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 -gU~0 1、
注册会计师审计含义
{Gxe%gu6
K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R>Ra~b 2、审计意见作用(结论)
s-i|P 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保证服务,这种保证服务是通过提高
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来体现的。
\-<BUG]= 2)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或可信度。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DwD$T%kF 1、违约:会计师事务所在商定期间内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义务。
Bd>~F7VWs 2、普通过失: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
yD
WIflP0; 3、重大过失: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
n*4`Tduu^ 4、欺诈: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pYO =pL^Q 5、“不实报告”的定义
}d$-:l,w 会计师事务所违反
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0X$mT:=9 6、利害关系人的含义
MB plhVK8 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xNz(LZ.c 7、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一切合理依赖或使用其出具的不实审计报告而受到损失的利害关系人承担赔偿责任,与利害关系人发生交易的被审计单位应当承担第一位责任,事务所仅应对其过错及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利害关系人存在过错时,应当减轻事务所的赔偿责任。
:<%bAn 8、执业准则的法律地位
_z5/&tm_H 1.会计师事务所是否遵循了执业准则的要求作为判断其有无故意和过失的重要依据;
eH&F gmU 2.注册会计师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有过失或欺诈行为;
yNu_>!Cp5 3.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具有过失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执业。
@Z)|_ 9、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具体情形包括:
&&ioGy}1 (1)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
Sb.8d]DW (2)明知被审计单位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而不予指明;
.UyE|t4
(3)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直接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隐瞒或者作不实报告;
DM.lQ0xk (4)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处理会导致利害关系人产生重大误解,而不予指明;
:1v,QEb\ (5)明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的内容,而不予指明;
[^H2'&
] (6)被审计单位示意其作不实报告,而不予拒绝。
3"fDFR 10、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失。具体情形包括:
M .#} (1)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条第(二)、(三)项的规定;
\1EuHQ? (2)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以低于行业一般成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准执业;
"TRS(d|3 (3)制定的审计计划存在明显疏漏;
@sXFu[!U (4)未依据执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0^;2 (5)在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时,未能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者排除;
g40Hj Y (6)未能合理地运用执业准则和规则所要求的重要性原则;
qY_qS=H^ (7)未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h5:b`fDF (8)明知对总体结论有重大影响的特定审计对象缺少判断能力,未能寻求专家意见而直接形成审计结论;
p|UL<M9{a] (9)错误判断和评价审计证据;
/-=fWtA (10)其他违反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的行为。
{>&~kM@ 11、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具体包括以下五种情形:
%idBR7?`g (1)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
:Mx (2)审计业务所必须依赖的金融机构等单位提供虚假或者不实的证明文件,会计师事务所在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下仍未能发现虚假或者不实;
Gvb2>ZN (3)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tj
dPia (4)已经遵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核并出具报告,但被审验单位在注册登记后抽逃资金;
q*!R4yE; C (5)为登记时未出资或者未足额出资的出资人出具不实报告,但出资人在登记后已补足出资。
第三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s.3"2waZ=T 1、不得发生牵连的情形:
!oLn= (1)含有严重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2)含有缺少充分依据的陈述或信息;(3)存在遗漏或含糊其辞的信息。
UBvp32p 2、可以披露客户涉密信息的情形
,GbmL8P7Y (1)法律法规允许披露,并取得客户的授权
'C+cQLig@ (2)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法律诉讼、仲裁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行为
z2=bbm: (3)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在法律诉讼、仲裁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hU)t5/h;K (4)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或监管机构的执业质量检查,答复其询问和调查
p8Vqy-: (5)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其他情形
~
o}:!y
3.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
^BsT>VSH6 (1)对已执行的非鉴证业务,由未参与该业务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G
5ATR<0m (2)对已执行的鉴证业务,由鉴证业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4yU=JPK (3)向客户审计委员会、监管机构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咨询;
m*0YMS>Y | (4)与客户治理层讨论有关的职业道德问题;
(f/(q-7VWt (5)与客户治理层说明提供服务的性质和收费的范围;
obb%@S` (6)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或重新执行部分业务;
%
"RJi? (7)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合伙人的高级员工。
)ycI.[C 4、接受客户关系的原则
Xr*I`BJ (1)客户的主要股东、关键
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IUMv{2C (2)客户是否涉足非法活动(如洗钱)
kR]P/4r (3)客户是否存在可疑的财务报告
第四章 审计工作对独立性的要求
l1KMEGmG 1. 对网络事务所的判断
*7mlH 网络是指由多个实体组成,旨在通过合作实现下列一个或多个目的的联合体:
]HKt7 %, (1)共享收益或分担成本;
RQ+, 7Ir (2)共享所有权、控制权或管理权;
">V&{a-C4 (3)共享统一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ZR>BK, (4)共享同一经营战略;
Nc[@QC{ (5)使用同一品牌;
<z Gh}.6v (6)共享重要的专业资源。
Koa9W>! 2.对关联实体的判断
L*z=!Dpo 关联实体是指与客户存在下列任一关系的实体:
m^X51,+< 1.能够对客户施加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并且客户对该实体重要;
\"P{8<h.3 2.在客户内拥有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该实体对客户具有重大影响,在客户内的利益对该实体重要;
