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职工薪酬 9S_N*wC.
.*0`}H+_
第十章 负 债 tWo MUp
本章考情分析 qUW>qi
,
0'{`"QD\IW
1.本章在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包括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内容较多;而且应付职工薪酬、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新准则下变化很大。 W@:a3RJ
G0u3
*.
2.本章重点:(1)应付职工薪酬;(2)应付债券。 *`(/wE2v]
K% Gbl#
3.复习方法:应交增值税涉及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应与存货、固定资产、收入结合起来复习;发行债券应与购入债券对比复习。 p]7Gj&a
4Pm+0=E
l:Y$A$W]>
本章考点精讲 |>Xw
"]b;
>Za66<:
|B0.*te6
一、应付职工薪酬 N]p|c3D
OR\-%JX/5
(一)职工薪酬的概念 Xc^7
Q I.*6-(
1. 职工薪酬的概念 "eH~/ 6A
~6hG"t]: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的概念涵盖了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既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也包括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在理解职工薪酬时,应分别确定职工的范围和薪酬的范围: CCX!>k]
rI[Lg0S
(1)职工的范围。本处的职工包括: i"rrM1/r
0M?nXHA[
①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 tv
_Cn
w
>VAZ^kgi
②虽未与企业订立正式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内部审计委员会成员等; ;-G!jWt6Zi
YS_9M Pi
③在企业的计划、领导和控制下,虽与企业未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或企业未正式任命的人员,但为企业提供了类似服务,也纳入本准则的职工范畴。 c0 H8FF3
>%"Q]p
(2)薪酬的范围 's]+.3">L1
us.+nnd
薪酬既包括货币性薪酬,也包括非货币性薪酬。企业对职工的股份支付本质上也属于职工薪酬,但其具有期权性质,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准则进行规范。 mQ9%[U,
FC= %_y
2.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 ?gSk%]S/!
3,K*r"=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即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构成工资总额的内容。 y %k`
o
adlyqlw#
(2)职工福利费,一般按照实际发生额据实列支。 ]Mh7;&<6[
n},~2
(3)“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它们由企业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其中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是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是企业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向有关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也属于职工薪酬,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 `;^% t
Z
{ntF
(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5T[9|zJs
4LU'E%vlC
(5)非货币性福利:通常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己拥有的资产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服务等。 cZRLYOC
{C%/>e2-%
(6)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即辞退福利)。 ?-F SDNQ
_+,2b:D:
(7)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n7vLw7
l|-TGjsX
(二)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tVhY=X{N?
Bc4{$sc"O
企业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除解除劳动关系补偿(即辞退福利)全部计入当期费用(管理费用)以外,其他职工薪酬均应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负债: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除上述两点之外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如企业管理人员,计入管理费用;专设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销售费用。具体核算如下: ?80@+y]
,E
gIH%*g
1.计提工资等的会计处理 -(n[^48K
[@}{sH(#Ta
【例1】甲企业有关职工薪酬情况如下: I(8,D[G.m
o8P 5C4y
(1)计提和发放工资 yaf&SR@7k{
Z_qs_/y
甲企业本期应付的职工工资总额为15万元,其中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为10万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为2万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为8 000元,产品销售人员工资为1.2万元,新产品研发人员工资(非资本化部分)为1万元。 eiZv|?^0
%J`;
借:生产成本 100 000 cU25]V^{\
IbpE@C
管理费用 20 000 iSx
xy1R
?ng?>!
