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CIA 考试经验分享 .G~Y`0
先前因回复一个帖子而受到dmlzzp版主的邀请,希望将自己的考试经验来分享下。虽然很简单的分享,甚至都逃不掉题海与应试的套路,但我还是答应了,也是对自己多年来考试的一次总结。以前在百度知道上也不断的回复一些关于注会考试的问题,但都没有好好的总结,借此机会,希望与广大考友一起分享。 +;|" #
我先说下自己的情况:CPA经历新旧制度考试,历时4年;CIA 考了2年,复习时间仅1个月。 YKV?I
CPA: i
.GJO +K
(1)2008年报考会计+审计,会计67分,审计28分 GX\6J]x=^2
因为会计和审计的联系最大,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两个科目的难易程度,没想到是最难的两门。自己才大四刚毕业,也没有充分做过注会考试的调查。只是在报名的时候,注协的老师推荐中华会计网校的课件。因为是学生,而且第一次接触注会考试,就和同学一起合买了中华会计网校的会计强化班,强调下哦--只是会计的强化班。坚持听完课件,做完应试指南和模拟试题三套就去考试了。考试时间很紧张,最后一题是关于合并报表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下笔的手都在发抖。没想到竟然pass了,pass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平时的基础底子,对会计业务的理解程度。 |H%[tkW6c
至于审计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总结了下主要原因是:没理解审计的真正意义所在,教材都没有看完,看到后面的审计报告就看不下去,感觉书本上说得云里雾里,而且全是自己看书做题,没有方向性,更不知道审计是要白纸黑字自己写出来的。考试的时候感觉好像在书上都看过了,就是写不出来,就这样考场当成了练笔。 Ui43 &B
(2)2009年报考旧制度下的其余四门:审计54分,财管66分,税法77分,经济法63分 cmu| d
适逢注会考试制度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有机会考旧制度的四门,是人都会去拼的,而且当时自己正好在读研,正好有时间复习,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注会复习上,几乎早上7点开始看书,晚上11点回宿舍,中间除午休吃饭,上课时间也花的不多。可以说,有时间看书是最好最充足的准备。但各个科目仍有其复习的特点。 ,jc')#]9B
我是理工科脑子,所以非常喜欢计算题。会计和财管正是需要计算的,对我来说就会感觉比较简单,考试时把握也比较大。首先补充下会计的复习思路: |3SM
会计:掌握会计的逻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样的会计等式是基础,然后理解会计业务的实质,对应哪个会计科目。跟着课件的老师边看书边做题。建议听完课件后翻一遍书,是对知识的全面巩固,再做题是对自己掌握程度的测验,才能查漏补缺。至于课件,推荐中华会计网校(以下简称“中华”)的徐经长老师,讲课的思路很清晰,对理解很有帮助。考试的难点在于合并、长投这块,如果一遍不清楚就听两遍,两遍不清楚听三遍,直到弄明白为止,这个肯定会考的。 d&x #9ka
财务管理:考试特点就是公式多,计算量大,多记多背多做题。课件推荐中华的陈华亭。虽然我当时听的是中华的另一位老师,也讲得不错的。因为我只听强化班,陈老师是讲基础班的。所以一些基础不是很好的考友可以选择陈老师的课件,逻辑很清楚。 ,|lDR@
战略管理:因为旧制度下的考试通过财管,这科是免的。但在准备综合的时候,还是看的。,感觉讲得还不错的。战略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但内容少,目前来看,难度也就与经济法齐平,甚至还简单点。 tSf$`4
税法:考试特点是记忆的小知识点较多,各种情况适用什么样的税率,哪一级的都要自己记住。但税法也有很多的计算。所以,税法到底是理科还是文科一直是有争议的。我的理解是,理科的偏重于做题,文科偏重于看书记忆。而税法是两者兼而有之。课件推荐中华的叶青老师,有技巧的记忆,让我感觉学完税法这本书很,分数也考得比较高,是我考试时剩余时间最多的,有几科都勉强赶完,而这科却还有1h时间复核前面做过的考题! Kwmtt
经济法:公认最简单的一科,但作为弱项,不可轻视。经咨询,都说的老师讲得非常好。预习的时候我也听过中华的课件,就是念书,很枯燥。所以我就选择了郭守杰。可以这么说,当时8月底考试,我是在6月才开始第一遍翻书,当时是4门同时复习。时间有限,但最后2个月的时间,基本每天还是要划出2~3小时的时候来看经济法,跟着郭的思路,就看过关一上面的知识点,从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一路走下来,扔掉教材同样可以pass!我想文科底子好的朋友可以花更少的时间考得更好。 {n'+P3\T:
审计:这是我最痛心的一门。因为会计过了,很相信中华的课件。也因为第一年没看完书就去考试,第二年更有体会。所以继续跟中华的走。到考前半个月的时候,书也翻了几遍了,题也做完了,但总感觉没掌握透,很吃力,想换听课件可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就想碰运气了。可惜没有通过。 9[@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