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dd%-bI^ 1、
注册会计师审计含义
7Y(ySW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g?caE) 2、审计意见作用(结论)
spt='!)4 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保证服务,这种保证服务是通过提高
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来体现的。
?*8HZ1m# 2)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或可信度。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 WmWs0 1、违约:会计师事务所在商定期间内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义务。
wUz)9n 6
j 2、普通过失: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
IW'2+EGc 3、重大过失: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
&$</|F)y 4、欺诈: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Li;(~_62a] 5、“不实报告”的定义
r'ydjy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
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LS+.bp% 6、利害关系人的含义
[#R<Z+c 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pXw 3Fo 7、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一切合理依赖或使用其出具的不实审计报告而受到损失的利害关系人承担赔偿责任,与利害关系人发生交易的被审计单位应当承担第一位责任,事务所仅应对其过错及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利害关系人存在过错时,应当减轻事务所的赔偿责任。
=
A !;`G 8、执业准则的法律地位
1y5$ 1.会计师事务所是否遵循了执业准则的要求作为判断其有无故意和过失的重要依据;
R?Or=W)i 2.注册会计师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有过失或欺诈行为;
z3[0BWXs 3.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具有过失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执业。
yxa~Rz/ 9、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具体情形包括:
h7S&tW GU (1)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
6uijxia (2)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sm>Hkci% (3)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报告;
:K6(`J3Y"^ (4)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
zSiSZMP" (5)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
vK\;CSk
(6)被审计单位示意其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
Y(]&j`% 10、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失。具体情形包括:
NX(.Lw} (1)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三)项的规定;
SAEr $F^ (2)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以低于行业一般成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准执业;
FT*
o;&_QS (3)制定的审计计划存在明显疏漏;
;U|^Tsuc` (4)未依据执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1+^L,-k! (5)在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时,未能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者排除;
q_N8JQg (6)未能合理地运用执业准则和规则所要求的重要性原则;
$bU|'}QR (7)未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Cu\A[6g, (8)明知对总体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特定审计对象缺少判断能力,未能寻求专家意见而直接形成审计结论;
;mLbJT
(9)错误判断和评价审计证据;
/N
^%=G# (10)其他违反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的行为。
?7cF_Zvve 11、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形:
ntSPHK|' (1)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
{ [4Y(l1 (2)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者不实;
3a4 ]{ (3)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w%1B_PyDg (4)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审验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
swVq%]')" (5)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第三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Iv0<oU 1、不得发生牵连的情形:
-< 7KW0CA (1)含有严重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2)含有缺少充分依据的陈述或信息;(3)存在遗漏或含糊其辞的信息。
PaEsz$mgy 2、可以披露客户涉密信息的情形
B*owV%
(1)法律法规允许披露,并取得客户的授权
U jC$Mi`O (2)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法律诉讼、仲裁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行为
eb)S<%R/ (3)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在法律诉讼、仲裁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m`Sl[6 (4)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或监管机构的执业质量检查,答复其询问和调查
By@<N [I@ (5)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其他情形
V\kf6E 3.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
gtHk1 9 (1)对已执行的非鉴证业务,由未参与该业务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5CkM0G` (2)对已执行的鉴证业务,由鉴证业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2f]9I1{ (3)向客户审计委员会、监管机构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咨询;
$2^V#GWo (4)与客户治理层讨论有关的职业道德问题;
f#l/N%VoBZ (5)与客户治理层说明提供服务的性质和收费的范围;
(iK0T. (6)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或重新执行部分业务;
c(bh i (7)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合伙人的高级员工。
IjDG 4、接受客户关系的原则
0rT-8iJp4P (1)客户的主要股东、关键
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IrXC/?^h (2)客户是否涉足非法活动(如洗钱)
N2}].} (3)客户是否存在可疑的财务报告
第四章 审计工作对独立性的要求
s&lZxnIjc 1. 对网络事务所的判断
XQk9 U 网络是指由多个实体组成,旨在通过合作实现下列一个或多个目的的联合体:
&,fBg6A% (1)共享收益或分担成本;
2D
MH@U2 (2)共享所有权、控制权或管理权;
S {z%Q (3)共享统一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r! 5C3 (4)共享同一经营战略;
r&\}E+ (5)使用同一品牌;
)4a&OlEI (6)共享重要的专业资源。
m\4jiR_o 2.对关联实体的判断
COj50t/ 关联实体是指与客户存在下列任一关系的实体:
c*_I1}l 1.能够对客户施加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并且客户对该实体重要;
nrA}36 E 2.在客户内拥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该实体对客户具有重大影响,在客户内的利益对该实体重要;
u:N/aaU= 3.受到客户直 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
