明的投资者》的篇幅还不到《证券分析》的一半,却与后者一样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iP ->S\
我个人认为,《证券分析》是专业版的投资圣经,而《聪明的投资者》业余版的投资圣经。 LTQ"8
格雷厄姆在这本书更强调基本的投资原则,没有过多讲述详细的分析技术,所以更多的是投资成功之“道”,不像《证券分析》那样有很多篇幅在探讨分析技术“术”。这本书更通俗,更易懂,更受到业余投资者的欢迎,所以流传的范围更多广泛,在证券投资界获得了更高的声誉和地位。 _-K2/6zy
沃伦·巴菲特读这本书时只有19岁,他也和无数读过《聪明的投资者》的投资者一样从中看到了投资成功希望。巴菲特说。“读格雷厄姆的书,没有人会感到无聊。” T
Ne l/
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推荐序中强调,这本书最重要的是提供了投资成功之道: 8;RUf~q?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你自己必须做到的。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行为和商业准则(而且,如果你重点关注第8章和第12章所给出的极为宝贵的建议),那么,你将会获得不错的投资结果(这种结果所反映出的更多成就,要超出你的想象)。” 3YOq2pW72G
巴菲特把第8章的精华总结为一句话:股市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是称重机。 ymh
tX6]
第20章的核心是格雷厄姆的一句话:“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密精炼成三个单词的座右铭:安全边际(Safe of Margin)。” kTOzSiq
巴菲特认为安全边际是投资中最为重要的概念: 3
/g~A{
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东的信中说:“在《聪明的投资人》中最后一章中,本·格雷厄姆强烈反对所谓的匕首理论(巨大的债务将促使管理层更加用心经营,就好像一把放在汽车方向盘上的匕首逼迫司机小心驾驶):‘面对把正确投资的秘密浓缩为三个单词的挑战,我斗胆地提出一个座右铭:安全边际。’我读过这句话已经42年了,至今我仍然认为安全边际的概念非常正确。投资人忽视了这个非常简单的投资座右铭,从而导致他们从90年代开始遭受重大损失。” KQ% GIz x
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东的信中说: “……我们在买入价格上坚持留有一个安全边际。如果我们计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我们不会对买入产生兴趣。我们相信这种“安全边际”原则——本·格雷厄姆尤其强调这一点——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BeiY zg
巴菲特建议,每次当股票市场的走向出现了显著变化时都应该回头看看这本《聪明的投资者》:“每次阅读,你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Z>k#n'm^z
格雷厄姆在晚年常说,他认为刚涉足投资业的年轻人或者任何一位投资者阅读《聪明的投资者》要比看《证券分析》更有帮助。 ^BikV
据说格雷厄姆本人也对《证券分析》的第4版不满意。詹姆斯·瑞在第4版问世后遇见了格雷厄姆,他强调指出,格雷厄姆自己对它并不满意。
dy%;W%
事实上,当格雷厄姆70 年代中期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时,选择了《聪明的投资者》作为教材。 wd8l$*F*
1951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巴菲特回到家乡奥巴哈,在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工作。空闲之余,他晚上在奥马哈大学为成人夜校讲授投资课程,讲了好几个学期。他选用的教材是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而不是《证券分析》。我想,一是因为《聪明的投资者》更适合这些作为业余投资者的学生们,二是因为他认为《聪明的投资者》比《证券分析》更有帮助。 h+g_rvIG*
@=}0`bE
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二:《聪明的投资者》(下) BYL)nCc
2010-12-03 0
d)M\lG
核心提示: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是:阅读。如何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者?巴菲特研究者刘建位的回答是:读巴菲特读过的书。今后一段时间,刘建位将在21世纪网专栏中推出系列文章,告诉你巴菲特推崇哪些投资书籍,并从哪些书中得到启示。此篇为该系列的第四篇: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二:《聪明的投资者》(下)。 FrGgga$
格雷厄姆独立完成《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修订,他并不完全赞同巴菲特的改动。 6*78cg Io
本·格雷厄姆非常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议读者应该从书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他并不认为学生、读者或同行们应该与他提出的原则或其他人提出的原则严格地保持一致。 P~ >OS5^