U-|]A\`)I 3.受到客户直 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
'/Aq2 4.客户(或受到客户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拥有其直接经济利益的实体,并且客户能够对该实体施加重大影响,在实体内的经济利益对客户(或受到客户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实体)重要;
1M ?BSH{ 5.与客户处于同一控制下的实体(即“姐妹实体”),并且该姐妹实体和客户对其控制方均重要。
fk*(8@u> 3.考虑审计业务期间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6<&~R3dQ 审计业务期间是指自审计项目组开始执行审计业务之日起,至出具审计报告之日止。
mV0,T*}e 对于连续审计,审计业务期间的结束日应以其中一方通知解除业务关系或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二者时间孰晚为准
7FX4|] 4.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的情形:
)f?I{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Z|$# 2.当一个实体在审计客户中拥有控制性的权益,并且审计客户对该实体重要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该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7f1U_e 3.当其他合伙人与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同处一个分部时,其他合伙人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AXyXK?? 4.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主要近亲属不得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s8b?Ol/ 5.贷款和担保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Xt G9A> 1.从审计客户取得贷款或获得贷款担保
ZL|aB886 (1)从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获得贷款担保
@K;b7@4y 会计师事务所从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获得担保,如果该贷款或担保是按照正常的贷款程序、条款和条件取得的,应当判断该贷款是否对审计客户或事务所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影响重大,事务所需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低不利影响。
41
F;X{Br (2)禁止从非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或获得贷款担保。
k1&9 bgI 2.禁止向审计客户提供贷款或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qxZ
IH 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向审计客户提供贷款或为其提供贷款担保,因为没有任何防范措施降低因自身利益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vrrY 3.在审计客户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
$8^Hkxy (1)会计师事务所在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等审计客户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如果账户按照正常的商业条件开立,则不会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
9A|A@E# (2)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不按照正常的商业条件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因为没有任何防范措施降低因自身利益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EQ%o oAb8 6.商业关系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8Vu@awz{L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主要近亲属(即配偶、父母或子女)与审计客户或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由于商务关系或共同的经济利益而存在密切的商业关系,可能因自身利益或外在压力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这些商业关系主要包括:
]b-2:M (1)在与客户或其控股股东、董事、髙级管理人员共同开办的企业中拥有经济利益;
*85N_+Wv! (2)按照协议,将会计师事务所的产品或服务与客户的产品或服务结合在一起,并以双方名义捆绑销售;
^PG" (3)按照协议,会计师事务所销售或推广客户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客户销售或推广会计师事务所的产品或服务。
-()WTdIy 7、针对业务期间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因素主要防范措施:
+pd,gG?dW (1)不允许提供非鉴证服务的人员担任审计项目组成员;
:a wt7lqv (2)必要时由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审计和非鉴证工作;
d$IROZK-D (3)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评价非鉴证业务的结果,或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重新执行非鉴证业务,并且所执行工作的范围能够使其承担责任。
%;`Kd}CO 8、管理层职责包括:
91OxUVd (1)制定政策和战略方针(2)指导员工的行动并对其行动负责(3)对交易进行授权(4)确定采纳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第三方提出的建议(5)负责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6)负责设计、实施和维护内部控制
y3~=8!Tj?Q 9、向属于公众利益实体的审计客户提供编制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具体包括:
5c- P lm% (1)提供工资服务(2)编制所审计的财务报表(3)编制所审计财务报表依据的财务信息
第五章 审计目标
s5~k]"{j 1、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sXVl4!=l6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Ejug2q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g5bdQ:Av~ 2、评价财务报表合法性的内容
/x3*oO1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0 C4eer+D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8}i;#M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 R;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2w|5SK_ 3、评价财务报表公允性的内容
WD5J2EePT (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
-K|1w'E (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
G
;j1zs (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WNR]GI 4、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包括:
kn3w6]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Y?^liI`#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zgD?e?yPO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FHJ_$!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r1!1u7dr
t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i{$-[*WHiV 2)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i'fw>-0 3)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w/@ZPBRo] 4)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ii+f- 6.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77\+V 0cF 1)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rQ Qe:{]B 2)职业怀疑;
pRQ7rT',v 3)职业判断;
KL \>-
4)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
.7Mf(1: 5)审计的固有限制;
SZGR9/*^ 6)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bEcs(Mc~ 7、职业怀疑定义
