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存货 *JnY0xP
Fl0(n #L
4.1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jrtsv]
SEf RU`
Ⅰ、【考点分析】 G5WQTMzf&
MzEeDN
4.1.1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D;nd
_{%
EPEWyGw
(一)存货的概念 pbCj
^
CdBpz/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vCvjb\S
a
E|'%72g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esdtH$=
m:}PVJ-"
1.存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vHJOpQmt~
zH"a>+st=
2.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su$IXI#R-&
5!QT
}Um
4.1.2存货的初始计量 #ovausK[7
uzoI*aqk-s
(一)入账价值基础 -L-#-dK'
m+UWvUB)
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 1Kjqs)p^
(@DqKB
(二)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 1NAGGr00
ai7R@~O:_k
n;@.eC,T/
取得渠道 入账价值的构成 O]4v\~@-j
awXK9}.
购入的 !dQmg'_V
非商业企业 (k^%j
买价+进口关税+其他税费+运费、装卸费、保险费 注:仓储费(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是计入当期损益的。 kzE<Y
reQr=OAez
经典例题-1【单选题】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乙种原材料5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每吨为1200元,增值税额为1020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60000元,装卸费用20000元,途中保险费用为18000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4996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4吨。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eOoqH$
i
A、6078000 B、6098000? C、6093800 D、6089000 H(hE;|q/
【答案】C HVJqDF
【解析】 pV8_i7\
由于合理损耗列入存货的采购成本,而且运输费用要抵扣7%的进项税,所以,该原材料的入账成本=1200×5000+60000×(1-7%)+20000+18000=6093800(元)。 ~dO+kD
会计分录如下: f+cN'jH
E
借:原材料 6093800
!>:SPt l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4200(=1020000+60000×7%) <x8I<K
贷:银行存款 7118000 DsB30
+>&i]x(b
商业企业 kYhV1I
企业(如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也可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 a`D6;
eJ*u]GH U
经典例题-2【单选题】假如例1中的企业是商业企业,所购物资为库存商品,通常该存货的初始入账成本=1200×5000=6000000(元); o%b6"_~%3
会计分录如下: ,i jB3J
借:库存商品 6000000 4U8N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4200(=1020000+60000×7%) yhkKakg,)
待摊进货费用93800(=60000×93%+20000+18000) YQ$LU\:
贷:银行存款 7118000 jY2mn" .N
假如该存货截止当期末售出了30%,结存了70%: A`--*$ 8\
借:主营业务成本28140(=93800×30%) w%?Zb[!&
贷:待摊进货费用28140 "
Xg~1)%
借:库存商品65660(=93800×70%) XU`ly3!
贷:待摊进货费用65660 lak,lDt]
>akC
经典例题-3【2007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与存货相关的费用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qy\m]o
A.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B.材料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 P BVF'~f@j
C.材料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 D.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装卸费用 {Rdh4ZKh
E.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用 4]HW!J
【答案】ABDE??? v8YF+N
【解析】选项C应计入管理费用。 6HguZ_jC
Q>q-6/|UX
委托加工而成的(详细解释见消费税章节) 5hH
LC7tT9
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费+运费+装卸费+(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的,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成本;如果收回后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则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P9Tc"2PN
Z2L7US-
自行生产的存货 VbDk44X.W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eslvg#Q
备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AdpJ4}|0
.kU}x3m
投资者投入的 S"VO@)d
按投资各方的确认价值来入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nQOzKw<j%
v
, CWE
经典例题-4【单选题】甲公司以一批商品对乙公司投资,该商品的成本为80万元,公允价为1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10%,双方认可此商品的公允价值。则双方的对应账务处理如下: [_KV;qS%/
甲公司应将该业务作非货币性交易处理,并视同销售计税: [8<0Q_?,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17(=100+100×17%) (wFoI}s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1a3^A\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pw&k0?K#
借:主营业务成本80 oiIl\#C
