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yx!4
一、会计的三个作用(了解一下就行) b35fs]}u-6
1、向企业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决策 Qry@
s5
2、向经济责任考核工作提供会计信息
>^O7
3、向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Yz9owe8}[
e.g.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要提供给银行(企业外部的债权人)、董事会(经济责任考核部门)和总经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nF}vw |r>x
二、四个会计前提(也是了解内容,可能性几乎没有) ^23~ZHu
1、会计主体: 5f
rX
明确会计主体的目的:A、划定经济业务空间范围。B、选择会计处理立场。C、区分会计主体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 ~kV/!=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 b8H{8{wi|
①、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 \wmN
②、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 0RzEY!9g+
2、持续经营:历史成本、折旧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 W
PC]%:L"
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 ,S\CC{!
3、会计分期: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 6}'
4、货币计量 a1+oj7
我国一般企业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一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 1l9G[o
*
三、十三条会计原则:(一定会有客观题出现,要非常熟练掌握) "mo?*
a$Sk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g/4[N{Xf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xycJ`N
①、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强调合法性)。客观性是会计核算原则的基本原则。其余12项原则的运用,不能违背客观性原则 //B&k`u
②、可比性原则:(掌握) -$\y_?}
要求会计核算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间指标口径一致,横向相互可比。 z xEL+ P
******可比性原则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可比性而忽略客观性。 }ZYd4h|g\z
******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的区别在于:可比性原则强调横向可比,一贯性原则强调纵向可比。 >[)7U _|p
③、一贯性原则:(掌握) ,.S~
Y
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C^WQI^
必要时可以适当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因坚持一贯性原则而违背客观性原则。变更条件:A、法律、法规要求;B、更恰当反映 53_Hl]#qZ
④、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决策相关,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zg>zUe
bA
⑤、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确认和披露,就是为了贯彻及时性原则 cF*TotU_m
⑥、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Z
<oaK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vN}#Kc\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当的期收入或费用。 n>z9K')
e.g.设置应收、应付、待摊、预提账户的设置,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dVGUG8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业务) \eTwXe]Pv
②、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 Fk7?xc
包含两层含义: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 XoK:N$\}t
e.g.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之一,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计量,也体现了配比性原则。 g_E$=j92v
③、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帐面余额。 yH
YsZ,GE
******资产发生减值的,可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辩证的否定 "37lx;CH
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掌握) oE@a'*.\
凡只使本年度受益的,作为收益性支出;使几个年度受益的,作为资本性支出。注意区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改良与修理的会计处理差异 @ 6\I~s(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D'>_I.
①、谨慎原则:(掌握):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kb%;=t2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以存在“不确定因素”为前提 q$L%36u~/
e.g.A、在会计核算上对资产计提8项减值准备,但不得设置密秘准备! 7jrt7[{
B、债务重组中对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的处理原则。 `b&%Hm
C、或有事项的确认和披露的相关规定。 yNBQGSH
D、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o"?gB}Dh
******八项准备列支科目: 2F;y;l%
坏账准备——管理费用 ^^u5*n+5
存货跌价准备——管理费用 Xxj-
6i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 fy1|$d{'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 1}+3dB_s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 !"e5h`/ADM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 B
kAm/R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 AD>e?u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 :]K4KFM
②、重要性原则:(掌握) >
-?f0K
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1y&\5kB
e.g.A、重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报告中重点说明,次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报告中合并反映 >dXGee>'M
B、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中,较多地运用了重要性原则,如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的,可以不披露;类型相同的非重大交易可以合并披露等 ]|pe>:gf'
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掌握) t|?ez4/{z
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能仅根据法律形式核算和反映。 =HK!(C
e.g.A、售后回购:不确认收益。 b#c:u2
B、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应满足4个确认条件。 1dY}\Sp
C、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将承包人和被承包企业之间,视同控制关系。 6 3iUi9P
D、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承租方对于租入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确认。 sfH_5
#w
E、当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在建工程应结转固定资产。 W.jGGt\<\
F、判断关联方关系:将拥有共同关键管理人员的两个企业,作为关联方。 @)+
AaC#-
三、六大会计要素 W-f=]eWg
1、 资产 f^ZRT@`O
①、三个特征,缺一不可(掌握) >~rTqtKd
A、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经济利益。E.g.以前“待处理财产损溢”: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 "s-"<&>a(
B、企业所拥有、或企业所控制(控制就是不能完全拥有)的 2ACCh4(/P
C、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Y/}
^
②、资产的确认标准:A、符合资产定义,B、金额能够可*地计量。如果金额不能可*地计量,即使符合资产的定义,满足三个特征,也不能确认为资产 )6MfRw
③、资产和或有资产的联系和区别: CZe ]kXNv
A、共同点:都是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资源,一旦企业拥有或者控制该资源,就会带来经济利益。
)iX~}7
B、区别:a、资产是企业已经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或有资产只是企业潜在的资源,企业尚未拥有或控制。b、资产是需要在会计报表内确认,或有资产不能在会计报表内确认。 Y|m+d
T6
2、负债 wo}H'Q}Hj
①、两个特征:A、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B、过去形成 P;y45b
②、负债和或有负债的联系和区别 B4/>H|
A、共同点:都是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义务,一旦履行该义务,就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