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5w :+=z
一、会计的三个作用(了解一下就行) 5 kQC
1、向企业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决策 LnM+,cBz
2、向经济责任考核工作提供会计信息 tn:tM5m
3、向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j1>1vD-`T
e.g.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要提供给银行(企业外部的债权人)、董事会(经济责任考核部门)和总经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x9eamJ,H
二、四个会计前提(也是了解内容,可能性几乎没有) !v$hqNt7
1、会计主体: 0 5 `x$f
明确会计主体的目的:A、划定经济业务空间范围。B、选择会计处理立场。C、区分会计主体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 .,feRK>3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 RD,`D!
①、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 {:!*1L
②、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 ^F_c'
2、持续经营:历史成本、折旧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 ]BX|G`CCc
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 OCF=)#}qd
3、会计分期: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hfVJg7-
4、货币计量 w 8T#~Dc
我国一般企业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一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 ])v
M# f
三、十三条会计原则:(一定会有客观题出现,要非常熟练掌握) ~kF^0-JZY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irri_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4fp}`U
①、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没有强调合法性)。客观性是会计核算原则的基本原则。其余12项原则的运用,不能违背客观性原则 0(HUy`]>
②、可比性原则:(掌握) 1[mX_ }K
要求会计核算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间指标口径一致,横向相互可比。 8*6U4R
******可比性原则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可比性而忽略客观性。 2g
ukK8R$
******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的区别在于:可比性原则强调横向可比,一贯性原则强调纵向可比。 [N.4i"
Cd
③、一贯性原则:(掌握) rr9N(AoxW
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C+jlIT+
必要时可以适当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因坚持一贯性原则而违背客观性原则。变更条件:A、法律、法规要求;B、更恰当反映 0<nk>o
④、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决策相关,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Pv/$;R%
⑤、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确认和披露,就是为了贯彻及时性原则 qK,rT*5=
⑥、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yP6^&'I+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qN[U|3k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当的期收入或费用。 ioz4kG!
e.g.设置应收、应付、待摊、预提账户的设置,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CKy' 8I9
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业务) D8G5,s-.
②、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 g \&Z_
包含两层含义: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 =J<3B
H^m
e.g.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之一,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计量,也体现了配比性原则。 }~y
i6!w'
③、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帐面余额。 GK~uoz:^O
******资产发生减值的,可按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辩证的否定 (HDR}!.
E
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掌握) 9J$N5
凡只使本年度受益的,作为收益性支出;使几个年度受益的,作为资本性支出。注意区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改良与修理的会计处理差异 _-$(=`8|<{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Z`
T]jm-3
①、谨慎原则:(掌握):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
0p_/mZ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以存在“不确定因素”为前提 RGf&KV/
e.g.A、在会计核算上对资产计提8项减值准备,但不得设置密秘准备! }k~ih?E^s
B、债务重组中对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的处理原则。 VMXccT9i!
C、或有事项的确认和披露的相关规定。 *3d+ !#;rG
D、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Jx!#y A;
******八项准备列支科目: Uyj6Ij_Pj)
坏账准备——管理费用 T1_O~<
存货跌价准备——管理费用 8,7^@[bzXx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 ))66_bech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 +Hgi
l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 .J"QW~g^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 |6v
$!wBi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 Qzt'ZK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 j4k\5~yzS
②、重要性原则:(掌握) J;|a)Nw
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区别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简化处理 GRM6H|.
e.g.A、重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报告中重点说明,次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报告中合并反映 qILb>#
B、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中,较多地运用了重要性原则,如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的,可以不披露;类型相同的非重大交易可以合并披露等 |Bz1u|uc
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掌握) ,)@njC?J
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能仅根据法律形式核算和反映。 E2K{9@i
e.g.A、售后回购:不确认收益。 ]l>LU2 sx
B、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应满足4个确认条件。 ~t^
Umx"Ew
C、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将承包人和被承包企业之间,视同控制关系。 dhv?36uE
D、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承租方对于租入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确认。 '
Dcj\=8
E、当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在建工程应结转固定资产。 x{4{.s%+:
F、判断关联方关系:将拥有共同关键管理人员的两个企业,作为关联方。 +fS<YT
三、六大会计要素 G!dx)v
1、 资产 eu={6/O
①、三个特征,缺一不可(掌握) B\S}*IE
A、直接或间接地带来经济利益。E.g.以前“待处理财产损溢”: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 i'V("
B、企业所拥有、或企业所控制(控制就是不能完全拥有)的 =gNPS0H
C、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N,W ?}
②、资产的确认标准:A、符合资产定义,B、金额能够可*地计量。如果金额不能可*地计量,即使符合资产的定义,满足三个特征,也不能确认为资产 UE8j8U'L
③、资产和或有资产的联系和区别: Kv0V`}<Yc
A、共同点:都是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资源,一旦企业拥有或者控制该资源,就会带来经济利益。 ;`N
h@*_
B、区别:a、资产是企业已经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或有资产只是企业潜在的资源,企业尚未拥有或控制。b、资产是需要在会计报表内确认,或有资产不能在会计报表内确认。 ckGmwYP9
2、负债 17$'r^t,S
①、两个特征:A、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B、过去形成 )G#mC0?PV
②、负债和或有负债的联系和区别 MH=7(15R
A、共同点:都是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义务,一旦履行该义务,就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Q$ph=
B、区别:负债是现时义务,需要在会计报表内确认;或有负债是潜在义务或特定的现时义务,不能在会计报表内确认。所谓特定的现时义务,是指不完全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现时义务,不能确认的原因在于该项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项义务的金额不能可*地予以计量 h4Wt
oE>i
3、所有者权益=股东投入+经营盈余 4>A|2+K\
4、收入(掌握) 7UIf
①、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只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 Ps!umV
******偶发的事件或交易中产生的:是利得,如“营业外收入” 则不能计入范畴 ZtyDip'x
②、三种来源:A、销售商品、提供劳务;B、让渡资金使用权;C、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不在列的如出售无形资产计入“营业外收入” t:MSV?
③、投资收益问题:是否属于收入,不能简单一刀切,应分具体情况 mww<Xm'
A、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下的股利收入、权益法核算下的占被投资公司净利润份额、长期债权投资获得的利息收入(含折溢价摊销):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因而归属于收入要素 vjjVZ
B、长期股权投资的转让处置所得、长期债权投资的转让处置所得、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是“利得” qv& Bai[
5、费用:要与当期收入相配比。 !iO2yp
偶发事件产生的属于损失,不属于费用,应计入营业外支出(或投资收益)。 DA1?M' N
6、利润:分清几个概念: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H-vHcqFx3
******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处置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不属于“收入”要素,属于“利得” u
3^pQ6Q
******营业外支出、处置投资产生的投资损失不属于“费用”要素,属于“损失” FA%_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