格雷厄姆经常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进行检查,提出挑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格雷厄姆才会每隔5到8年就对《聪明的投资者》进行一次修订,1949年第一版,1954年第二版,1965年第三版,1973年第四版。第四版是格雷厄姆本人修订的最后版本,巴菲特明显最推荐《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巴菲特本人为格雷厄姆修订第4版提供了很多帮助,二是格雷厄姆去世后巴菲特专门给第四版写了序言。 *v^Jb/E315
根据《格雷厄姆论价值投 资》(“Benjamin Graham on Value Investing : Lessons from the Dean of Wall Street” by Janet Lowe )书中第12章的记载,格雷厄姆晚年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但他仍坚持修订《聪明的投资者》。1973年,79岁的格雷厄姆修订的《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终于问世了,这里面凝结着他的学生和密友巴菲特的支持和帮助。 |"8b_Cq{
畅销书《金钱游戏》和《超级金钱》的作者亚当·史密斯说,1970年,格雷厄姆从法国回来时,邀请亚当·史密斯在皇宫大酒店共进早餐,在席间谈到了与人合作修订《聪明的投资者》的想法。史密斯说,本当时的唯一人选是沃伦·巴菲特(详见《超级金钱》2006年版序言)。格雷厄姆的确找了他的学生巴菲特。巴菲特说:“格雷厄姆当时正在住院,他让我去一趟,还请我参加修订工作。哈珀公司支持他的意见,于是我就答应了。” &[?\k>
如果本没有生病,巴菲特或许也会答应他的请求。巴菲特初次阅读这本书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在1970年给本写信说,在那之前他的投资一直是“激情而非理智的”(这似乎不假,因为巴菲特第一次看到《聪明的投资者》时才19岁)。 :^6y7&o[
Q4#m\KK;i9
巴菲特用五页纸阐述了自己对修订的看法,他在信中明白地指出,无论是“保守的”还是“进取的”投资者,现在都必须研究证券市场的变化,因此书中的很多早期观点都应该修订。他认为这正是两种投资者迫切需要的。巴菲特写道:“根据这样一个最重要的结论,用任何与以前相近的材料修订此书都是很困难的。” ;"5&b!=t
巴菲特还在另一封信中明白地指出,铁路股票在市场交易中的比重已大大降低,因此第一版中对铁路股票的强调已经不合时宜了。格雷厄姆回复说:“我并非钟情于铁路,事实上,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理由外,我一直对它们很反感。”巴菲特准备为修订工作发表更多的个人意见,但是他发现这并不现实:“只要我开始工作,就不会按他的方式进行,结果只能是合作者之间互相指责。因此他决定独立完成修订工作。”格雷厄姆于1970年11月1日给巴菲特写了回信,他显然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起色。“我们明天去澳大利亚,12月12日返回。我会为修订搜集一些统计数据。衷心祝福你和苏茜。” l*Gvf_UH
格雷厄姆康复后,自己独立完成了第四版的修订。看来他并不完全赞同巴菲特提出的改动。 $]/{[@5
巴菲特提出的改动是什么呢?其实并不多。 aFX=C>M
巴菲特说:“我想多谈一些通货膨胀,多谈一些投资者应当如何分析企业,但我就像根本不想改动圣经中的十诫一样,根本不想改变他的基本原则。”(Warren Buffett speech, New York Society of Security Analysts, December 6,1994。) 'T*&'RQr
本和巴菲特的分歧并没有阻止他们对《聪明的投资者》的修订工作交流意见。他们互通电话、交换草稿互相评论。格雷厄姆很欣赏巴菲特的见解,不断给他写信、打电话,让他了解自己的修改意见。 [Kg+^N%+
巴菲特认为本在70年代还努力地工作以更新自己对华尔街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格雷厄姆写道:“我最近发现许多重要公司的财务状况与1963年和上一版出版时相比严重恶化了。”1971年,本又给巴菲特写了一封信(此时修订工作已经完成了):“我想你不会愿意作为合著者署名,但是我非常愿意遵循《证券分析》的传统,在扉页上注明‘与沃伦·巴菲特合作完成’以及一些对你的赞扬之词。你认为如何?” NRs13M<ftf
1973年,《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首次印刷时,巴菲特并没有为书写序言,却在本去世后为重印本写了序言。这篇序言写得很短却很棒。 /$Nsd
WUn]F~Lt
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2003年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也是福布斯杂志原资深记者贾森·兹威格推出修订版。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对原文提供了大量的注释,每章原文之后都结合原书出版后30年来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应写出一章进行深入点评,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 u5`u>.!