=5LtEgHU 4.客户(或受到客户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拥有其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客户能够对该实体施加重大影响,在实体内的经济利益对客户(或受到客户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重要;
>U9!KB 5.与客户处于同一控制下的实体(即“姐妹实体”),并且该姐妹实体和客户对其控制方均重要。
D|Z,eench 3.考虑审计业务期间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6++Oq 审计业务期间是指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
y6;'?.Y1 对于连续审计,审计业务期间的结束日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二者时间孰晚为准
k-T_,1l{ 4.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的情形:
yaA9*k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9\Mesf1$o 2.当一个实体在审计客户中拥有控制性的权益,并且审计客户对该实体重要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该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tZ=BK:39\ 3.当其他合伙人与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同处一个分部时,其他合伙人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854 4.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bs]ret$?(q 5.贷款和担保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L"tj DAV 1.从审计客户取得贷款或获得贷款担保
{:Z# 8dGe (1)从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获得贷款担保
T_, LK7D 会计师事务所从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获得担保,如果该贷款或担保是按照正常的贷款程序、条款和条件取得的,应当判断该贷款是否对审计客户或事务所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影响重大,事务所需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低不利影响。
'mug,jM (2)禁止从非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获得贷款担保。
>lyUr*4PX 2.禁止向审计客户提供贷款或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5<a)SP 0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向审计客户提供贷款或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因为没有任何防范措施降低因自身利益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tB[(o%k 3.在审计客户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
8R:H{)o~s} (1)会计师事务所在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等审计客户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如果账户按照正常的商业条件开立,则不会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
_>A])B
^ (2)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不按照正常的商业条件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因为没有任何防范措施降低因自身利益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w]) bQ7) 6.商业关系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hFb<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即配偶、父母或子女)与审计客户或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由于商务关系或共同的经济利益而存在密切的商业关系,可能因自身利益或外在压力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这些商业关系主要包括:
XT= #+ (1)在与客户或其控股股东、董事、髙级管理人员共同开办的企业中拥有经济利益;
^$_ifkkLz (2)按照协议,将会计师事务所的产品或服务与客户的产品或服务结合在一起,并以双方名义捆绑销售;
n`6 8<ybl5 (3)按照协议,会计师事务所销售或推广客户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客户销售或推广会计师事务所的产品或服务。
; ZL<7tLDb 7、针对业务期间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因素主要防范措施:
,h5.Si> (1)不允许提供非鉴证服务的人员担任审计项目组成员;
/43DR;4 (2)必要时由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审计和非鉴证工作;
kzns:-a (3)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评价非鉴证业务的结果,或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重新执行非鉴证业务,并且所执行工作的范围能够使其承担责任。
f;pR8 8、管理层职责包括:
0} liK (1)制定政策和战略方针(2)指导员工的行动并对其行动负责(3)对交易进行授权(4)确定采纳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第三方提出的建议(5)负责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6)负责设计、实施和维护内部控制
>H5BY9]I 9、向属于公众利益实体的审计客户提供编制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具体包括:
q&Q* gEFK (1)提供工资服务(2)编制所审计的财务报表(3)编制所审计财务报表依据的财务信息
第五章 审计目标
L|6c lGp 1、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Ua V9T:)x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Xmf4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mbd 2、评价财务报表合法性的内容
\(Zdd
\,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Y: KB"H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b\gl9
"
X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MbjKw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MJV&%E6{:{ 3、评价财务报表公允性的内容
:'I mz (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
D}cq_|mmn[ (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
#&r^~>,#L- (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lRXc.c z 4、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包括:
2;[75(l6|}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LD_aJ^(d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wXXv0OzK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E>8h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Cl<`uW3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na
$z\C\ 2)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j %)nU 3)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I^M3>}p 4)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8,dCx}X 6.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9Wx q 1)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_h@7>+vl~ 2)职业怀疑;
Zf]d'oW{/ 3)职业判断;
\~jt7 Q 4)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5d&K8@ 5)审计的固有限制;
N;-+)=M,rf 6)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xW_5;Z 7、职业怀疑定义
fn#b3ee 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
A_Sl#e 8、职业怀疑要求对列情形保持警觉
