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学习中,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会计期间与折旧期间不同会对折旧额有影响。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并不一定都是于年初开始计提折旧的,企业在计算折旧额时首先注意区分会计期间和折旧期间,这二者所指的期间不一定相同。折旧期间指的是开始计提折旧时依次顺延的年限,比如从2008年3月开始计提折旧,对于折旧而言的第一年是2008年3月~2009年2月;而会计期间在我国通常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35U]s@v
\#>T~.Y7K
其次应当注意不同的折旧方法的计算,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下面通过分别介绍每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来说明计提折旧时应当注意的内容。 3^Q]j^e4Ny
m/@<c'i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各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也可是月数)。即使折旧年度与会计年限不一致,这种方法下计算出来各期折旧额是一致的。 fS"Hr 0
ph#tgLJ
「例1」甲企业有一厂房,原值为300 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为5 000元,厂房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该厂房的年折旧额。 'D%w|Pe?Q
!QT'L,_
「分析」年折旧额=(300 000-5 000)÷10=29 500(元)。 cn-
nj]
Izv+i*(dl
此方法与平均年限法类似,如果工作量均衡,会计期间与折旧期间计算的折旧额一致。 DS%\SrC
5zIAhg@o:q
(2)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I6s3+x;O
6Vbzd0dk
「例2」乙企业有一辆专门用于运货的卡车,原值为30 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300 000公里(假设报废时无净残值),本月行驶3 000公里,要求计算该卡车的月折旧额。 6Kj'ZyVL
Y&^ P"Dw
「分析」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30 000/300 000=0.1(元/公里) J-<^P5
G5,~Z&}YS
本月折旧额=3 000×0.1=300(元)。 4
8{vE3JY
\6 93kQ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SAU4xjo
wHem5E
由于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在确定折旧率时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因素,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
A9%UhV
)Y8",Ig
①由于每年的折旧额是递减的,因而可能出现某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所提折旧额小于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当这一情况在某一折旧年度出现时,应改换为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6I)|^Z
7 uarh!
②各年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不能小于预计净残值。避免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在可能出现此现象的那一年转换为直线法,即,将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其差额在剩余的使用年限中平均摊销。 "aFhkPdWn
wCHR7X0*b
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采用简化的办法,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两年转换成直线法。 {q3H5csFq
N7s'6(`=X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下计算出来的折旧额每期都是不同的,所以当会计年度与折旧年度不一致时,就不能直接将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出来的每期折旧额直接作为资产使用中的会计年度的年折旧额了。 tWdhDt8$&
B<~U3b
「例3」华兴公司购入不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2006年3月31日,该设备投入使用,支付的总价款为860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08年3月31日,因调整经营方向,将该设备出售。 P\&! ]
o1/lZm{\~n
要求:计算该设备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C. yF)Ql
P N*JR
「分析」由于会计年度与折旧年度不同,本题中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出来的每年折旧额分别是:从2006年4月~2007年3月是第一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从2007年4月~2008年3月是第二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所以2007年的折旧额包括两部分:一是2007年的前3个月的折旧(即第一个折旧年度的后3个月的折旧额),二是2007年的后9个月的折旧(即第二个折旧年度的前9个月的折旧额)。 l6u&5[C
L}yyaM)
2006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40%×9/12=258(万元) ,JEbd1Uf
O`$#Pg
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40%×3/12+(860-860×40%)×40%×9/12=240.8(万元) cFagz* !
fN
"tA
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344)×40%×3/12=51.6(万元) cM_Fp
Ji;mHFZ*FU
对于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也可以这样分析: M@thI%lR
$y?k[Y-~
第一个折旧年度折旧额(2006年4月~2007年3月)=860×40%=344(万元) NA.1QQ;e
CZEW-PIhj
第二个折旧年度折旧额(2007年4月~2008年3月)=(860-344)×40%=206.4(万元) {R^'=(YFy
o_Si mJFK
那么,2007年计提的折旧额=(344/12×3)+(206.4/12×9)=240.8(万元) SjEdy
N#
yxBUj*3
(4)年数总和法是按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e2C<PGUUB
)=Q)BN[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 CWO=0_>2
K+T.o6+
或者: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60Z]M+8y8
\NqEw@91B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w18RA#Zo/
Y?#i{ixX6n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R1-k3;v^
.]|Zf!>}s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的折旧额。 IOK}+C0e
G5tday~3
「例4」丁企业在2008年3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资产原值为3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要求计算2008年和2009年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111D3
h~7,`
fo
「分析」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同时要注意折旧年限的一年与会计期间的一年并不相同。 B/"2.,
D^Ys)- d
该固定资产在2008年3月购入,固定资产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2个月开始计提折旧,因此2008年计提折旧的期间是4月~12月,共9个月。 `Vq`z]}
s^T+5E&}
2008年计提的折旧额为:300×(1-5%)×5/15×9/12=71.25(万元) q
XXGF_Q
WjMS5^ _
2009年计提的折旧额中1~3月份属于折旧年限第一年,9~12月份属于折旧年限第二年,因此对于2009年的折旧额计算应当分段计算: A{<xc[w;p
PzY)"]g
1~3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5/15×3/12=23.75(万元); E-1"+p
(}:C+p
'I
4~12月份计提折旧额=300×(1-5%)×4/15×9/12=57(万元); }xlKonk
QT#6'>&7-b
2009年计提折旧额为=23.75+57=80.75(万元)。 +[m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