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律行为 pkn^K+<n,
法律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i=gZ8Q=H
` g]
(一) 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 K7RAmX
I\mF dE
根据《民法通则》55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包括三个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即民事法律行为须有合法性。 ?Lg(,-:
*~^6
3Nx!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zy,SL
|6:
t /+;#-
不要求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等纯获利的民事行为有效。对于法人,其超出经营范围的行为,除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禁止经营以外,超出经营范围的行为也是有效的。 3x[Cpg
,
yx]9rD1cz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 : B^"V\WE
U,#~9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Q4u.v,sE
2^o7 ^S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10—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1iF=~@Nz_
tj13!Cc}e`
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者16—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Tdi^P}i_
^ptybVo
2、意思表示真实 ~Gfytn9x.;
ng%[yY
真实的意思表示体现为两个方面:一、自愿,即任何人不得强迫;二、真实,即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外在意思表示一致。 -EiTP:A
]rv\sD`[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指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的授权性或任意性规定以规避法律。不违反公共利益即不违反公共秩序,不破坏善良风俗。 H!IVbL`a{
,6>3aD1w~q
(二)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r!Eh}0bL
c1Ks{%iA
1、附条件的法律行为。①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已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②是不确定的事实;③是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而非法定的事实;④是合法的事实;⑤所限制的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
|3]/CrR_
F vkyp
"W3
2、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所附期限是必然到来的事实。 aC,adNub
m'"r<]pB*4
【解释】所附的条件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但所附的期限必然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