$L:g7?)k (1)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
0[PPVr: (2)引起对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和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
I.y|AQB (3)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y"$|?187x (4)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B{s[SZ 9、保持职业怀疑可以降低下列风险
LL9Mty, (1)忽视异常的情形;
&ks>.l\ (2)当从审计观察中得出审计结论时过度推而广之;
^"6xE nA] (3)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使用不恰当的假设。
|%&WYm6 10、职业判断的应用领域
39"8Nq|e (1)确定重要性和评估审计风险;
b0LQ
$XM>8 (2)为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
q*Ns]f'a 时间安排和范围;
+Z)||MR" (3)为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和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Rc?wIL) (4)评价管理层在应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时作出的判断;
1#]tCi` (5)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如评估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估计的合理性。
i7e{REBXb 11、审计的固有限制与不能绝对保证的事实
H0tjN&O_ (1)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导致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jh\q2E~,` (2)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3iH!;`i (3)注册会计师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审计风险降至零;
\e'>$8%T (4)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Pm+H
!x, 12、认定的含义
GE~mu76% 认定是指管理层(who)在财务报表中(where)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what),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h5Qxa$Oq 13、承接业务的基本条件
qh F/iUE 1)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
,E)bS7W 2)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
`9S<E 3)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道德要求。
第六章 审计计划
f_D1zU^ 1.初步业务活动目的
JguE#ob2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c(B^E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l4R:_Z< (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zJ
TBI' 2.初步业务活动内容
"~d)$]+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zFB$^)v"<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k$rkKHZ(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eg?vYW 3.在确定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相关因素:
86IAAO`#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例如,被审计单位是商业企业、公共部门实体还是非营利组织);
_e ~EQ[, (2)财务报表的目的(例如,编制财务报表是用于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还是用于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
O_F<VV*MFQ (3)财务报表的性质(例如,财务报表是整套财务报表还是单一财务报表);
db.iMBki (4)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8.Y6r 4.审计业务约定书基本内容
iKp4@6an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Sw'DS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WVF{L,/I (3)管理层的责任;
C
+y:<oo)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CCl*v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4^AE;= Q 5.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业务的情形
+` Em& (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G*$j!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4~G9._ (3)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J#:%| F% 6.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变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而管理层又不允许继续执行原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
IWm|6@y (1)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ky'GzX, (2)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监管机构等报告该事项。
V-7!)&q 7.注册会计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是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
)2bPu[U 8.总体审计策略调配的资源
R['qBHQ?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uo 7AU3\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包括分派到重要地点进行存货监盘的项目组成员的人数,在集团审计中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范围,向高风险领域分配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8F5G# (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7Sa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合伙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9-bDgzk
9.如果以下事项的修改会直接导致修改审计计划,也会导致审计工作作出适时调整:
m{R`1cN=Hg (1)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X*%KR4` (2)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修改;
lW^RwNcd (3)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修改。
]d% hU 10.对项目组成员指导、监督和复核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y4o^Su[ (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审计领域;(3)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4)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q:L_zFj>" 11.审计重要性运用的两个环节
s|EP/=9i (1)计划审计工作时:①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②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i`/k( (2)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
n6L}#aZG 12.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W*S6}A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_4.`$n/Z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z>YyBA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5^f>L2 13.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目的
