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B2
`z- 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有下面二种: X `F>kp1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持股比例达到50%以上 t{`krs``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持股比例小于20%。 )d|s$l$?7 控制: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Fw#1?/K~ 1.假定被投资单位实现了净利润,如用权益法核算,则投资企业的净利润会增加,增加了股东大会一开会,就有可能会导致超分配,实现利润了,讨论后分掉,其实这一部份钱还没过来。2.个别报表上用成本法核算,等到合并报表上调整为权益法,合并报表上的权益法用的是购买法的权益法,不是完全权益法,现在要求个别账上报表上的用完全权益法,是在购买法的基础上消除内部交易,而合并报表上内部交易本来是要消除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按完全权益法进行调整,调了还要冲掉,所以合并报表上成本法改权益法只是用购买法,不考虑内部交易,就是因被投资单位的报表反应的所有者权益的数字里面没有把内部交易消除,那长期股权投资想抵销,也不能消除,消除了抵不平了,还得回来。 X|}Q4T` Q~KzcB< 注意:对成本法的后续计量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就是发放股票股利时需做会计处理,判断此股利是进投资收益还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 ZzP&Zrm 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一般不动,下面几种情况变动: bh3yH>Zns 1. 追加或收回投资应调整成本。 SN[ar&I 2.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当期投资收益,仅限于投资之后所赚的,如果分的是投资以前已经存在的,要冲成本。一般情况下,投资当年分得的股利或利润都是之前的,要冲成本。以后年度的,按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投资以后至上年未止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净利润的,按持股比例应享有的部份,作为成本的收回。
E*s _Y 做题步骤: b%0@nu4 1. 应收股利:按宣告分派的股利×持股比例 +Z]
}ce
u" 2. 长期股权投资:先计算应收股利累积数,即投资之后宣告的都要加起来,再和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比较(指截止到上年未的)。 :z%Zur+n c 应收股利累积数>投资方应得累积数,余额就是累积冲减投资成本。如10>7,总数冲减3,不是发生额,如原来冲5,那现在恢复2。要先决定累计冲减数,再看之前的。 u EERNo& 应收股利累积数≤投资方应得累积数,就不冲成本了,是投资后赚的,是收益,把原来的恢复即可。 S9'Xsh 3.,投资收益:倒挤出来的。 0vMKyT3 c 会计处理: c}H}fyu%n 借:应收股利
u_FN'p=. 贷:投资收益 sI{?4k 长期股权投资(借或贷) |
su\`E&0V+ 权益法 RPjw12Ly :u)Qs#'29 |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20%≤持股比例≤50% 核算原则: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投资企业就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减少,投资企业就调减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提示:一项投资进行初始计量的时候可以先不用考虑以后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后续计量。如果以后用成本法后续计量那么初始投资成本不用调整,如果采用权益法的话要和取得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进行比较调整,调整初始入账成本。 | 会计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