RV~t%Sw^ 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包括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错报的迹象保持警觉,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
ni;)6,i 8、职业怀疑要求对列情形保持警觉
i1evB9FZ1z (1)存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
fcq8aW/z_ (2)引起对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和对询问的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
461g7R%r (3)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nJI2IPZ (4)表明需要实施除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情形。
Ifm
QPs+f 9、保持职业怀疑可以降低下列风险
k^
<]:B (1)忽视异常的情形;
{
^o.f (2)当从审计观察中得出审计结论时过度推而广之;
x3n9|Uud (3)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使用不恰当的假设。
BX/3{5Y>{ 10、职业判断的应用领域
ixA.b#!1 (1)确定重要性和评估审计风险;
'$FF/|{ (2)为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
U7
WYS8 时间安排和范围;
XFWpHe_ L (3)为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和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HV%/ba
X] (4)评价管理层在应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时作出的判断;
y:)^*2GA-B (5)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如评估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出的估计的合理性。
@)>Z+g 11、审计的固有限制与不能绝对保证的事实
|_?e.}K (1)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导致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vW?\bH7}I (2)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_/ih1z] (3)注册会计师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审计风险降至零;
B[8bkFS>] (4)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_X#R v2a 12、认定的含义
9#9 UzKX# 认定是指管理层(who)在财务报表中(where)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what),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k`5I"-e 13、承接业务的基本条件
\2@J^O1, 1)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
Q6m8N 2)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
4iA F<|6s 3)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道德要求。
第六章 审计计划
Sp>g77@ 1.初步业务活动目的
((ebSu2-?$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MLcA\LJ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t:2DB) (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W
^'|{9&m 2.初步业务活动内容
3sr_V~cZ9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V'9.l6l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prZ
,4\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qyM/p.mP 3.在确定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相关因素:
\3hA_{ w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例如,被审计单位是商业企业、公共部门实体还是非营利组织);
]g-%7g|
(2)财务报表的目的(例如,编制财务报表是用于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还是用于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
Zv!`R($ (3)财务报表的性质(例如,财务报表是整套财务报表还是单一财务报表);
qfsPX6] (4)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xhP~]akHN7 4.审计业务约定书基本内容
y#'hOSR2 (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R*pmv$bN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uZ
6krI (3)管理层的责任;
lpG%rN!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hDxq9EF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c[eKy 5.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业务的情形
@1CXc"IgA (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
bnj^L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7^><Vh"qV (3)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 zp tbZ 6.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变更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而管理层又不允许继续执行原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
t5{P'v9J (1)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解除审计业务约定;
l!*_[r (2)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监管机构等报告该事项。
?%5VaxWJ 7.注册会计师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是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
)JzY%a SP 8.总体审计策略调配的资源
gGMfy]]R (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
:)#;0o5 (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多少,包括分派到重要地点进行存货监盘的项目组成员的人数,在集团审计中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范围,向高风险领域分配的审计时间预算等;
@HS*%N"* (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
Uxjc&o (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合伙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
AJ7w_'u=@ 9.如果以下事项的修改会直接导致修改审计计划,也会导致审计工作作出适时调整:
F` ybe\ (1)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TL.QN/l (2)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修改;
\D|IN'!D (3)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修改。
! AwMD 10.对项目组成员指导、监督和复核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D[+LU( (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审计领域;(3)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4)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2j+w5KvU 11.审计重要性运用的两个环节
CNN9a7 (1)计划审计工作时:①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②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0HUaU,e (2)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
:7K
