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银行业的对内开放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Q p-
境外投资者通过低价入股国有银行狂赚1万亿,这个数据让张宏良先生流泪,不过,如果加上在香港低价上市的垄断型公司的利润,其赚的钱应在10000亿以上。 T{:8,CiW
支持向外资借助改革力量的观点是,外资不是活雷锋,他们进来既获得了收益,也使中国银行业开始了真正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化改革,也使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更高的估值,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L;h|Sk]{
很少能听到比这更自欺欺人的说法。中国银行业在引进外资之后,到底收获了什么? InA=ty]"_U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了。不过,与其说这是外资的贡献,不如说主要是财政部和汇金公司的贡献。引进战略投资者几乎没有补足资本金的作用。工商银行获注资数千亿人民币,而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不同的是,后三者获得了高额的收益,而给工商银行注资虽然使汇金等公司获得了不菲收益,却并未体现在纳税人身上。 rHiBW!
银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提高了。他们估值的提高主要体现在A股市场,虽然近期A股与H股价差有所缩小,工商银行从8月中旬的57%下降至39%,但差距仍然不小,如果加上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比例,则H股折价率更高。可以很明确地说,是A股市场的封闭式溢价、人民币升值、垄断经营、资本市场交叉持股等使工商银行等银行获得市值世界第一的头衔,与此同时,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8倍以上。 Y6G`p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起步。从某个层面来说,确实如此。这些银行在竭力争取在境外开疆拓土设立或者通过并购的方式设分支机构。但无可否认,获得中国经济增长高收益才是银行的生财之道,他们享受占业务70%-80%以上权重的利差,以及第三方存管、托管等中间收益。事实上,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9%左右,银行目前急行军式的贷款风险将会暴露无遗。无需重复的事实是,许多国有银行的董事会缺乏人事支配权,银行内部建立以业务为条线的事业部制等体制仍然如一团乱麻。有银行内部人士称,花旗等金融机构的理念与组织结构确实先进,但要运用到中资银行,恐怕现在还只是纸上谈兵。 I
>aKa
银行的改革路径在验证一条以开放促改革的路线能否成功,现在看来问题很大,只有对外开放而缺乏对内开放的市场,无法改造内部的行政土壤、形成竞争环境、改变漠视境内投资者利益的不良文化。 G,!{Q''w
在境外上市可以形成硬性约束,不过,只靠外部硬性约束并不是建立市场体制的保证,实际上,境外投资者可能强化垄断,以便从中资银行身上收获更多的红利,剪下更多的羊毛。 \&/V p`
市场化并不只是并购游戏,也不是股权激励,其实质是一种竞争体制,所有的一切组织架构都围绕竞争而来。但这些银行恰恰缺乏对于竞争的本质理解。 <
c%
内资银行到目前都无法形成准确的估价体系,市场上价高者得的理论在此被内资银行引入先进技术等多重目标解构,但是,如果我们连市场最基本的理念都无法坚守,谁又能相信,这是一个正在往市场化方向进军的机构?境内市场机构由于种种原因被排除出了主要投资者群体之外,可以看得见的好处是,各方利益获得平衡。如深发展的一屁股烂帐随着股价的节节攀升而烟消云散。 H7FOf[3'
国有商业银行之后,是大批的城市商业银行,他们仍然无法摆脱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窠臼。 CT?4A1[aD
中国最市场化的银行招商银行,没有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说明外资与市场化并非同义语。鉴于金融战争的节节失利,对内开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G4rd<V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