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融资产
1、金融资产的概念,包括哪些,注意长期股权投资也是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注意不得与任何其他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分类。
3、交易性金融资产满足3条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注意第三条: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注意这三类,出个多选题不过分。
4、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两种情况,别翻书,自己先想想。
5、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要将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该结转影响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但不影响利润总额。这一点也可以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比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将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入了投资收益,但是既影响了利润总额,又影响了投资收益。注意两者的区分。
6、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定是非衍生金融资产,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是衍生的,也可以是非衍生的。
7、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后,在本年度及以后的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例外的情况有3条(日期、本金、无法控制等事件)
8、摊余成本的调整:3条,注意第三条: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这个内容仅适用与金融资产。
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样,也是非衍生金融资产。
10、注意限售股权的分类:2条
11、金融资产减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比较-----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转回事项必须与原确认减值的事项有关),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比较----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也要一起转出----可以转回,债务工具转回计入当期损益,权益工具转回计入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不具有控制那种情况的)----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比较----不得转回。
12、存在大量性质类似且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企业,可以先将金额重大的区分开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13、减值涉及到外币的,先用外币的折现率将外币折现,再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14、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15、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计算确认(也就是说折现率不变,变的是摊余成本)。
第三章 存货
1、 存货分类为: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等七大类。
也就是说代制品、代修品,也计入存货里核算;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储备的原料,不计入存货里,而是计入到工程物资里,注意工程物资不属于存货项目里的。(很容易出多项选择题,计算类的)
2、计算存货成本时,注意相关税费,哪些不用计,哪些要记入存货成本里。
3、在确定存货成本过程中,下列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而是计入当期损益:4条
重点强调第四点: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账款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则进行处理。
4、包装物的处理
生产领用的----计入制造费用
随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活或出借的包装物------销售费用
随商品出售,单独计价或者出租的包装物------其他业务成本
5、注意不同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6、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分为有合同和无合同
7、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这里难度都不大,大家先想想,实在想不起来再翻书,这样就能加深记忆了。
8、因非正常原因导致的存货盘亏或毁损,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1、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这一点,必须自己牢记在心里,所以妮妮不写在这里了。
第二十六章 每股收益
1、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的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合并净利润。
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全部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2、库存股不属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且无权参与利润分配,应当在计算分母时扣除 。
3、新发行普通股的确定日期:4条
收取现金发行-------应收现金之日
债务转资本---------停计利息之日或结算日起
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从购买日起计算;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收购非现金资产-------确认收购之日起;
4、每股收益,如果企业存在终止经营的情况,应当按照扣除终止经营净利润以后的当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净利润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