a4 12.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wsmgkg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os 5$(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_V$'nz#>e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uo`R 13.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目的
iTHwH{! ⑴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⑵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⑶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A>fB2.pM 14.特定类别交易、帐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s4|'KS2o ⑴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M">v4f&K1! ⑵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JfQQP&FV ⑶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务)。
IHTimT? 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考虑是否存在上述交易、帐户余额或披露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发现了解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看法和预期是有用的。
,'
k?rQ 15.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含义
!@&
3q|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L"ho|v9: 16、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应考虑因素
$!O@Z8B ⑴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kk78*s {6 ⑵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xHKoOTj[ ⑶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r,M(Zr 17.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经验值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
7i($/mNl (1)经常性审计;
W_B=}lP@x (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市场压力,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或者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等)。
y`RzcXblIZ 18.重要性水平修改的原因
XO]^ +'U}p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_=$~l^Y[ (2)获取新信息;
?("O.<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4K^cj2X 19、错报的定义
7wj2-BWa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
k3bQ32() 20、导致错报的事项
WX4sTxJK ⑴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
?"@Fq2xgB4 ⑵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
+iC:/CJL ⑶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
ndD>Oc}"3 ⑷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第七章 审计证据
Hf('BagBL 1.确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m3-][!n (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0;EI-j (2)有关某一特定认定(如存货的存在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如该存货的计价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Aits<0 (3)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有与同一认定相关。
-jJhiaJ$< 2.函证的对象
r6FTpOF
(1)函证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
OG}890$n (2)函证应收账款;
D=ej%]@iw (3)可以实施函证的其他财务报表项目。
eKr>>4,-P 3.函证应收账款
qe.QF."y (1)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2)对应收账款拟不实施函证例外情形:①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②注册会计师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3)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4)针对应收账款存在认定的替代程序。
G`
l\R:Q 4.特定函证选取的特定项目:
1"y!wsM% (1)金额较大的项目
+Q+O$-a< (2)账龄较长的项目
_&l8^MD (3)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y11^q*} (4)重大关联方交易
UIEvwQ (5)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7RT{RE (6)可能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a*(Zb|g 5.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时的处理
J#`7! (1)分析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原因:当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要求对拟函证的某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不实施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分析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考虑:
_ &, A ①管理层是否诚信;
Iynks,ikA ②是否可能存在重大的舞弊或错误;
>7BP}5`.; ③替代审计程序能否提供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8<"M5z ⑵如果认为管理层的要求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与这些账户余额或其他信息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Z8=?Hu ⑶如果认为管理层的要求不合理,且被其阻挠而无法实施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并考虑对审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
x/<ow4C 5.影响函证可靠性的因素
VVQ~;{L ⑴函证的方式;⑵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⑶拟函证信息的性质;⑷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⑸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cx:_5GF 6.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
437Wy+Q|e (1)重大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bkJ bnW= (2)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it*w
\+M (3)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uUfw"*D (4)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s{dm,|?Jl, 7.评价函证的可靠性考虑的因素:
`p\%ha!,w (1)对询证函的设计、发出及收回的控制情况
Vs5 &X+k (2)被询证者的胜任能力、独立性、授权回函情况、对函证项目的了解及其客观性
3}}/,pGSc (3)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或回函中的限制
第八章 审计抽样
CRo'r/G 1.审计抽样的作用
D
G;u_6;JR 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认定层次)某一特征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
x[t?hl=: (所测试的某一认定控制运行是否有效;或者所测试的某一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3@=<4$ 2.审计抽样的定义
