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78阅读
  • 0回复

会计发展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ilihuang
 
发帖
926
学分
1780
经验
0
精华
6500
金币
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9-02-03
— 本帖被 阿文哥 从 灌水灌成海 移动到本区(2012-05-04) —
古代会计阶段 0 ]K\G55  
gbf2t y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 3X|7 R  
ct o+W}k  
  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 kD"BsL*6!  
e *9c33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 Hg[g{A_G[  
/w[B,_ZKTk  
  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 cl\Gh  
={'*C7K)oK  
  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 Q#gzk%jL@  
$4YyZ!_.@  
  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Ebk9[=  
4DLp +6zP  
  近 代 会 计 Jeb"t1.$  
*,x-}%X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253Q!f  
~%gO+qD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x{'3eJ^8  
[B0]%!hFw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F R57F(31  
BIJlU(aF  
  1.折旧的思想 rHSA5.[1P  
J~jxmh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HC[LM  
TK! D=M  
  2.划分资本与收益 fS@V`"O6  
HLL:nczj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D6Q6yNE  
\+9~\eeXb  
  3.成本会计 E\$7tXQK6  
>0XB7sC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f52*s#4}  
aB $xQ|~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YZ0y_it)  
pwIu;:O!?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Jm#mC  
Q85Y6',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jBI*WzR  
dGc<{sQzB  
  现 代 会 计 K-<kp!v  
#E'aa'P}  
  “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 F ] qX}  
wO-](3A-8P  
  公认会计准则 \c1NIuJR  
L!>EW0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Hyn*O)q!  
vG2&qjY1  
  (1)利润必须实现; {J[5 {]Je[  
U %,K8u|WH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C1*`"Jb&  
R3dt-v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L_~vPp  
P}2waJe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V2 `t'  
E0lro+'lS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mh$Nwr/W:  
_T^+BUw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G.F'  
_=g;K+%fb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 Q>QES-.l  
e/J|wM9Ak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 `A0trC3  
)a;ou>u  
  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9EShz!  
Cju%CE3a  
  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K}KgCJ3  
&pk&8_=f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E3329t|'  
VNggDKS~K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GW~|S\C  
S!JwF&EW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