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与全球制造业复苏高端研讨会15日在京召开,众多权威人士纷纷在会上表示,“中国制造”正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考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已刻不容缓。 S{Er?0wm.R
“中国制造”面临双重压力 ^$t7+g
在当天的会议上,新华社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周树春表示,由于中国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初期,可以预见未来十到二十年,制造业仍是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 H/Llj.-jg
他同时表示,如果把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叠加在这样一个发展目标之上,就会发现中国制造业所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巨大、十分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外需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的压力,最近的美国、欧洲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相对于今年上半年以来的经济快速扩张趋势,全球经济复苏的动能有所减弱;其次,为实现自身经济复苏,各经济体普遍更加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美英等国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口号,另一方面来自印度、越南等国家的竞争趋于剧烈。 23h
%
<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也表示,在高端(被美英)挤压,低端(被印度越南等)替代的双重压力下,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的时代已经过去。 8jyG"%WO
创新不足制约发展 @r?Uua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新一轮制造业国际格局变迁的背景下,依靠科技创新进行全球战略布局,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s>^dxF!+
马晓河认为,进行“中国制造”的升级,首先要认识“中国制造”自身的问题。产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度依赖高投入,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 9
~ l
hsH
马晓河说,“有人说中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就像一个微笑型曲线一样,一端是研发、专利、品牌标准制定,另一端是市场营销、服务,下面是加工制造,中国制造业的大量企业就集中在中间。” /z}~zO
他表示,“中国制造”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出口产品里面自主品牌占的比例非常低,缺乏一些著名的国际品牌。 /tUy3myJ
“中国目前现在世界上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缺乏两大体系。一个是像索尼、丰田、本田、通用这种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的体系;另一个是像沃尔玛这样的国际物流体系。” :rg5Kt&
企业创新将获支持 B9wPU1
对于“中国制造”的以上“症状”,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支持企业创新是最有效的“药方”。 X$yN_7|+
周树春表示,“从全球制造业经历的历次转移轨迹可以看出,每次大转移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得以实现,每次大转移都伴随着作为跨时代标志的重大发明和重大创造。” z`\F@pX%wC
科技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进一步提出,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j0Tfdxy
赵刚说,“历史证明,科研院所和大学只是提出人才和知识创新,真正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从我们国家的通信业、汽车等等行业来看,技术创新真正形成成果的都是靠企业完成。” G#?Sfn O0
马晓河表示,“国家要建立支持企业创新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对创新企业的融资支持、市场开拓支持,甚至是财税政策支持,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 )HvnoU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