v>7=T8 ⑴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⑵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⑶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ZvL%
4jT 14.特定类别交易、帐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zgXhx_!D ⑴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7z F29gC ⑵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GW`9SB ⑶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务)。
u^iK?S#Ci8 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考虑是否存在上述交易、帐户余额或披露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发现了解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看法和预期是有用的。
zbi[r 15.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含义
oEKLuy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eCk}B$ 2 16、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应考虑因素
|3"'>*
J ⑴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5&+
qX
2b ⑵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s?#c ⑶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CjnF2>R 17.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经验值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
L6 hTz' (1)经常性审计;
Z$HYXm (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市场压力,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或者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等)。
LA"`8 18.重要性水平修改的原因
ivw2EEo,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nUd !/; (2)获取新信息;
|910xd`Z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f5d"H6%L 19、错报的定义
jk 9K>4W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
lh8`.sWk4V 20、导致错报的事项
mv<z%y
?Oj ⑴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
3Yg/-=U( ⑵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
KcNEB_i ⑶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
yWt87+%T ⑷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第七章 审计证据
vpOzF>O 1.确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br/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R2&b (2)有关某一特定认定(如存货的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如该存货的计价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Fu9+" (3)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有与同一认定相关。
e~nmI
y 2.函证的对象
9s5CqB (1)函证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
",`fGu ) (2)函证应收账款;
OYy %aA}h (3)可以实施函证的其他财务报表项目。
u -CY- 3.函证应收账款
h"]v+u`!SM (1)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2)对应收账款拟不实施函证例外情形:①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②注册会计师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3)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4)针对应收账款存在认定的替代程序。
TQ>kmHWf/ 4.特定函证选取的特定项目:
CKNH/[ZR, (1)金额较大的项目
m3P%E8<Q# (2)账龄较长的项目
[
o3}K (3)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FeLWQn/aV6 (4)重大关联方交易
?&"cI5- (5)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dl(cYP8L (6)可能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Fgt/A#`fz 5.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时的处理
/Q})%j1S0 (1)分析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原因:当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要求对拟函证的某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不实施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分析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考虑:
p>|;fS\`@} ①管理层是否诚信;
{ S4?L8 ②是否可能存在重大的舞弊或错误;
XvZg!<*OH ③替代审计程序能否提供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7cY_=X-?Y ⑵如果认为管理层的要求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T~=NY,n ⑶如果认为管理层的要求不合理,且被其阻挠而无法实施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并考虑对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2[>SI 5.影响函证可靠性的因素
YDC[s ^d5 ⑴函证的方式;⑵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⑶拟函证信息的性质;⑷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⑸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6hAeLlU1 6.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
WLv( K_3Y (1)重大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G`*1<i (2)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m"X0Owx (3)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f CLiK (4)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u <D&RT 7.评价函证的可靠性考虑的因素:
o^d(mJZ.F~ (1)对询证函的设计、发出及收回的控制情况
6>SP5|GG (2)被询证者的胜任能力、独立性、授权回函情况、对函证项目的了解及其客观性
tiI>iP`! (3)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或回函中的限制
第八章 审计抽样
E;| q 1.审计抽样的作用
tJ bOn$]2" 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认定层次)某一特征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
9I+;waLlB (所测试的某一认定控制运行是否有效;或者所测试的某一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seTm 2.审计抽样的定义
k
IP~XV~ 审计抽样(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pN?h<dc 3.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供货商的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定义为总体,而不是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OT{qb!eYI 4.定义抽样单元
|
z$ba:u5 (1)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
.LN&EfMenF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
货币单元(PPS抽样)。
v3Te+oLg 5.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得出的结论:可容忍偏差率7%