mRx `G(u:v 审计抽样(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4>(K~v5;N 3.测试应付账款的低估,注册会计师应将后来支付的证明、未付款的发票、供货商的对账单、没有销售发票对应的收货报告,或能提供低估应付账款的审计证据的其他总体定义为总体,而不是将应付账款清单定义为总体。
"5eD
>! 4.定义抽样单元
.Vt|;
P} (1)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
!po,Z& (2)在细节测试中,抽样单元可能是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项记录,甚至为每个
货币单元(PPS抽样)。
S+06pj4Ie 5.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得出的结论:可容忍偏差率7%
#N`'hPD} ⑴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55个样本,发现0个偏差
W^elzN(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 4.18%
_j+,'\B 总体偏差率(4.18%)小于可容忍偏差率(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q tOuA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4.18%的风险为10%,即有90%的把握保证总体实际偏差率不超过4.18%;
4Ah
FE@ (2)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小,总体可以接受;
$MasYi (3)证实了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程序时了解内部控制是有效性的结论恰当,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Y=K/X中的X)也是适当的,无需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无需修改审计计划。
q<\r}1Dm 2.测试55个样本,发现2个偏差,公式法计算偏差率
@Xoh@:j\ 总体偏差率上限(MDR)=9.64%
q2
7Ac;y 总体偏差率(9.64%)大于可容忍偏差率(7%),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Eu{J){7% (1)总体实际偏差率超过9.64%的风险为10%;
IG0_ (2)在可容忍偏差率7%的情况下,总体的实际偏差率超过可容忍偏差率的风险很大,总体不能接受;
Q+f|.0r (3)样本结果(9.64%﹥7%)不支持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对内部控制了解时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Y=K/X中的X)不是适当的,注册会计师需要扩大原拟定的实质性程序范围,修改审计计划。
u|23M, 6.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X:Y1g)|K 根据控制执行频率和控制发生总次数进行职业判断确定本次控制测试的样本规模。
w'}s'gGE 7.在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评价结果
<@`K^g;W (1)如果25个样木中没有发现偏差,那么控制测试的样本结果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m@nGXl'! (2)如果注册会计师测试25个样本,发现1个偏差:
7eq.U
yUxs 注册会计师有两种处理办法:
^I/(9KP# 其一,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控制测试样本结果不支持计划的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因而提髙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cY} jPDH 其二,再测试25个样本,如果其中没有再发现偏差,也可以得出样本结果支持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初步评估结果,反之则证明控制无效。
第九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f]1 $` 无
第十章 审计工作底稿
T2-x 1Sw_ 1.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目的共有8点,要求100%背的只有这两点)
5M\0t\uEn ⑴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l&Q@+xb> ⑵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
{$ N\@q@v~ 2.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说:
3Dc^lfn ⑴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tIt d1 ⑵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Q^8
9? ⑶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HV`u#hZ7C 3.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针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和实施适当控制,来确保审计工作底稿质量:
e77s?WxbK ⑴使审计工作底稿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SJ[)| ⑵在审计业务的所有阶段,尤其是在项目组成员共享信息或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员时,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EZn xl ⑶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审计工作底稿;
3znhpHO) ⑷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I-.?qcy~ 4.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_BG`!3U+ ⑴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CWs;1`aP ⑵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存货监盘、应收账款函证);
e7G>'K ⑶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高、低);
R7Tl1!,h ⑷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UDpI @ ⑸识别出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O^zA`D ⑹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结论或结论的基础时,记录结论或结论基础的必要性;
a
w~a/T: ⑺审计方法和使用的工具。
,,XHw;{ 5.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例如:(熟悉以下举例)
>VjtKSN ⑴在对被审计单位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以订购单的日期或其唯一编号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
ve#[LBOC8 ⑵对于需要选取或复核既定总体内一定金额以上的所有项目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记录实施程序的范围并指明该总体;
=uwG.,lC ⑶对于需要系统抽样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通过记录样本的来源、抽样的起点及抽样间隔来识别已选取的样本;(请结合教材P196举例)
^umHuAAE ⑷对于需要询问被审计单位中特定人员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询问的时间、被询问人的姓名及职位作为识别特征;
,_,7cor ⑸对于观察程序,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以观察的对象或观察过程、相关被观察人员及其各自的责任、观察的地点和时间作为识别特征。
;Xidv9c 6.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某一事项是否属于重大事项。重大事项通常包括:
HH
!SqkwT ⑴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Wt_Obl ⑵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NG9?sI\U ⑶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
?fs#K;w ⑷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Cyv_(Oh?dv 7.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不一致,则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不一致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AO$aW yI ⑴注册会计师针对该信息执行的审计程序;
W6B o\UK ⑵项目组成员对某事项的职业判断不同而向专业技术部门的咨询情况;
IsL=DV/ ⑶项目组成员和被咨询人员不同意见的解决情况。
kGq<Zmy| 8.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事务性的变动主要包括:
