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7}=e
toC|vn&P
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g_MxG!+(V
ev(E
1.如果存货是产成品、商品等(包括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而且没有销售合同的约定: H~ =;yy
g);.".@"
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销售存货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a~`,zQ -@
X#u< 3<P
2.如果存货是产成品、商品等(包括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且有销售合同的约定: O>arCr=H
wRE2rsXoU
①有销售合同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合同价格-销售存货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AgXUrbOD
K
U;m.{
②无销售合同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一般销售价格(市场销售价格或公允价值)-销售存货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IS }U2d,W
o%73M!-
3.如果存货是用于继续加工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 >tV:QP]Y
&}lRij&`
(1)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销售产成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X\]Dx./
=D?{d{JT
(2)产成品的成本=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存货)的成本+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V?z-Dt C
_zFJ]7Ym.)
→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成本,此时产成品没有发生减值: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存货)按成本计量; !o/;"'&E
o(Ro/U(Wu
→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成本,此时产成品发生减值: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估计售价-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成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其中产成品估计售价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G)y'ex k
hHqsI`7c
①当产成品有销售合同约定时: { :_qa |
R~XNF/QMl
1)产成品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产成品估计售价为合同价格 +Ram%"Zwh
I6F $@
2)产成品数量超过合同订购数量时,超过的部分:产成品估计售价为一般销售价格(市场销售价格或公允价值) DBzF\-
0XrOOYmx
②无合同:产成品估计售价为一般销售价格(市场销售价格或公允价值) SrSm%Dv
F[U0TP@&*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生产的产成品分为有销售合同约定和无销售合同约定两部分时,对应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也要分为有合同部分和无合同部分与产成品对应来判断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是否发生减值,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 fn\&%`U
m}fY5r<<;/
【例题·计算题】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8年年末库存甲原材料、乙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甲原材料、乙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甲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4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甲原材料以外的加工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60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420万元,预计销售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 ^VlPnx8y=
}zV#?;}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计算甲公司2008年度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O6r.q&U
/pnQKy.
【答案】 #+PfrS=
tsqWnz=)
1.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420-18=402(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0-402)-100=-2(万元); JWs?az
I}7=\S/@
2.丙产成品总的生产成本=1000+300=1300(万元), fsVr<m
aOo;~u2-=
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N`i`[ f
e!*%U=[Q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60*80%=852(万元),有合同部分的生产成本=1300*80%=1040(万元),发生减值,甲原材料要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H;
ZlsdO.G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400-60)*20%=268(万元),无合同部分的生产成本=1300*20%=26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无合同部分按照甲原材料的成本1000*20%=200万元计量。 l j*J|%~
lIL{*q(
3.甲原材料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300*80%-60*80%=612(万元),甲原材料有合同部分的成本为1000*80%=8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612)-0=188(万元) I45\xP4i
rlVo}kc7:
综上2008年甲公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88+(-2)=186(万元) DYvg ^b
p9$=."5
【识记要点】 ^,;8ra*h
"
J6aU
①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先判断该材料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的大小,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应当按照其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计量。 $ *^E
+S>}<OE
②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有合同部分和无合同部分要分开计算可变现净值,并与其对应的成本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 (L6*#!Dt
Oe%jV,S |V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 ^5![tTJ
/2PsC*y
计划成本法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内容,比较基础,但很多学友可能印象已经不是很深了,这里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可以很容易地记牢它,我就不再举具体的例子了。 ;
+E@h=?
Ty>g:#bogI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时,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h ^6Yjy
W&(98}oT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B3|r O
6J%+pt[tu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BHBMMjY5
,\RxKSU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cxQ8/0^
#T8$NZA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IKV:J9
L]HYk}oD.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CC rO
HR83{B21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H/ 6GD,0
g$ oe00b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RDu'N
[,fd Nxc8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S4Vv _k-&
Q-GnNT7MB3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r'ydjy
P>t[35/1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Z"fnjH
%L9A6%gr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y"Y o
/RmHG
H!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O/=i'0Xv
/M "E5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KGm"-W
cAE.I$T(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NK@G0p~O
$yx34=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xBC:%kG~#
q:1_D>
这里和实际成本法来对比一下,商业企业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工业企业,购入但尚未入库的材料时: ep<2u
x
L){rv)?="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JDzkv%E^
Q`}n;DV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t\|Th-
X;ZR"YgT
贷: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E@_M|=p&
k+S 6)BQ7U
验收入库时: N|ut^X+|\
o2ndnIL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GBZx@B[TY
THmX=K4=?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k'BLos
1W
9R"bo*RIS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核算方法下使用而已。 .#;;pu7W
z.[ Ok
【识记要点】 nV0"q|0K;
[N/[7Q/y
①“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口诀:借超贷节) gi7As$+E
S{NfU/:
dL
②“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kg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