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项选择题的设计特点
REh"/d (1)题目的覆盖面宽,难度加大。
E{,Wp
U k79OMf
<v 2007年单项选择题共设计了20个,每个1分,共计20分,涉及15章的内容,章节的覆盖面较宽;在题目的设计上具有一定难度,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将一个完整计算链条集中于最后一环进行测试,提高了计算复杂性,比如测试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的后续折旧计算,其间涉及到更新改造后固定资产新原价的计算、新折旧指标的推算及最终后续折旧额的计算。类似的还有权益法下投资产生的利润影响额的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的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某时点账面价值的计算等。
-H60T,o
(2)体现新准则的变化
bpY*;o$~ 2007年教材根据新准则作了大规模调整,作为基础知识的测试题型,单项选择题考点也就向新准则有所倾斜,在这20个单项选择题中有关总论、存货、固定资产及收入等测试内容的8个题目选材于教材未调整内容,其余12个均为新修定或新增内容。
)G2Bx+Z;L (3)更为强化实务操作能力
#Pd9i5~N 2007年的试卷中单项选择题有12个计算、8个理论判定,计算类占60%的份额,这说明此科目在计算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h4n~V:nNm (二)多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C}`|EA 1. 2007年CPA会计实务多项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表
Ftyxz&-4$p 2。多项选择题的设计特点
>FeCa
hFn 多项选择题以理论的理解及实务应用为主要测试点,对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要求很高。
N!7?D'y
更注重某个会计核算项目的界定
OsOfo({I_ 在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上,此类指标界定方式是一个常见模式,较为规范的提问方式是:
Ifp8oL? S; 下列。。。事项中,属于。。。的是( )。
z^wod 2007年此类题目有五个,约占此类题目的50%。主要测试内容如下:利得的辨析、关联方关系的辨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会计政策变更的界定及合并范围的确认。这种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基础知识点的测试倾向,着力于基础知识的辨析。
O}C*weU 2.理论或实务操作的正误判断
\>\ERVEd 在多项选择题的设计上,正误判定是一个常见模式,较为规范的提问方式有:
b0}dy\dnQ 下列交易或事项中,符合(或有违)会计制度(或某特定准则)的是( )。
X[/7vSqZ@w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将书中所有的知识点或某特定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具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2007年此类题目设计了4个,占了此类题目的33%。即有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论断的正误判断、针对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中涉及“资本公积”的论断进行正误判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正误判定及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论断的正误判定。
`"~GqFwy~ 3.某核算指标影响因素的分析
&tUX( 在多项选择题中,另一种常见模式是归集或辨认造成某关键核算指标变动的理论要素或具体业务。此类题目常见的模式有:权益法下投资账面价值波动的因素分析、投资收益的界定、影响资产成本的税金界定、营业外收支的界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界定、非货币性交易的界定、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分析及确定业务分部的因素分析、财务费用的归属认定、引起年初未分配利润变动的业务辨析和合并范围的确认等等。
N(i.E5&9 此类题目在2007年的多项选择题中仅设计了一个,即存货成本构成要素的判定。此类组题方式是一种常见模式。
GYtgw9 "Y (三)客观题常见知识点设计
g8/ ,E-u 1.第一章《总论》
NP3
e^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
=Fe4-B?I ①具体包括哪些原则?
1TEKq#t;y ②重点把握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
q"269W: (2)资产的确认,即辨认是否够格确认为资产。
$mT)<N ;w (3)收入的确认,即辨认是否够格确认为收入。
3B]E2 2.第二章《货币资金》
y /vc\e (1)现金使用的范围的界定;
n:a~=^IV (2)现金长短款的会计处理。
+6: 3。第三章《金融资产》
e6*,MnqBh (1)金融资产的界定;
JV,h1/a("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出现,重点计算最终出售时投资收益的金额计算,因为这是该资产计算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
QU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