贷:库存商品 80 *8J0yv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0 NBXhcf
F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 UGlHe7
FW
B
*=.A9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K_AdMXF9
借:库存商品 100 ;[79Ewd#$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gAh#H ?MM
贷:实收资本 117 Qqi?DW1)-
2cO6'?b
债务重组方式换入的 KYZ#.f@
换入存货的公允价值 fLpWTkr0
.R@s6}C`}=
详见债务重组章节 2">de/jS
j7
^A%9
非货币性交易方式换入的 /N({"G'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 ?(Ua+*b
1.换入存货的入账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对应的进项税; 3~Lsa"/
2.交易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U4hq7xzV2
3.如果是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则据上述原理推算出换入资产总的待分配价值后,按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全部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配其入账成本。 n|pdYe8\
oB%_yy+
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 hj&~Dn(
1.换入存货的入账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对应的进项税; 1l/t|M^I
2.不确认交易损益; Z^}[CQ&Am
3.如果是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则据上述原理推算出换入资产总的待分配价值后,按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占全部换入资产账面价值的比例来分配其入账成本。 }OhSCH'o6
@}19:A<'
详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 &S`g&
FrUqfTi+W
盘盈的 m ?; ?I]`
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成本 :5['V#(o
eM
5#L,Y{
Ch3MwM5]
B;F~6i
【要点提示】存货的入账成本计价常见于单选题,考生应重点掌握购入方式、债务重组方式、委托加工方式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下入账成本的内容构成及数据推算。 $Mj\ 3
ByuBZ!m
Ⅱ、相关链接 RJUIB
ZDAW>
H<
委托加工存货的入账成本计算需参照负债章节的消费税内容,债务重组方式换入存货的入账成本计算需参照债务重组章节的讲解,非货币性交换方式换入存货的入账成本计算需参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的讲解。 jV9oTH-
4.2发出存货的计量 H]
g=(
%ok
^%!SKhRIK
Ⅰ、【考点分析】 c_CVZR?
!yVY[
4.2.1实际成本计价的前提下存货的发出计价 :8j7}'
O@
H.k<zn
c{dabzLy
方法 假设前提 掌握具体计算过程 PqL.^
先进先出法 假设先购进的先发出 按先进先出的假定流转顺序来选择发出计价及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 \@
yJbhk
个别计价法 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一致 逐一辨认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进、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 a|=^
加权平均法 略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zH Z;Y^{+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 +>ehU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K~wsu/?`
移动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1og+(m`BL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v-SXPL]_^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W8$0y2
7H?xp_D
/:Gy .
【要点提示】存货的发出计价一般测试先进先出法和移动加平均法,偶尔也会测试加权平均法,但很少测试个别计价法,主要测试角度是两个指标的计算:一是推算存货的发出成本;二是推算期末存货的结存成本。? qrp@
经典例题【单选题】某工业企业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该企业2001年1月1日乙种材料的结存数量为200吨,账面实际成本为40000元;1月4日购进该材料300吨,单价为180元;1月10日发出材料400吨;1月15日购进材料500吨,单价为200元;1月19日发出材料300吨,1月27日发出材料100吨。该企业2001年1月31日乙材料的实际账面金额为( )元。 Zhv%mUj
~
m(?{#aa
q
A、39600 B、79200 C、39800 D、19000 ;x2o|#`b
+t%2V?
【答案】A 4x
q|
i9De+3VqKK
【解析】 ~@Q]@8Tv\
rX /'
(1)1月4日每吨材料的加权平均成本=(40000+300×180)÷(200+300)=188(元); !zx8I7e4
;Vc|3
(2)1月15日每吨材料的加权平均成本=(100×188+500×200)÷(100+500)=198(元); uDXV@;6<
JKfJ%yy |
(3)1月31日乙材料的实际账面金额=198×200=39600(元)。 Q
K#wsw
@tY]=pqn_
p4MWX12
4.2.2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发出成本的确认 A)3H`L
ypG*41
(一)一次转销法。 9M3"'^ {$
/5/gnpC
一次转销法是领用时将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全部账面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的方法。 ZAU#^bEQB
7(X
z%v
(二)五五摊销法 U|Gy 9
"
p%&$%yz$
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领用时先摊一半,等到报废时再摊销另一半的方法。 T]Ai{@i
ls&H oJ7
4.3存货的期末计量 ~gW^9nWYU
(YYg-@IO
Ⅰ、【考点分析】 7L6L{~8
W
A]5];c
4.3.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e2NK7
>(ip-R
1.成本:账面成本(账面余额) _fu <`|kc
/z4c>)fV
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pvsa?z;rP
K)mQcB-"?