%* vYX0W" ⑴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55个样本,发现0个偏差
E6y/,s^~S_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 4.18%
:sk7`7v 总体偏差率(4.18%)小于可容忍偏差率(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xHZx5GJp9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4.18%的风险为10%,即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4.18%;
P\*-n" (2)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
V0c*M>V (3)证实了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程序时了解内部控制是有效性的结论恰当,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Y=K/X中的X)也是适当的,无需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无需修改审计计划。
g@`14U/| 2.测试55个样本,发现2个偏差,公式法计算偏差率
TM[Z~n(wt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9.64%
+mMn1& 总体偏差率(9.64%)大于可容忍偏差率(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KFCuv15w,3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9.64%的风险为10%;
qs\
&C (2)在可容忍偏差率7%的情况下,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大,总体不能接受;
=@G#c5H* (3)样本结果(9.64%﹥7%)不支持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对内部控制了解时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Y=K/X中的X)不是适当的,注册会计师需要扩大原拟定的实质性程序范围,修改审计计划。
Ajs<a(,6 6.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p(5$AR7 根据控制执行频率和控制发生总次数进行职业判断确定本次控制测试的样本规模。
"7l p|0I 7.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评价结果
{KdC51"Nv (1)如果25个样木中没有发现偏差,那么控制测试的样本结果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i=-/ (2)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25个样本,发现1个偏差:
*x)WF;(]g 注册会计师有两种处理办法:
rcOpOoU| 其一,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控制测试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因而提髙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I8
8y9sW 其二,再测试25个样本,如果其中没有再发现偏差,也可以得出样本结果支持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初步评估结果,反之则证明控制无效。
第九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V[rNJf1z 无
第十章 审计工作底稿
i8Y l1nF 1.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目的共有8点,要求100%背的只有这两点)
lk2F]@_kJH ⑴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B#B$w_z ⑵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
A
WMR0I 2.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说:
!b7]n-1zs ⑴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QKE$>G
⑵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F2AM/m^!q ⑶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va95/( 3.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针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和实施适当控制,来确保审计工作底稿质量:
D7 [n^WtL ⑴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G*XZ0u~ ⑵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c zL[W2l ⑶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
*<Fz1~%* ⑷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xQk]a1 4.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WRs1$5 ⑴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
z*c ⑵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存货监盘、应收账款函证);
\#m;L/D ⑶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高、低);
gupB8 .! ⑷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n-}:D<\7 ⑸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aVz<RS ⑹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
jE&kN$.7j ⑺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S`U Gk 5.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例如:(熟悉以下举例)
B5 C]4 ⑴在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以订购单的日期或其唯一编号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
0u'4kF!P! ⑵对于需要选取或复核既定总体内一定金额以上的所有项目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记录实施程序的范围并指明该总体;
"of (,p ⑶对于需要系统抽样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通过记录样本的来源、抽样的起点及抽样间隔来识别已选取的样本;(请结合教材P196举例)
=c(_$|0 ⑷对于需要询问被审计单位中特定人员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询问的时间、被询问人的姓名及职位作为识别特征;
5#80`/w^U ⑸对于观察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观察的对象或观察过程、相关被观察人员及其各自的责任、观察的地点和时间作为识别特征。
oZA|IF8U0 6.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某一事项是否属于重大事项。重大事项通常包括:
OcQ_PE5\ ⑴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V`D@-VND ⑵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o-&dk ⑶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lqF{Y<l ⑷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S/G,A,"c 7.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不一致,则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不一致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HdJLD+k/ ⑴注册会计师针对该信息执行的审计程序;
fB3O zff ⑵项目组成员对某事项的职业判断不同而向专业技术部门的咨询情况;
{l0;G)- ⑶项目组成员和被咨询人员不同意见的解决情况。
Ke&lGf"5 8.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事务性的变动主要包括:
SV<*qz ⑴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l0U6eOx ⑵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5y(irbk7 ⑶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Q= + Frsk ⑷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到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1_f
Fbb" 9.项目合伙人在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中的责任
Ua5m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