在建工程 8 000 h^P>pI~
a9GOY+;bf
销售费用 12 000 }6]V*Kn,
Vgs( feGs
研发支出 10 000 p[e|N;W8A
laM0W5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0 000 k=[!{I
SVp]}
!jI
发放工资: :^SpKe(7
yI9l*'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0000 .2hQ!)+
`n:IXD5'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v@k62@;
1h\: Lj
其他应收款——某职工(收回代垫款)×× v&
(X&q
&86kmFA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15000(按工资10%扣缴个人负担住房公积金) T\:3(+uK
1!\!3xa V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 gQ
h0-Dnw
gFJ&t^yL
(2)按工资10%计提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 nJ4h9`[>V
vjJ!d#8
该企业职工住房公积金由企业负担50%,职工个人负担50%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0%确定,职工个人负担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 @Qx|!%
Ms(;B*
企业应计提住房公积金=150 000×10%=15 000元,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如下:
zUqi
z
Bh*~I_T a>
借:生产成本 10 000 }i/&m&VU
0
+8ThZ?n
管理费用 2 000 g\
@
nA4
JBE'B Q@
在建工程 800 6mEW*qp2F
UL
[4sv6\9
销售费用 1200 q yy.3-(
,I=ClmR
研发支出 1000 /[[zAq{OA
scqG$~O)
贷: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15万×10%) 15 000 ;sNyN#
PZpwi?N
本期交纳住房公积金时: svyC(m)'
Sct-,K%i
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30000(企业负担15000+个人负担15000) {H
$\,
8Mg4y1)RU
贷:银行存款 30000 Ats"iV
v5wI?HE
2.对于非货币福利的会计处理 ItKwB+my
h1K
3A5
(1)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v.WP<:
\9se~tAl3
【例2】甲公司为一家空调生产企业,共有职工500名,其中生产空调的生产工人400人,生产车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40人,企业管理人员60人。2007年4月,公司以自己生产的A型号空调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A型号空调的单位生产成本为2000元,售价为每台3100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5vc0"?E
5vbnO]8
a.按空调的公允价值计提应付职工薪酬,计入成本费用: Eg-b5Z);
l$,l3
借:生产成本 1450 800(400人×3100×1.17) v.6"<nT2
=JO|m5z8>
制造费用 145 080(40×3100×1.17 ) 7L;yN..0
I6y&6g
管理费用 217 620(60×3100×1.17) 9z'</tJ`
qR]4m]o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3100×1.17)1813 500(空调的含税公允价值) 8)"KPr63M
;
tvB{s_
b.发放空调,确认收入: EemKYcE@Nr
D{'Na5(
借:应付职工薪酬 1813500 dhK$XG
-ZQ3^'f:0J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3100) 1550000 .&@|)u
`yYgL@Zt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3500 gyCb\y+\a
a2=wJhk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0 FN,0&D}`
?]9uHrdsN}
贷:库存商品 (500×2000) 1000000 5\=9&{WjND
U%k e5uwP
(2)无偿向职工提供住房等资产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xA!o"VZPq7
0E\R\KO$>
【例3】甲公司为远途上班的生产一线工人免费提供职工集体宿舍,该集体宿舍楼每月计提折旧2000元。 XZ|"7a s
'12|:t&7
借:制造费用 2000 kOdS^-
a
_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0 { tR=D_5
/=e[(5X|O
借:应付职工薪酬 2000 RX2=
iO"
oN `tZ;a
贷:累计折旧 2000 t_]UseP$RF
m\Tq0cT$
(3)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非货币性福利,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 BLaXp0
f6|3|
+
【例4】甲公司为其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及科研人员租赁几套公寓住宅免费使用,公司每月需支付租金共计30 000元。由于为上述人员发生的30 000元租金费用,无法认定受益对象,则按规定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d}l^yln