2004年2月27日,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特别写道:“2002年Jason Zweig重新编辑评点了我最喜爱的投资书籍《聪明的投资者》,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EIP/V
《聪明的投资者》中文版 xX&+WR
格 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英文原版,共有5个版本,巴菲特写序推荐的第4版,1996年12月14日台湾寰宇翻译出版,书名为《智慧型股票投资人》(俞济群译)。2003年,在巴菲特写序推荐的第4版的基础上的兹威格点评英文版,2010年8月1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出版,书名《聪明的投资者》(王中华和黄一义译)。 vtg!8u4
顺便澄清一下一个让很多读者非常纠结的版本问题:199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聪明的投资者》,2001年更名为《格雷厄姆投资指南》,其实是原书第3版。我的依据有三个:一是江苏版没有巴菲特专门给第4版写的序言。二是正文内容只15章,而第4版有20章。三是江苏版正文第一页最后一行“基于1914年到1963年的经验”,以及多处表格截止年份为1963年;而第四版引言中特别叙述1965年以来(即第3版后)新的市场发展变化,第3章标题就是“一个世纪的股市历史:1972年年初的股价水平”,多处正文及图表数据截止到1971年前后。 we//|fA<
从内容来看,当然是最新的评点版最好。只从原文翻译来看,第4版的台湾寰宇版和内地邮电点评版两本书翻译都不错,各有特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阅读。 RB7tmJc
v!~fs)cdE|
不过,我对两本书关于第20章的书名,也是这本书的核心概念:“Safe of Margin”的翻译有保留意见,台湾寰宇版翻译为“安全保障”,内地邮电版翻译为“安全度”,我个人更喜欢最通俗最常见也最游行的译法“安全边际”。 r,73
C/*&/
翻译是小技,但对于想要揣摩大师本义的读者来说,却是大事。 k_#ak%m/
投资名著要想翻译得信达雅,做到准确可信,要求专业知识已经很难,通畅流利要求文字功底和专业素养更是难上加难。至于雅,对于满篇都是投资术语的投资书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格雷厄姆本人的英文名著达到了这一水准,遗憾的是翻译这样的名著要想做信达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国内翻译稿费最高只有千字 65元,而且往往要求时间很紧,因此各位不要对翻译过于挑剔,能够明其大义已经相当不错,想要深究其真义,一是读原著,二是做实践,别无他途。 iy.p n
不信,你比较一下《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中巴菲特的序言英文原文、台湾寰宇版和内地邮电版,就会明白,巴菲特的英文很简单却很精彩,却很难翻译得简单准确又精彩。 EU/C@B2*Dl
1、巴菲特序言原文 ?=Z?6fw
Preface to the Fourth Edition, by Warren E. Buffett s%7t"-=&
I read the first edition of this book early in 1950, when I was nine-teen. I thought then that it was by far the best book about investing ever written. I still think it is. oq
Xg
To invest successfully over a lifetime does not require a strato-spheric IQ, unusual business insights, or inside information. What’s needed is a sound intellectual framework for making deci-sions and the ability to keep emotions from corroding that frame-work. This book precisely and clearly prescribes the proper framework. You must supply the emotional discipline. 3wF;GG
If you follow the behavioral and business principles that Gra-ham advocates—and if you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nvaluable advice in Chapters 8 and 20—you will not get a poor result from your investments. (That represents more of an accomplishment than you might think.) Whether you achieve outstanding results will depend on the effort and intellect you apply to your invest-ments, as well as on the amplitudes of stock-market folly that pre-vail during your investing career. The sillier the market’s behavior, the greater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business-like investor. Follow Graham and you will profit from folly rather than participate in it. ?=sDM& '
