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大激励范畴 ;gMh]$|"
}gW}Vr <
股东-经理人冲突,债权人-股东冲突。消费者-公司冲突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命题(爱默瑞芬尼特,1999),股东-经理人冲突是最受到重视的,现代企业较为普遍地通过管理合约实施“股票期权”“业绩股票”等激励方式来化解这一冲突,激励以使经营者的报酬与长期绩效相联系为基础,使经营者着眼于实现企业长期化的利益,从而较好地协调了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服务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 ;9PM?Iy[
UH.cn|R
而对于求解这些基本命题的财务安排已超越了传统财务的范畴,在相当程度上依靠财务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形成两大激励范畴: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 %yMzgk[u
uJOW%|ZN`
财务激励以企业财务主体涉及的利益关系方为激励对象,以财务利益为激励诱因,并通过一定的财务安排,诱导利益相关方实现既定的企业财务目标或管理目标。而财务激励之外即为非财务激励范畴。两相比较,财务激励具备了明显的财务职能管理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财务激励属于价值性激励,通用性强。激励的作用面很广泛,影响深远等方面。基于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特点,财务激励主要通过价值诱导因素发挥作用,并借助于财务管理和财务制度两个层面的安排,以实现协调财务主体与其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及优化企业理财环境和激励企业各层次人力资源等特定的激励目标并提高企业绩效。期股和期权就是价值(或财务利益)诱因,通过特定的财务安排,为被激励对象提供特定的财务利益,对各种被激励对象的可接受性很强,使得激励效果特别显著,而且激励作用的影响长期化。而非财务激励提供的诱因是财务利益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提升、声誉等,行政激励和心理激励等即是典型的非财务激励。[1]它具有专用性强,只在某项职能管理(如生产管理)中发挥作用,适用范围窄,作用效果重在短期内等特点。譬如,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人事管理中,可以用到非财务激励方法,通过参与管理或工作丰富化等激励方式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但无法对所有的员工以及在所有的职能管理中都起作用。 eI}VH BAz
h0
Sf=[>z
因此可见,财务激励以其激励作用方式、激励效果等特征在管理激励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区别于行政激励、心理激励等非财务激励,财务激励和非财务激励共同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形成两大激励范畴。
m#nxw
qj6`nbZ{va
二、财务激励的两层作用探析 Xu_<4
g,:Nzb
财务激励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主要通过管理激励和制度激励两个层面来实现,其中又有许多具体的财务激励策略和财务激励制度安排。 v/czW\z
4cQ5E9
(一)财务管理激励作用 K*Jty
y}r
h
2%:;phH
这分别体现在筹资、营运资产的管理、股利分配和预算管理等企业财务活动之中。 C'._}\nX
Z ~(XyaN
在筹资中,财务激励首先集中体现在激励性融资工具的运用上,比如可转换债券的运用。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证券投资工具,风险投资者可以利用它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并获得较高的收益,[2]即通过债券的优先求偿权可以保证其投资的回收,或以企业的良好的成长性引导投资者行权从而由债权人变成股东。又如,普通优先股,参与优先股等也是具有典型财务激励意义的筹资方式,其特殊的利益保障合约条款使其成为确保股东利益和增加股票自身吸引力的激励性融资工具。其次,融资产生的货币资本结构对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如股权一债务比率的变动对经理层改进业绩的影响,以及债务融资发出的市场信号的激励作用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货币资本融资结构的财务激励功能。[3] x3s^u~C)(w
{K9E% ,w
在日常的营运资产管理中,也存在大量的策略性财务激励安排。[4]如在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存货管理中,信用政策就是一项基于商业信用的财务激励的安排。正如在折扣期内付款给予现金折扣这样的财务利益诱导设计就是典型的财务激励的产物。在存货管理中,借助于对处于业务链上下游的商业伙伴和客户实施充分有效的财务激励,则可以润滑企业与商业伙伴、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因此获得源于财务激励的良好的财务关系,可实现持续地获取客户的商业信用。提高资金运动的速度和质量。 V)2_T!e%*
m=MT`-:
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财务预算作为工作任务和绩效评估、奖酬的依据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行为努力具有很强的财务激励效应,尤其在预算的执行中责任会计很好地体现了财务激励与约束效应。而预算制度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财务激励安排,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努力建立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激励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5] pNlisS
M: "ci;*$
企业的股利政策也相当程度上借助于财务激励来协调企业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激励是企业的股利政策有效作用的重要手段。实际上,不同的股利政策都提供了不同的财务利益诱因,如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通过向投资者提供稳定的或可增长的财务利益等诱因,实现诱导投资者认同公司股利政策并维持对公司投资信心的激励目标。如股票股利方式就是以未来企业股东财富的增加为诱因而诱导广大中小股东进行再投资,是一种财务激励策略。
gn"&/M9E
yU|ji?)e
此外,在并购等资本经营中也存在财务激励安排,如收购方在设计收购方式时往往充分考虑给予被收购方以及被收购方的利益相关方以一定的财务利益,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和消除被收购方的敌意,嗣这种并购中的财务激励安排可使得收购双方实现互利双赢。在TCL集团合并吸收TCL通讯的运作过程中,对于TCL通讯的其他股东施以较高的换股比例,从而通过让渡经济利益的财务激励安排使这些股东趋于支持并购方案,使TCL集团实现成功的“合并吸收+IPO”。[7]而对于管理层收购(MBO)而言,则是通过大幅度提高管理层的个人财富变动与股东财富变动的比率,从而对管理层产生强大的财务激励效应,使管理层在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uvbQ.l_t
}BJ1#<
(二)财务制度激励作用
j>*SJtq7
$ t $f1?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要调节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实现“激励相容”即每个组织成员的自利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组织目标相一致,最根本的方法是要遵循“利益关系原则”改革约束人们行为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规则。[8]具体到企业财务上,要实现“激励相容”,主要是通过完善多层面的具有“激励相容”特征的财务制度安排来实现。 g8+,wSE
4QFOO
sNp
第一层面是公司治理中的财务激励安排。公司治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设计出合理的经营者报酬计划等制度安排,使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减少到最小。[9]董事会下属的薪酬委员会负责公司薪酬分配和总体报酬计划,在企业报偿计划中,通过员工薪酬分配和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的安排来实现激励相容。财务诱因的提供往往比财务控制与监督中的责任追究制度更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而企业报偿计划的财务激励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企业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财务激励制度安排的介入有机地协调了出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其借助于财务利益诱因。可以使他们在利益共享共生的基础上为同一企业目标长期合作,从而实现“激励相容”。 <~M9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