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cOhx
0j@nOj(3
第一节重要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 3mmp5 d
(一)会计主体 f}1B-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g3fxf(iY(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Z_aZD4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MW7,F
(二)持续经营 Ev%_8CO4e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y
~16o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397IbZ\
(三)会计分期 U;PGBoe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xDo<@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L{>la!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Oq[2<ept
(四)货币计量 |+-D@22y
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nu=yE$BN{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y2)<{{I
第二节重要知识点:会计基础 aRt`IcZYz
会计基础 (SH<]@s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htgtgW9
^P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地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绝大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 /=y _#l
第三节重要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i^dQV.U=
一、可靠性 ET2^1X
#j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MW+
二、相关性 B\ <;e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wLK*9@&
三、可理解性 6jDHA3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U3oMY{{EJ
四、可比性 k'(d$;Jgr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e-@.+f2CC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qbjX{GZ7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4T:v_Q7g
五、实质重于形式 47/14rY
2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o.o$dg(r!
六、重要性 jPDk~|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g`n5-D@3
七、谨慎性 [9-&Lq_ g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8p>^g=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Oh&k{DWE$
八、及时性 F4b$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jV)4+D
第四节重要知识点:会计要素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