To me, Ben Graham was far more than an author or a teacher. More than any other man except my father, he influenced my life. Shortly after Ben’s death in 1976, I wrote the following short remembrance about him in th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As you read the book, I believe you’ll perceive some of the qualities I men-tioned in this tribute. S6D
KREO
2、台湾寰宇版翻译巴菲特的序言 ,q`\\d
我在1950年代初期,阅读了本书的第一版,当时我才十九岁,我认为这是投资领域中最佳的书籍,目前我仍然如此认为。 `,<
B
Cu
成功地投资生涯不需要杰出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线消息,所需要的只是下决策时的健全智识架构,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该架构,本书明确而清晰地描述该架构,你必须将情绪纳入纪律之中。 UERLtSQ
如果你遵从葛拉罕所倡导的行为与商业原则,尤其是第八章与第二十章珍贵的建议,你的投资将不会出现拙劣的结果(这是一项远超过你想象范围的成就) ,你的杰出绩效将取决于运用在投资的努力与智识,以及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票市场所展现的愚蠢程度,市场行为越愚蠢,明智的投资机会便越多,遵循葛拉罕的教诲,你将从愚蠢的行为中受益,而不会参与其中。 ~^:A{/
对我来说,班哲明·葛拉罕不仅是一位作家与导师而已,除了我父亲,他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在班哲明于1976年去世后不久,我在金融分析师杂志发表了一篇追悼他的文章,阅读本书时,我相信你会感受到我在赞辞中所提及的一些特质。 8b&/k8i:
3、内地邮电版翻译 5{X<y#vAC0
1950年年初,我阅读了本书的第一版,那年我19岁。当时,我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投资论著中最杰出的一本。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如此。 lfow1WRF
n:?a$Ldgm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你自己必须做到的。 2*& ^v
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行为和商业准则(而且,如果你重点关注第8章和第12章所给出的极为宝贵的建议),那么,你将会获得不错的投资结果(这种结果所反映出的更多成就,要超出你的想象)。能否获得优异的投资成果,这既取决于你在投资方面付出的努力和拥有的知识,也取决于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市的愚蠢程度有多大。股市的行为越愚蠢,有条不紊的投资者面对的机会就越大。遵从格雷厄姆的建议,你就能从股市的愚蠢行为中获利,而不会成为愚蠢行为的参与者。 ,]F,Uu_H7
我认为,格雷厄姆并非仅仅是一位作者或老师。他对我一生的影响,仅次于我的父亲。格雷厄姆1976年去世后不久,我写下了下面这篇纪念短文,发表在《金融分析师杂志》上。我相信,当你阅读本书时,一定能感受到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关于格雷厄姆的一些优秀品质。 0
1rK8jX
4、因为写书需要引用,我也翻译过这篇序言,翻译了好几次也不满意,只能感叹:翻译和投资一样,是技术,也是艺术,达到平均水平容易,要想卓越出众难乎其难。 Vx u0F]%
正如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引言中所说: 6Pl<'3&
原 文:The art of investment has one characteristic that is not generally appreciated. A creditable, if unspectacular, result can be achieved by the lay investor with a minimum of effort and capability; but to improve this easily attainable standard requires much application and more than a trace of wisdom. If you merely try to bring just a little extra knowledge and cleverness to bear upon your investment program, instead of realizing a little better than normal results, you may well find that you have done worse. B6DYZ+7A
台版翻译:投资的艺术有—个特点,但这一点并不为—般人认同:门外汉只需要少许的能力与努力,便可以达成令人敬佩的——若非可观的——结果;若试图超越这个垂手可得的成就,就需要无比的智慧与努力。如果你希望稍微改善正常的业绩,而在你的投资策略中加入一点额外的知识与巧见,则你会发现结果不进反退。 ,?%Zc$\LW
k(nW#*N_
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三:《怎样选择成长股》 z2~til
2010-12-15 D%pF;XY
核心提示: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是:阅读。如何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者?巴菲特研究者刘建位的回答是:读巴菲特读过的书。今后一段时间,刘建位将在21世纪网专栏中推出系列文章,告诉你巴菲特推崇哪些投资书籍,并从哪些书中得到启示。此篇为该系列的第五篇: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三:《怎样选择成长股》。 (mpNcOY<D