<.7W:s,f= ⑴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a(o[ bH.|; ⑵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7*qa G ⑶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fR#U"KPAB ⑷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到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0@f7`D 9.项目合伙人在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中的责任
;c~DBJg'| (1)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已委派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
gp'n'K] (2)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讨论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包括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中识别的重大事项;
S4O:?^28 (3)在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完成后,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ZG)C#I1;O 10.项目合伙人在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时的要求
8DrKq]& (1)复核工作应当由至少具备同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
OQX ek@~2 (2)复核时应考虑是否已按照具体审计计划执行审计工作
U|h@Pw z (3)审计工作和结论是否予以充分记录
Iq":
U (4)所有重大事项是否已得到解决或在审计结论中予以反映
CQY/q@7 (5)审计程序的目标是否已实现
A%M&{S'+|X (6)审计结论是否与审计工作的结果一致并支持审计意见
第十一章 风险评估
`|JQ)
!Agx 1.审计风险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测试流程的要求
sEfGf. ⑴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Gxv?\ ⑵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v1-y
?kB ⑶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
r3 {o_w ⑷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
&4MVk3SLx# ⑸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h$zPQ""8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判断提供了依据:
@p2dXJeR< ⑴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v+CQx ⑵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
eEe8T=mD ⑶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
<Q-ufF85) ⑷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 *p-` ⑸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Zr2QeLQC( ⑹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zck |jhJ6 3.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六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按顺序100%背)
/[#{#:lo2 ⑴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zsRN\U ⑵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KfjT
p# ⑶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w^\E_~_ ⑷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
XWy
iS\ ⑸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xqG-rd
' 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u($!ATb 4.了解行业状况的内容
lB\j>.c ⑴所处行业的市场与竞争;
A8eli=W ⑵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AVj]jR ⑶与被审计单位产品相关的生产技术;
C1rCKKh ⑷能源供应与成本;
|QgX
Se7 ⑸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yNHJHRA# 5.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内容
f,a4LF ⑴会计原则和行业特定惯例;
3S2'JOTY ⑵受管制行业的法规框架;
~ pdf' ⑶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包括直接的监管活动;
{}^ELw ⑷税收政策;
UZX)1?U ⑸目前对被审计单位开展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政府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财政刺激措施、关税或贸易限制政策等;
;<X3AhF ⑹影响行业和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环保要求。
fR[!=-6^f 6.了解其他外部因素的内容
>a-+7{}; ⑴总体经济情况;⑵利率;⑶融资的可获得性;⑷通货膨胀水平或币值变动。
YL=k&QG 7.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时,CPA应当了解下列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容
/tv;W
⑴会计政策和行业特定惯例,包括特定行业的重要活动(如银行业的贷款和投资、医药行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qk~> ⑵收入确认惯例;
=L
wX+c ⑶
公允价值会计核算;
>`\*{] ⑷外币资产、负债与交易
&{=~)>h ⑸异常或复杂交易(包括在有争议的或新兴领的交易)的会计处理(如对以股票为基准的薪酬的会计处理)。
@Q1j
H~t 8.CPA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主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
a&ByV!%%+_ (1)行业发展(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
Pd;ClMa% (2)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产品责任增加)
pn7 :")Zx (3)业务扩张(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
#"yf^*wX (4)新的会计要求(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执行不当或不完整或会计处理成本增加)
\+~4t (5)监管要求(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法律责任增加)
coFg69\^ (6)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由于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
f8^58]wx0 (7)信息技术的运用(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
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难以融合)
d=KOV;~); (8)实施战略的影响,特别是由此产生的需要运用新的会计要求的影响(如,潜在的相关经营风险可能是被审计单位执行新要求不当或不完整)
Qy/bzO 9.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
G-(c+6Mn ⑴询问被审计单位人员;
l{a&Zy) ⑵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5)oIPHXw ⑶检查文件和报告;
t5Mo'*j
= ⑷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W=\dsdnu* 10.内部控制无论如何有效,都只能为被审计单位实现财务报告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受其固有限制的影响。这些限制包括:
^[Er%yr0 ⑴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因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AK3t'
jF* ⑵控制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串通或管理层不当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dGteYt_F (3)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也会影响内部控制功能 的正常发挥
