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假设 fe7DS)U
wsAijHjJI!
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只有确定了空间范围,才能提供恰当的信息。 UE
K$
F/U38[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如固定资产(建筑物)可以按照30年计提折旧。 CChCxB
,dSP%?vV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p"o_0{8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月报、季报、半年报。 C%;J9(r
cfUG)-]P~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货币计量为假设,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交易、事项。 #<gD@Jyb u
但是,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例如,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也很重要,为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 )X5en=[)O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co`t.
d1n*wVl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v= */e
_rfGn,@BH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八个要求: !z?;L_Lb
NZt
8L?
1.可靠性:信息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hD+
7A4_b8
n]snD1?KX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有关。 ~\[\S!"
XV:icY
如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就比历史成本要高。 @M8vPH
_sC
kBDl-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Gcd'- 1
17@#"uT0
4.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
K)
{\wV="
|f<-lB[k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应注意二点:(1)一般情况下,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只有在二者不一致时才采用“实质重于形式”。(2)实质重于形式的典型运用有:融资租赁、售后回购、关联方关系确定等。 c~{)vL0K
|9fGn@-
6.重要性:重要的应该单独反映;不重要的可以简化处理。 ;8>
TD&]{
[E4#|w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a29rD$
ff.;6R\
注意,谨慎性的应用并不是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不应该计提的减值准备,根据调节利润的需要而故意多提或少提),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1g bqHxWI
[Z{0
|NR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Zh3hCxXa
Q*l_QnfG
提醒:八个质量要求的排列顺序不能变,越前面的越重要。 9{XC9\~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