菲利普·A·费雪(Philip A. Fisher)是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成长股投资大师之一。巴菲特对费雪的投资策略非常推崇,他把自己的投资策略描述为“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 F v2-(
为什么巴菲特如此推崇费雪呢?费雪的股票投资策略对巴菲特有何影响呢?费雪写了哪些投资书籍?有哪些中译本呢?(Philip A. Fisher中文译名有:费雪、费舍) eu-*?]&Di
巴菲特写文章推荐费雪的书籍 d7;um<%zn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也许你不知道,巴菲特也是费雪的学生,只不过前者是他研究生的老师,后者是他后来投资实践中自学的老师。巴菲特看了《怎样选择成长股》后便去找费雪,见过面后,他感到费雪的理念令人折服。“运用费雪的技巧,可以了解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个聪明的投资决定。”巴菲特从此成了费雪的超级粉丝:“我是一个费雪著作的狂热读者,我想知道他所说过的一切东西。” k
1~&x$G
巴菲特逐步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与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长期投资策略完美地融合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策略,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优秀公司,成为身家62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取得远远超越两位导师的投资成就。巴菲特将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 'rkdZ=x{
巴菲特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巨大投资成功,向格雷厄姆学习之后,还一定要向费雪学习:“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思想,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富有”。 &DX! f
1987 年,巴菲特在福布斯杂志上撰文特别推荐费雪的书(Warren E. Buffett: What we can learn from Phil Fisher. Forbes, Oct 19, 1987 v140 p40(5) )。他称费雪像格雷厄姆一样,是投资界的巨人。我想费雪和格雷厄姆这两位投资巨人的书有个共同点,里面都是精华,都是脑白金。 )mT<MkP
我给大家翻译如下,也请高手指正: rglXs
分析计算赛马赔率的人(Horse Handicanpers)分为两大类型:速度(speed )和级别(class)。 =j]<t
根据速度预测比赛结果的人希望得到很多数据:他会仔细研究表格上的种种数据,以确定哪匹赛马在最近的比赛时跑出最快的速度,根据赛道情况如何进行调整,负重是多少,等等。 %J?xRv!
级别赛马分析者非常蔑视数据,他会说:“告诉我血统和过去对抗的质量。” PJ%C
N(0
和赛马分析分为两大类型非常相似,根据重点关注因素的不同,投资世界里的分析师也分为两大类型: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 ]}%
定量分析说:“让我们买最便宜的股票,用市盈率、账面价值、股息等指标综合衡量比较之后确定哪些股票最便宜。” O,f?YJ9S
定性分析师说:“买最好的公司和最好的管理层,不要过于担心数据。” `*R:gE=
令人高兴的是,通向投资天堂的路并非只有一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类型中,技巧熟练又独具慧眼的实践者都能获得丰厚的回顾。我非常幸运在我年轻的时候就遇到两位分别代表两类投资风格的大师,把两位大师的思想综合在一起,让我获得了非常巨大的好处。 Z@S3ZGe
读了费雪的两本书《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国内译为《怎样选择成长股》)和《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股市投资致富之道)之后,我就想去找费雪当面请教。 N=}A Z{$
当我见到费雪时,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深深打动了我。费雪非常像我的导师本·格雷厄姆,为人也非常谦逊,在精神上也非常慷慨,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老师。 %5n_
p^xp
从费雪那里我了解到了“聊天法”(scuttlebutt)的价值:走出去,和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们交谈,彻底弄清楚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实际上是如何经营运作的。 T.BW H2gRP
运用费雪的方法,详细了解企业,再结合格雷厄姆所传授的定量分析的纪律,将会使你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我是一个费雪著作的热心读者,我想知道他所说过的一切东西。在此我向各位推荐费雪的书籍。 aB&&YlR=n<
我在巴菲特指出的费雪和格雷厄姆相似之处之外再加上一条:两人都非常长寿。格雷厄姆生于1894年,逝于1976年,享年82岁。费雪生于1907年,逝世于2003年,享年96岁。费雪比格雷厄姆小13年,寿命长14岁。费雪比巴菲特大23岁,希望已经80高龄的巴菲特比费雪寿命更长,起码活到206岁。 AQvudx)@"
看来价值投资能够使人长寿。 ]h+j)J}[A
著作比本人更出名的投资大师 +I|vzz`ZVr
费雪1907年出生于旧金山,2004年去世。 V b ?oJhR
1928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在校学习的第二年即进入旧金山克罗克安格罗国民银行(Crocker-Anglo National Bank)从事证券分析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 14yv$,