(1)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 Ikf[K%NKn
%+Ze$c}X
①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 :o{,F7(P
eh<mJL%T
②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 1w(3!Ps+
=WW5H\?
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w6cl3J&
{9}CU
~R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o.A:29KoU
|,:p[Oy
经典例题-1【基础知识题】甲公司库存商品100件,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20元,其中合同约定的商品60件,合同价为每件170元,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为每件150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36元,则该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8$A0q%n
合同约定部分的可变现净值=60×170-60×36=8040(元),相比其账面成本7200元(=60×120),发生增值840元,不予认定; _Iav2=0Wi
非合同约定部分的可变现净值=40×150-40×36=4560(元),相比其账面成本4800元(=40×120),发生贬值240元,应予认定。 gee~>l
该存货期末应提足的跌价准备=240元,(这里务必要注意,不能将合同部分与非合同部分合并在一起认定存货的跌价幅度,那样的话,该存货就不会出现贬值,而这样作就会掩盖非合同部分存货的可能损失。)如果调整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元,则当期末应补提跌价准备140元,分 ?..BA&zRk
录如下: QwWd"Of
QJ4$) Fr(
借:资产减值损失140 ?@,EGY<
MkoK(m{7
贷:存货跌价准备140 0>7Ij7\[8
}URdoTOvb
(2)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2{63:f1c`'
]&]DFY~n
①用于生产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终端完工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预计追加成本 `s T;\
>d
p/
经典例题-2【基础知识题】甲公司库存原材料100件,每件材料的成本为100元,所存材料均用于产品生产,每件材料经追加成本20元后加工成一件完工品。其中合同定货60件,每件完工品的合同价为180元,单件完工品的市场售价为每件140元,预计每件完工品的销售税费为30元,则该批库存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l?l<`sTO
.cQO?UKK
合同约定部分的材料可变现净值=60×180-60×30-60×20=7800(元),相比其账面成本6000元(=60×100),发生增值1800元,不予认定; %eg +.
`HQ)][
非合同约定部分的材料可变现净值=40×140-40×30-40×20=3600(元),相比其账面成本4000元(=40×100),发生贬值400元,应予认定。 15Mtlb
k Alxm{
该材料期末应提足的跌价准备=400元,(这里务必要注意,不能将合同部分与非合同部分合并在一起认定存货的跌价幅度,那样的话,该存在就不会出现贬值,而这样作就会掩盖非合同部分存货的可能损失。)如果调整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元,则当期末应补提跌价准备300元,分录如下: 2.niB>
~W8Xg)
借:资产减值损失300 !Z:XSF[T
8CZfz
!2
贷:存货跌价准备300 sb{K%xi%
+|obU9M
另外,与之有关的两个论断: KoNu{TJ
EwN{| 34C
A.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其终端产品如果未贬值,则该材料不认定贬值,应维持原账面价值不变。 b~,e(D9DG
(b f
IS
B。如果终端产品发生贬值而且贬值是由于材料贬值造成的,则以可变现净值确认存货的期末计价。 zFExYYd
^BA%]pe$I
②用于销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的预计售价-材料的预计销售税金-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 u7hu8U=
H)D|lt5xy
4.3.2存货减值的确认条件 '?veMX
;(/go\m
tB
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Mi8)r_l%O
R#4l"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_qq(,3
r9_ ON|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E<Z5G1HD
YJ6~P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js81@WX!c
zx}+Q B0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F*PhV|XU
k9rws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05FGfnq.8
+112{v=!i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37
{$VHw
w g?}c ;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W`Gbo
uxd
H 1kI+YJ@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Pg)7Zn
+ausm!~6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fp8tL2Y
6AAvsu: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d,(y$V+
c]|vg=W
4.3.3科目设置及会计分录 j;-Wf6h{
}MRgNr'k
1.需设置的科目 |"SZpx
rS BI'op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4@-tT;$
C{J5:ak
2。会计分录 Ea@0>_U|
ZR}v_]l^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M#'7hm6
kBR=a%kG
借:资产减值损失 _k2R^/9Ct%
gLv+L]BnhH
贷:存货跌价准备 %[p*6&V
]XEyG7D
(2)反冲时:反之即可 '0+I' _(
k2D*`\
D
4.3.4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m"9F'(Sd
ta)gOc)r
R
1.单项比较法。 >j=ZB3y
Z
h.vy SwF"j
2.分类比较法。适用于数量较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_VT{2`|})
F+H]{ss
>
经典例题-3【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02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0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 gGVt( ^
1 7~Pc
A.-0.5 B.0.5 C.2?D.5? l ubsL I
aze#Cn,P}
【答案】B $vXY"-k
s5@BVD'}E
【解析】 MF"*xr v
1yE',9?
