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f* +eu@
q- U/JC
(一)资产 Z+zx*(X
Z#n!=kTTm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O<@S,/Q4
(c{<JYEC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oZ)\Ya=
!9$xfg}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
LS$:%i4
r%*UU4xvB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AWp{n
GzJ("RE0)v
资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二种观点: ~S\Ee 2e>
l'_P]@*
①未消逝成本观 R\L0
HzW`j"\
美国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1940年《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消耗的成本为资产,将企业资产概括为“未消逝的成本”。 KUr}?sdz
) o)k~6uT
② 未来经济利益观 C+iIvRYC
a<Ru )Q?=
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财务报表的要素》认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是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的或者加上控制的”。 $oefG}h2
\'rh7!v-u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ahS<?tC
wKjL}1.k
在制定新准则中,我国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观,因为未来经济利益观动态地研究资产的特性,从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的功能的角度去考察资产的实质,这种表述完整而准确地诠释了资产的实质——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t@a2@dX|
yq3i=R
B(
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JN{.-k4Ha
1:3I G=
(二)负债 MX=mGfoa
|@J:A!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CM ; r\,o
-ejH%CT
(三)所有者权益 hFDY2Cp]D
63ig!-9F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净资产)。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R0kCF`
ryd*Ha">I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ux?wa+
vJX3fE}F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应注意的是,新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L*2YA
IG
*x^W`i
(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8QQB
Ig&=(Kmr
(2)利得和损失有两个去向: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列示在利润表中;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前者如出售固定资产,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后者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Q4gsOxP
99'e)[\
(四)收入 ZDVz+L|p
L-7?: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一定应与日常活动相联系,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 0]tr&BLl*
R %QgOz3`
(五)费用 /cPezX
p[E}:kak_-
[4V{~`sF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v]EXV3
JLS|G?#0
(六)利润 SxC
7*bUy)UZ
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