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要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税务部门,就是要不断推进和谐税收的建设。 -9*WQU9R  
 2*L/c-  
  一、建设和谐税收的重要意义 rWs5s!l,  
 VfcQibm  
  (一)建设和谐税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财力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法律法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税收征管筹集财政收入,参与社会收入分配,可以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可以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等。因此,和谐税收建设得如何,税收征纳关系怎样,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 nm-Y?!J  
 GDB>!ukg  
  (二)建设和谐税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各种重大税收关系问题。包括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税收与社会和谐发展、依法治税与优质服务共同发展、税收事业与税务人员全面发展等问题。税收事业的全面发展,必然涉及和谐税收问题。 )x7hhEk=^  
 9h(hx7]  
  (三)建设和谐税收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1年以来,江西省国税系统坚持夯基础,抓改革,在探索税收事业发展规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发展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树立起科学的税收发展观。深化以重组税收业务、调整征管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应用综合征管软件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以“四基”为主要内容、“五好”为标准的基层建设;推行以能定级、以岗定责、岗能匹配、绩酬挂钩、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单位税务人员能级管理;借鉴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设计《质量指标体系》、制定《管理工作标准》、编写《岗位操作规范》,构建起科学的税收质量管理体系。江西国税已初步搭建起一个新的、高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要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就得不失时机地解决制度变革、利益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不和谐问题。 L  K~,  
 ZtLn*M  
  二、建设和谐税收的内涵 /_a *C.a6  
 <"+C<[n.  
  (一)公正执法。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税收政策,落实好国家制定的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发展、救灾防疫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切实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销售农产品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既不“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也不能有税不收。切实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办事,避免因税收执法不当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JAz;_wS(k  
 ,h._iO)I^  
  (二)诚信服务。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健康良好的征纳关系。坚持税法公开、透明,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税,促使市场主体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平等竞争,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最优。方便纳税人办税,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正确及时履行纳税义务,满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增强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为纳税人提供法制、公平、高效的税收环境。 M<srJ8|'  
 K)@}Ok"#\4  
  (三)科学管理。按照依法、求实、效能、规范设置税务机构的原则,适当压缩征管机构的层次和数量,形成“扁平化” 的组织结构,减少执法主体,实现征管机构的集约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征管工作,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实现税收管理制度的标准化。按照精确、细致、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税收管理基础工作,实现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iP%=Wo.  
 _MEv*Q@o  
  (四)廉洁奉公。坚持廉政教育先行,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深化税收改革,完善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为反腐倡廉提供制度保证。加强监督制约,规范税收权力正确行使。治理党风政风的突出问题,严厉惩处违法违纪人员,建立和完善符合新时期税收工作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从政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