+e:ZN
tr9 (4)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也会影响其效能
n1/lE) (5)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面重复发生的业务设置的,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
G([vy#p 11.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构成控制环境的下列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如何被纳入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
MH Yf8HN (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ty|HXW (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7Mv$.Z( (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rpT<cCem1 (4)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uY~A0I5Z (5)
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D)sEAfvX (6)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UJ4wm 12控制活动的定义
S+y2eP G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C|zH {.H 13.执行穿行测试可获得以下方面的证据:
|)-:w? (1)确认对业务流程的了解
OA=;9AcZ (2)确认对重要交易的了解是完整的,即在交易流程中所有与财务报表认定相关的可能发生的环节都已识别
(*x"6)` (3)确认所获取的有关流程中的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信息的准确性
e`Yns$x (4)评估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qU
n> (5)确认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feW9>f; (6)确认之前所做的书面记录的准确性
:Y3?, 14.CPA对控制的评价结论可能是
NGY I%: (1)所设计的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得到执行;
ksaC[G;}: (2)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没有得到执行;
!~l%6Z5 (3)控制本身的设计就是无效的或缺乏必要的控制。
E}=,"i 15.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y0A<-
~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关的控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
y)E2=JQA/ (2)结合对拟测试的相关控制的考虑,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e,RM_. (3)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
UVJ(iNK" (4)考虑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包括发生多项错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错报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致重大错报。
,R =VzP& 12.如果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发现下列情况,并对财务报表局部或整体的可审计性产生疑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P[K=']c (1)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的状况和可靠性存在重大问题,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发表无保留意见;
\(FDR (2)对管理层的诚信存在严重疑虑。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解除业务约定。
K-u/q6ufK 13.在确定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识别出的控制对相关风险的抵消效果前,根据以下因素考虑其是否属于特别风险:
\^4$}@*] (1)风险的性质;(2)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3)发生的可能性。
$IT9@}*{ 14.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事项:
i|^6s87"N2 (1)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
,GnU]f (2)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因而需要特别关注;
}aM`Jp-O (3)交易的复杂程度;
u
Cfp+ (4)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
]0~9,u (5)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计量结果是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F8Wq&X#r (6)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W^+vuD8 15.非常规交易导致特别风险的原因
)x &@j4, (1)管理层更多地干预会计处理;
8w[EyVHA (2)数据收集和处理进行更多的人工干预;
6S[D"Q94 (3)复杂的计算或会计处理方法;
Dg+d=I? (4)非常规交易的性质可能使被审计单位难以对由此产生的特别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NF!1) 16.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UJ$:5*S=u (1)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如果认为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并不能够将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被审计单位针对这些风险设计的控制,并确定其执行情况。
a4RFn\4? (2)在被审计单位对日常交易采用高度自动化处理的情况下,审计证据可能仅以电子形式存在,其充分性和适当性通常取决于自动化信息系统相关控制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可能性。
lh_zZ!)g (3)如果认为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依赖的相关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了解、评估和测试。
第十二章 风险应对
"'B%.a#k 1.总体应对措施的内容
u(Sz$eV (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x 4</\o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u/c3omY"# (3)提供更多的督导;
MjC%6%HI (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
3&fFIab9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H;|:r[d! 2.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时对拟实施审计程序作出总体修改应考虑的因素
9/(c cj (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
\Egc5{ (2)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更为广泛的审计证据;
m@u`$rOh (3)增加拟纳入审计范围的经营地点的数量。
oD@jtd>b% 3.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应考虑因素
C}'="g^=sl (1)风险的重要性;
Q5n :f+ (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ld}$Tsy0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
_lv:"/3R (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t)c fFM (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D2_Z] 4.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运行有效的证据:
TeCpT2!5j (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是如何运行的;
zn1Rou]6 (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S!W/K!wf
(3)控制由谁执行或以何种方式执行。
\N , ' + 5.注册会计师在以下两种情形中应当实施控制测试:
oImgj4C2L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B9o `Y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xe