(1)甲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额=(10-8)-1=1(万元); ,"`20.Lv
-NwG'
U~
(2)乙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0-2=-2(万元); (10t,n$
]"T157F
(3)丙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8-15)-1.5=1.5(万元); UJ}}H}{
8`*5[ L~~/
(4)200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1-2+1.5=0.5(万元) ;I*t5{
4.3.5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方法 1!1JT;gG^9
eV?%3h.
1.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j-1V,V=
UmVn: a
经典例题-4【单选题】甲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 Qxb.Y}
nN{DO:_o
A.6? B.16? C.26? D.36 #!Cg$6%x9
>k"O3Pc@
【答案】B i\IpS@/{-v
bKS/T^UQ
【解析】 */K[B(G
2@a'n@-
(1)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0.26-0.005)×(1200-400)=204(万元); )isS^O$qH
uN<=v&]q
(2)期末存货应提足的准备额=360×[(1200-400)÷1200]-204=36(万元); c/K#W$ l
fh =R
(3)期末存货已提准备额=30×[(1200-400)÷1200]=20(万元); lD$s, hp
|2^mCL.r
(4)期末存货应计提的准备额=36-20=16(万元)。 t_Eivm-,B
]#M"|iTR
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具体计算如下: GcRH$,<XG
8
siP
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HQ~I?r{Hf
-4QZ/ *
3.结转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co\?
SgE35
28^/By:J
(1)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随同存货一并结转,分录如下: _(f@b1O~
l^R:W#*+U
借:主营业务成本 [Z/P[370
]CP5s5
存货跌价准备 rrU(>jA!
E4Q`)6]0
贷:库存商品 *m"@*O'
^iEf"r
(2)如果是生产领用,可不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待期末一并调整。 ! =21K0~t#
{($m LfC4
(3)如果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方式下结转存货,其对应的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具体处理见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章节。 DH\Ox>b=
wrJQkven-
经典例题-5【2007年单选题】甲公司20×7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7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7年12月31日该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ruagJS)+
;fqp!|J
A.0 B.30万元? C.150万元 D.200万元 ;,U@zB;\%(
\_.'/<aQ
【答案】C? yzfiH4
%rs2{Q2k
【解析】配件是用于生产A产品的,所以应先计算A产品是否减值。单件A产品的成本=12+17=29(万元),单件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7-1.2=27.5(万元),A产品减值。所以配件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单件配件的成本为12万元,单件配件的可变现净值=28.7-17-1.2=10.5(万元),单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2-10.5=1.5(万元),所以100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00×1.5=150(万元)。 eW.qMx#:od
;L87
%P(.
【要点提示】存货的期末减值计提是每年的必考内容,所涉题型以单选题为主,主要从跌价准备的计提额角度进行测试。除此以外,在诸多题型中此内容也是常用的一个知识点,考生应就此内容进行全面掌握。 _~Od G
V
T>-*
4.3.6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m\By%(
Cx
aI@+
盘盈 盘亏 0*:n<T9
当时 处理时 当时 处理时 &S.p%Qe"
借:存货 AIl`>ac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W\<OCD%X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L`M{bRl+1
贷:管理费用 j\KOKvY)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hlyh8=Z6o
贷:存货 KUX6n(u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7a
ENKOg:
借:管理费用(正常损耗) <EyJ $$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TQ_I7Y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Ajhf}zJ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2j$P Y9
Flpl,|n
a
Q +hOW-
9i #,V@
【要点提示】对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进行对比分析掌握,侧重于盘盈盘亏的损益归属方向。 t`&mszd~T
d<?Za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