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一科的内容变化很大,如何应对2007年《会计》考试成为广大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2007年变化的是会计学科的内容,而试题类型、各类题目分数比重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在此我们对“不变”与“变”分别作出分析。 Nk~dfY<s
~rfjQPbh9x
一、历年试题类型、特点(比较稳定,值得借鉴) Xv(9 YhS
7 QJcRZ[lU
1.《会计》考试及格率比较稳定 :[rKSA]@
《会计》考试及格率比较稳定,一般为10%左右,2006年全国《会计》一科及格率达到12.87%,是近几年及格率最高的一年。由于教材成熟,变化不大,不少考生比较熟悉,感觉上2006年题目似乎容易些,事实上这几年试题的难易程度是稳定的,所以及格率也是稳定的。 z7}zf@Y-qv
+g7nM7,1a
wg~`Md
2.近年试题类型、题量、分数分布比较稳定 7CN[Z9Y^}
《会计》考题始终包括两类题型,一类被称作“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一类被称作“主观题”,包括计算会计处理题和综合题。客观题以考核考生对《会计》一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以考核考生对《会计》一书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2007年考试仍然会延续这种试题特点,所以考生应借鉴历年试题特点,了解出题方式、分数分布、得分技巧等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拿到试卷时感觉熟悉,消除紧张的情绪。 }4ju2K
附:近年试题类型、题量、分数分布情况 6&Ir0K/
客观题部分 9@a;1Wr/f
JF\viMfR
HPH {{p
MOeLphY
(dt_ D
3.各类题特点 M HB]'
(1)单选题特点 :pu{3-n.
单选题的数量一般不超过20题,例如2005年为14个单选题,2006年为20个单选题,一般每个单选题1分。单选题往往是通过计算考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近年试题中单选题需要通过计算分析选项的题目均占到全部单选题的50%以上,例如2006年20个单选题中有14个需要通过计算确定选项,所以考生要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熟练掌握,还要有计算的技巧和能力。 ?B!ZqJ#
(2)多选题特点 ^W05Z!}
多选题的题目数量一般不超过12题,例如 2005年和2006年多选题都是12个,每题2分。多选题没有计算,主要是确认、披露的基本问题。做多选题没有技巧,要求考生一定要熟悉教材,熟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归纳与表述。 UN 4)>\Y
(3)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特点 >o=p5#{
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的题目数量一般为2题或3题,2003年至2005年都为2题,2006年是3题共24分。计算题的特点是通过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考察考生对某一特定业务的处理能力和熟练程度。例如,所得税计算、外币业务等一直是计算及会计处理题型常见的内容。题目不是很难,要求考生思路清晰,处理熟练。 Z|GkM5QH:
(4)综合题特点 qiryC7.E
综合题的题目数量通常为2题,近年来每题分值均在15-20分,甚至更高。2006年的综合题分数比重低一些,为2题共32分。综合题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每一题通常涉及多个相关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有比较强的关联关系,且与实务紧密相连,以考核考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只有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的基本功扎实,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能具有处理综合题的能力。 EKw\a
综合题叙述题目的文字很长,内容很多,考生要能够从大量阅读资料中挖掘有用资料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处理。考生要善于对每一个板块的业务十分熟练,可以组合出综合题的最终结果。 ,(=]6V
4.计算题、综合题考点归纳 */e5lRO\
尽管2007年教材内容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历年试题中主观题的考点和其组合方式仍有借鉴。 y5D?Bg|M
(1)近年计算及会计处理题考点 TRok4uc
1}M.}G2u/
[1MEA;
二、2007年教材特点 {EN@,3bA
TAoR6aE
2007年《会计》一科考试最大的改变在试题内容上,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新。 { xoo9jq-
我们知道,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同年10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构成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体系已在中国1400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施行,从2007年开始,我们的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会计》一科的内容也会全部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进行。 j7+t@DqQ
!Qzp!k9d
1.教材章节 ?0%TE\I8
除了个别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以外,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的辅导教材涵盖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大部分内容,从原教材的24章增加到28章,内容之新也前所未有,充分反映了我国第一次实现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较为科学和规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 -{%''(G
第1章为全书的基础理论部分,反映了新的基本准则的内容; .4(f0RG
第2章至第24章(除第14章)为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部分,包括基本业务和特殊业务; sZDJ+
第14章、第23章-28章是财务报告部分,包括单独企业的报表、合并报表、报表调整的相关内容。 X1dG'PQ
我们要通过学习基本准则的内容,掌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具体准则的内容,掌握具体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规范,掌握处理会计实务问题的统一标准,熟悉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报表编报等相关要求。 `
\0a5UFR
5z>\'a1U
2.新内容归纳 {
f3fc8(p
准则的新内容对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有着重要影响,归纳起来这些新内容包括: ][1u
:V/
U
(1)准则规定了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在内的计量属性,对不同资产负债按照规定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确认计量,例如某些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业务,按照规定的情况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保证资产负债信息的真实、可靠和有用。 EC&,0i4n:
(2)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例如,全面核算职工薪酬费用,既要包括货币性薪酬,也要包括非货币性薪酬和辞退福利等等,并全部按照受益对象摊入成本;再例如,按照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有关规定约束,将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的弃置费用在资产初始成本中予以考虑。 F
;&e5G
(3)在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例如引入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了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变动的确认计量;将衍生金融工具等过去的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都是是强化资产负债表信息理念的具体体现。 9?c ^~77
(4)规范了企业合并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确定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同计量基础的初始确认。对控股合并和非合并方式取得子公司后的后续计量要求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按照权益法作后续计量核算。 ^eRT8I
(5)引入了开发费用资本化制度;重新规定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重新规范了各项收入方式的具体确认等等,使得各项要素核算更加明晰。 B'/ >Ax&
T$;XJx
三、考试特点和考生学习方法 hyoZh Y
Cw
5K*
虽然教材内容有了重大变化,但是作为一种职业资格的许可,考生应该了解注册会计师考试有着不变的考试特点,它同样会体现在2007年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考试中。 +N@F,3yNa
1.保持覆盖面宽,考核全面,综合性强的特点 &/?jMyD@
《会计》的考题覆盖面宽,考核全面,综合性强是一贯的特点,试题基本不遗漏任何一章的内容,只要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都会在题目中有所体现。这就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大纲的规定内容。 loe>"_`Cq
2.保持重点测试领域一贯的特点 S$WM&9U
《会计》考题虽然覆盖面宽,综合性强,但考试重点仍然十分突出,在全面考核的同时,突出了重点测试领域。这些重点内容都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联系密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例如,会计变更与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得税会计、合并与合并报表的编制等等。新准则体系是以强调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的,它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创建了比过去更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所以,围绕着正确提供会计信息、正确编报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是我们《会计》一科考试不会改变的重点内容。 c10).zZ
3.突出“新”和“基础”的特点 l$ 9,
新准则的学习和考试都要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不可能在第一年考出难度过大的题目,学习和考试都应贯穿基础内容。 ~]
M"
根据以上特点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考生要想通过考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PlUjjJU
一是基础要牢固。 -"H4brj;G
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通过考试的重要前提。切忌不理解新准则精神实质,只会“照猫画虎”的学习,切忌不掌握确认计量标准,埋头于会计分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考生必须全面掌握书本内容,准确把握新准则的各项规定,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1U7HS2
二是重点要突出。 fC|u
前面谈到考试重点的资产、负债、收入等要素确认、所得税、企业合并与合并报表等问题,是学习和考试的一贯重点,在这些问题上必定要明确、熟练、融会贯通。 LL
[>Uu?Y
三是对历年试题了解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