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9t7 e~&R 分析:与2012年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涉及的主要考点基本上未进行调整。
7
6HB@'xY 本章主要考点
M"foP@ 一、法律渊源(法律的形式)(2004年单选题、2012年单选题)
EcPvE=^c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GuF-HP}xM 2.法律(仅次于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G+WCE* 3.行政法规(仅次于宪法、法律):国务院
mhF@S@ 4.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O]l-4X#8F 5.部门规章: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构
eGUe#(I / 6.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ie/QSte 7.国际条约或协定
&{8[I3#@ 【解释】考生应清楚不同的法律形式的制定机关及其效力等级。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I.
o3Old
【相关链接1】股东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
Xy9'JVV6 【相关链接2】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B7UGI 【例题1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2004年)
=nCV.Wf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司法》
_he~Y2zFz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
管理条例》
)+.AgqxI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
会计师条例》
:(I=z6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NM1TFs2Y* 【答案】B
\rCdsN 2H 【解析】(1)选项A属于“法律”;(2)选项B属于“行政法规”;(3)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4)选项D属于“
部门规章”。
BT(G9Pj; 【例题2单选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属于( )。(2012年)
cGWL'r)P A.法律
c70B B.行政法规
z.W1Za C.部门规章
,88%eX| D.司法解释
7>gW2m 【答案】C
z]sQ3"cmX 【解析】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
! &V,+}>) 二、
法律关系 ">s0B5F7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如合同关系、夫妻关系)。法律关系包括三个要素:主体、内容和客体。
r?x~`C 1.法律关系的主体
Ds\f?\Em (1)公民(自然人)
`U;V- (2)法人和其他组织(如分公司)
7VJf~\%1j (3)国家
5d|+ c< 2.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LQZFrnX 3.法律关系的客体
DE?@8k (1)物(如森林、土地、建筑物)
w$Mb+b$ (2)行为(如旅客运输合同的客体是运送旅客的行为)
P2)g%$ME (3)人格利益(如公民姓名、肖像、名誉、尊严、人身、人格和身份)
.\)p3pC) (4)智力成果(如文学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科学发明)
XB%`5wwd 【案例】甲、乙公司签订了100万元的买卖合同,合同标的为机器设备。二者的合同关系即为法律关系,在买卖合同中,甲、乙两个公司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机器设备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甲公司应当在4月1日前交货,乙公司在收到货物后10日内付款”等双方的权利义务为法律关系的内容。
Z8pZm`g)T 三、自然人的行为能力(2009年新制度单选题)
lqKwjJtX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小于10周岁)或者“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YC}$O2 【解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hy:K) _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7p18;Z+6>X 【解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8 ]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18周岁)的成年人
H/ub=,Ej* 【解释1】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J=x[{R 【解释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s_,&"->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09年新制度)
vaZ?>94 A.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K(yAdd B.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q5w)i C.十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td+[Na0d 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tT5Zt/&Sr 【答案】C
;<` 【解析】(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者16-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本题的关键在于:不满10周岁(不含10周岁)的未成年人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选项C“10周岁以下”是指“小于或者等于10周岁”,因此选项C肯定错误。至于选项B并非100%的正确,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剔除掉选项A的特殊规定,剩下的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zF
IO 四、法律事实(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
sQT,@'" 1.事件(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
5?|PC. (1)人的出生与死亡
$Vm J[EF1 (2)自然灾害与意外事件
\y/+H (3)时间的经过
t{/
EN)J 2.人的行为
k_Edug~B (1)
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如订立合同)
NO)vk+ (2)事实行为(与意思表示无关的行为,如创作行为、侵权行为)
o6
[i0S 【解释】(1)甲公司和乙公司因订立有效合同(法律行为)而发生合同关系(法律关系);(2)因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侵权行为(事实行为),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3)因甲死亡(事件),其继承人乙继承了房屋的所有权;(4)诉讼时效(时间的经过)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m<22E0=g 【相关链接】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和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nzu
3BVv 【例题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
2qkC{klC^M A.人的死亡 B.承兑汇票
NPR{g!tK% C.侵权行为 D.自然灾害
Iyvl6 【答案】C
)^'wcBod, 【解析】选项AD属于事件,选项B属于法律行为。
>JhIRf 本章节练习(回复可见答案) fI0L\^b% ; d
> 本部分内容设定了隐藏,需要回复后才能看到
sfNAGez
4HDQ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