>
P0AGZ
借:管理费用 30 000 wkJB5i^<w
r]HLO'<]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B. P64"w
-|)[s[T~m
支付租金时: FJ U)AjS~
$\^]MxI
借:应付职工薪酬 30000 2WUBJ-qnuT
VsZ_So;
贷:银行存款 30000 l?FNYvL
#[KwR\b{:+
3.辞退福利的核算 A\#?rK
E?9_i
:IX
(1)辞退福利的概念
gA[M
@n
c!(P7_
在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未到期之前,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提前终止劳动合同而辞退员工,根据劳动合同,企业需要提供一笔资金作为对被辞退员工的补偿,即辞退福利。 bR8)s{p6
O4E2)N
(2)辞退福利的确认 rk. UW
!k s<VJh
在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企业应当确认由于辞退福利而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①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 ^_=0.:QaW
[ThzLk#m
(3)辞退福利的计量。 2(c#m*Q!b
P)\f\yb
辞退福利包括强制辞退和自愿辞退,其会计处理略有区别: @B^'W'&C
?x[>g!r
①对于强制的辞退,应当根据辞退计划条款规定的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数量、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unX^ MPpw
}`M6+.z3F
【例5】甲公司于2007年末由于市场销售情况不佳,决定辞退没有家庭负担的10名员工,每人补偿5万元。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是: /N^+a-.Qd
qt:->yiq+
借:管理费用 50 EV(/@kN2
&qpA<F@7
贷:应付职工薪酬——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 50 KJ#c(yb9zR
n=>Gu9`
②对于自愿接受裁减的建议,应当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的职工数量和每一职位的辞退补偿标准等,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i,<-+L$z
mY
AFruN
【例6】乙公司由于市场销售情况不佳,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拟从2008年1月1日起,企业将以职工自愿方式选择是否接受裁减。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均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辞退计划已于2007年12月10日经董事会正式批准,并将于下一个年度内实施完毕。该辞退计划中的补偿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辞退计划的补偿标准 6h,'#|:d
nx+&
{hn(
职位 \c\=S
工龄 #rC/y0niH
每人补偿标准 }I10hy~W
]e3nnS1*.
.cabw+&7
wS^-o
中层管理干部 nSC>x:jY5/
1~10年 W&Hf}qs
10万元 jFc{$#g-
s6]f#s5o
10~20年 Aa Ma9hvT!
20万元 \mDm*UuG
"D/ fB%h`
20~30年 fE:2MW!)*
30万元 950b9Vn&
C,]Ec2
车间生产工人 p4Y9$(X
1~10年 lt4UNJ3w
5万元 o99 a=x6
w}i.$Qt
10~20年 K%k,-
12万元 KqUFf@W
[KKoEZ
20~30年 `2oi~^.
20万元 ?l (hS\N,
[n"<(~
] QEw\4M?=
{8MF
!CG]
G~]BC#nB_
b2Hpuej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方法,计算该项辞退福利的负债金额。假定在本例中,对于工龄在1~10年的中层管理干部中接受辞退的数量及发生概率如表2所示: RW)C<g
# 9t/j`{
表2 gkdjH8(2
)?WoLEjq
接受辞退的 ;$i'A&)OC
vK C>t95
职工数量 ;:4puv+]
发生的概率 %xRS9A4
最佳估计数 S!]}}fKEFm
<gy'@w?
5人 z)B=<4r
50% $3ILVT
2.5 1}pR')YL[
S`G\Cd;5
6人 WKf~K4BL>
20% O2e"TH3
1.2 rBf?kDt6l
D/WS
8人 i@*
^]'
30% 1#(1Bs6X
2.4 -ZB"Yg$l
?q P}=nJ
合计 E'G>'cW;x
YUE[eD/
6.1 _+En%p.m
?>Aff`dHY
Xd6y7s
Y"qY@`
YYHm0pc
: [y(<TLw
)VT/kIq-U
v,&2!Zv
8=~>B@'
.D.Rn/
lNb\^b
kR|y0V {K*
d3GK.8y_z
lND[anB!
G$ FBx
o3=kF
7o. 'F
dK: "
>Il`AR;D
y~7lug
则企业应确认工龄在1-10年的中层管理干部中预计的辞退福利金额=预计辞退人数6.1×补偿标准10=61(万元)。同理,可以预计出中层管理干部中10-20年、20-30年的补偿金额;可以预计出车间生产工人的补偿金额。假设所有辞退人员预计的补偿金额为600万元,则2007年末账务处理如下: kP$gl|
)_cv}.xe
借:管理费用 600 \aIy68rH,
贷:应付职工薪酬——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 600 \BXVWE|
p8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