在美国股市大崩盘后的1931年3月1日,他年仅23岁就创立了费雪公司(Fisher & Co.),开始从事投资顾问咨询方面的业务。在此后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成功地发掘出并长期投资于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优秀企业的超级成长股,成为一位最有影响力的成长股投资大师。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也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就是对超级成长股摩托罗拉的发掘。1955年,在摩托罗拉还是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公司的时候,他就大量买入其股票并长期持有,在此后的20多年里,摩托罗拉迅速成长为全球性的超一流公司,其股票价格也成长了20多倍。 \ Gvm9M
1958 年他写的《怎样选择成长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出版后,很快就成为登上《纽约时报》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部投资著作。“成长股”这一概念也随着该书的畅销而成为投资者非常熟悉的概念,寻找“成长股”的“成长型投资”更是自此成为了美国股市多年以来的主流投资理念之一。 ;*Et[}3
作为一名一流的投资大师,费雪为人处事却非常低调,正如《福布斯》编辑詹姆斯·沃克·麦克尔斯所说:“费雪几乎不为公众所知,很少接受采访,只接受极少的客户,尽管如此,菲利普·费舍还是会被最有思想的投资专家阅读和学习……每个人都能从仔细思考费雪信奉的投资原则中获益,就像沃伦·巴菲特一样。” |/{=ww8|
费雪其书:英文原版四本、中译本两本 yR{3!{r3(
费雪一共出版了四本书: {4Cmu;u
第1本: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Harper & Bros., 1958. 0'C1YvF
第2本: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 Harper & Row, 1975. Ve; n}mJ?
第3本:Developing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 The Financial Analysts Research Foundation, 1980. .W!i7
1996年,Wiley出版社把上面三本书三合一,出版了“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 zRr*7G
1996版国内只有海南出版社一个中译本,翻译的很好【(美)菲利普·A.费舍(Philip A.Fisher)著:《怎样选择成长股》,罗耀宗译,三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1999年出版】。 JPw.8|V)y
2003年作为经典重印出了新版: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 and Other Writings, by Philip A. Fisher, Wiley Investment Classics, 2003。 S4z;7z(8+
内容不变,只是加了费雪的儿子Ken Fisher写的前言。前言写的很棒,我就不再啰嗦给大家介绍这本书了,看这篇前言就足够了,附后供大家欣赏。 c-5)QF) z
费雪在个人名气和财富积累上也许比不上格雷厄姆,更比不上巴菲特,但是在培养下一代做投资上非常成功,他的小儿子肯·费雪的投资公司管理资金数百亿,个人财富在福布斯400美国富翁排名榜上排名252位。 Z@!+v
19^
知父莫若子。儿子写的前言非常精彩。他儿子也认为费雪选择成长股的15条原则最为重要,但他也认识到,费雪的分析更多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巴菲特认为最有价值的就是闲聊的调研分析方法:“掌握一门艺术是需要时间学习的。可能你达到了相当高的弹奏水平之后才会作曲。在大多数领域,你可以通过重复的动作而学会某种技巧,但是有些领域不是这样的。你可以欣赏某种艺术,而无需自己去进行创造;或者在掌握了某种技巧之后,你或许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本书使你能觉察到艺术的存在,幸运的是掌握这门艺术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因为其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常识。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这些常识是可以利用的,因此也不会去尝试,但是《怎样选择成长股》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常识。”【2003版国内中译本为:菲利普. A. 费舍(Philip A. Fisher)著 :《怎样选择成长股》(最新全译版),冯治平译,地震出版社, 2007年出版。】 Wh*uaad7
也许是先入为主和阅读次数太多的缘故,我个人更喜欢海南版的翻译。 H<,gU`&R
第4本: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 Prentice-Hall, Inc., 1960. h*](a_0
国内中译本为:菲利普·A. 费雪(Philip A. Fisher)著:《股市投资致富之道》,刘寅龙译,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出版。 5U$0F$BBp
不可讳言,费雪书中的行业分析和案例分析部分内容有些过时,毕竟这是一本1958年出版的书。50年前的成长行业和成长公司,如同50年前流行的衣服和电影,现代人看起来肯定有些过时。但费雪分析的基本框架、基本逻辑、基本原则决不过时。希望大家用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古典名著的态度来阅读费雪的书。 3XV/Fb}!(i
?Z/
V~,
Kn1a>fLaJ_
!Wn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