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问题解答第一期 g@>l
lve{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3oLF^^^g
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出版后,我们收到了考生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目前,我们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具体分科解答如下。 #Pg`0xiV
一、《会计》 1cOR?=G~
1.教材差错更正 .4%z$(+6
(1)教材第35页,正数第六行的“短期投资”改为“投资”,“现金”改为“资金”。本段最后一句改为“购买股票、债券等时,根据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科目”。 v3Vve:}+
(2)教材第42页例3-1:改为甲公司支付1060000从二级市场购入公司发行股票,而不是1000000元。 EO)JMV?6
(3)教材第48页至第51页[例3-5]答案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全部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共四处。
zni9
(4)教材第49表3-2下方“*1138=....-3”,3是-3次方,应为右上角。 QNx]8r
(5)教材第115页第6行:55250000×0.0221应改为:55250000×10%。 \KhcNr?ja=
(6)P118,倒数第二行上面,增加:6.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D2&d",%&f
(7)教材第121页倒数第三行:删除“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和”。 MN2i0!+
(8)教材第131页正数第三段的倒数第二行,5万元改为6万元。 ZcXAqep8'
同页,表7-1第4列“利息”改为“利率”。 &wK:R,~x6
(9)教材第133页正数第4行的会计分录应改为: #9|&;C5',!
借:无形资产--商标权 5020000 c<|y/n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5000000 c%pf,sm'
银行存款 20000
g}<jn'@{
(10)教材第145页,正数第8行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改为:贷记“累计摊销”科目。同页,例题7-9第三行100万元改为10元。 m*_X PY
(11)教材第161页正数第10行,处置投资性房地产后面添加标点符号“。”。 "ZGP,=?y2
例16上面一段的倒数第1、2行中“;”改为“,”。 iuY,E
(12)教材第162页正数第14行的“投资性房地产--已出租土地所有权”改为“投资性房地产--土地所有权”。 ?m *e$!M0
同页,第(3)笔会计分录中,出售时其他业务成本应为19425000元,摊销应为10575000元。 ]?=87w
(13)教材第175页,最后一笔分录,借方应增加:“营业外支出 2 200 000”。 NRtH?&7
(14) 教材第239页倒数第3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x>EL|Q=?
(15)教材第255页正数第8行,(P/A, r, 10)改为:(P/A, r, 5); S~aWun
(16)教材第259页第5行:(100÷5)应为(10÷5) 3Sfd|0^
(17)教材第264页第14行:“库存商品”应为“发出商品” J "I,]
(18)教材第274页:第一笔会计分录的数字是否应为1100000,第二笔会计分录的数字是否应为900000。 2QaE&8vW
(19)教材第299页:(11)=(100000-200000)+(100000-100000)……这个(100000-100000)改为(953800-953800)。 L/:l>Ko>7
(20)教材第347页第六段:删除“重组债券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_rYW|*cIF
二、《审计》 $}WT"K
1.问:根据教材第30页中“特定情况下对独立性原则的运用”,如果注册会计师拥有被审计单位的少量股票,没有达到直接控制,也并没有达到重大的间接控制,是否需要回避? B.G6vx4yp
答:注册会计师不应拥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无论数量如何。 pL{oVk#,
2.问:教材第108页中提到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下提到的 “账户法”与教材第285页第五段提到的“分项审计方法”有什么区别? !2!Zhw2u
答:指的是一回事,只是表述方式不同。 \09A"fs{
3.问:教材第275页计算初始样本量的公式中的(Za+Zr)是否相当于估计的总体标准离差? {4 Yxh8
答:实质性程序中,初始样本规模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可接受的抽样风险、总体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标准离差(代表总体变异性)、总体规模。教材第275页计算初始样本量的公式中SD*才是估计的总体标准离差,(Za+Zr)是在既定的置信水平下,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对样本规模的影响(称置信系数)。 \o[][R#D
4.问:教材中提到的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是属于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还是直接报告业务? nvrh7l9nX
答:鉴证业务分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教材第52页指出,这两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预期使用者可以直接获取鉴证对象信息(责任方认定),而不一定要通过阅读鉴证报告。在直接报告业务中,可能不存在责任方认定,即便存在,该认定也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有关的鉴证对象信息。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中,管理层首先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可见责任方认定是存在的。如果该认定能够为使用者获取,则应为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否则应为直接报告业务。 Yt#;
+*d5
三、《财务成本管理》 2@tnOs(*
1.教材差错更正 LH4#p%Pb%
(1)教材第218页表下第5行“期末余值变现纳税”应为“变现余值损失抵税”,倒数第6行“(A/P,10%,5)”应为“(P/A,10%,5)”。 !rRBy3&
(2)教材第219页第7行“-折旧抵税”应为“+折旧抵税”。 _:9}RT?
(3)教材第277页第4行“营业流动资产增加”应为“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VVA^'+
(4)教材第281页第1行“净投资回报率”应为“净资本回报率”。 {V>F69IU
(5)教材第299页第17行“每股销售收入83.19美元,每股净利润3.91美元”应为“每股销售收入83.06美元,每股净利润3.82美元”。 t~ {O)tt
(6)教材第308页倒数第11行“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应为“看涨期权的出售者”。 5oG~ Fc
(7)教材第330页倒数第4行“NORMSDIST”应为“LN”。 y5eEEG6
2.教材相关问题 jaEe$2F2
(1)问:教材第340页表11-19中“未修正项目价值”与“修正项目价值数字”是如何得出的? LnE/62){N
答:“未修正项目价值”与“修正项目价值”的计算方法,书上以第4年为例做了说明,在此以第3年为例进一步解释。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