vP2pYG: 6.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时的要求
A'QGTT (1)考虑特定控制的性质
\nAHpF (2)考虑测试与认定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控制
u7P+^A97L_ (3)如何对一项自动化的应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
9XqAjez\ 7.双重目的的控制测试
yUmsE-W (1)控制测试的目的是评价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VP!1O=J (2)细节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Iyot]E (3)尽管两者目的不同,但CPA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
QsJW"4d 8.剩余期间补充测试内部控制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bH&)rn (1)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程度。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越大,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Ij}F<ZgZG (2)在期中测试的特定控制,以及自期中测试后发生的重大变动;
Jhy
t)@7/, (3)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度。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比较充分,可以考虑适当减少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
JOx,19r (4)剩余期间的长度。剩余期间越长,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B"|u (5)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拟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度越高,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x>,F*3d3 (6)控制环境。控制环境越薄弱,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I#E(r>KW* 9.在确定利用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是否适当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L|lmStwe (1)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有效性
FEZ"\|I| (2)控制特征(人工控制还是自动化控制)产生的风险
oXlxPN39 (3)信息技术一般控制的有效性
vd7N&c9 (4)影响内部控制的重大人事变动
q6JW@GT (5)由于环境发生变化而特定控制缺乏相应变化导致的风险
(S)E|;f%C (6)重大的风险和对控制的依赖程度
Oqpl2Y"/ 10.实施实质性程序的结果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
~K-*q{6Q (1)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未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这本身并不能说明与该认定有关的控制是有效运行的;
BT#=Xh (2)但如果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评价相关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予以考虑,比如:①降低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度;②调整实质性程序的性质;③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G k"L%Zt) (3)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被审计单位没有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这些缺陷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
QK!:q{ 11.剩余期间补充审计应当考虑的因素
+iH30v (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程度。评估的重大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越大,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f./m7TZ (2)在期中测试的特定控制,以及自期中测试后发生的变动;
zP(=,)d (3)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比较充分,可以考虑适当减少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
V l~Y (4)剩余期间的长度。剩余期间越长,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控制运行有效的补充证据越多;
%:w% o$ (5)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拟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度越高,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f UF;SqT (6)控制环境越薄弱,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2iPmCG 12.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利用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以及再次测试控制的时间间隔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owNV> (1)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有效性;
2@R8P~^W (2)控制特征产生的风险;
Ly)(_Tp@+ (3)信息技术一般控制的有效性;
&xBK\ (4)控制设计及其运行的有效性;
,d>X/kd|o (5)由于环境发生变化而特定控制缺乏相应变化导致的风险;
H/Ec^Lc+_ (6)重大错报的风险和对控制的信赖程度。
vf'cx:m 13.确定控制测试范围的考虑因素
_@/
C~ (1)控制执行的频率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RHx+HBZ (2)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期间越长,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9U=fJrj'u (3)控制的预期偏差率越高,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w~$c= JO# (4)当针对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较高时,测试该控制的范围可适当缩小;
YF! &*6m (5)拟获取的有关认定层次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v= *Bb3dt 14.如果拟定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aU+7tu (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
XnE
%$NJ (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
-4?xwz9o$7 (3)实质性程序的目的;
B]|6`UfB (4)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7O+Ij9+{n (5)特定类别交易或账户余额以及相关认定的性质;
k~1
j/VHv (6)针对剩余期间,能否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或将实质性程序与控制测试相结合,降低期末存在错报而未被发现的风险。
X$- boe? 15.如何考虑期中审计证据
^5;vx (1)如果在期中实施了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剩余期间实施进一步的实质性程序,或将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结合使用,以将期中测试得出的结论合理延伸至期末;
oF;%^XFp (2)如果拟将期中测试得出的结论延伸至期末,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针对剩余期间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是否足够。如果认为实施实质性程序本身不充分,注册会计师还应测试剩余期间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针对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 ]g,*+ (3)对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被审计单位存在故意错报或操纵的可能性,那么注册会计师更应慎重考虑能否将期中测试得出的结论延伸至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