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中央管理企业: P8.tl"q
为了促进各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布置所属有关单位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M%i3A
附件: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 -}k'a{sj=
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二00四年八月十九日 D3yG@lIP3
附件1: #=R) s0j"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对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规范担保行为,防范担保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sqHvrI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企业和有对外担保业务的其他单位(以下统称单位)。 WlP
#L`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担保业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Omi3LXfDT
第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规定。 0`/ PEK{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有关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担保评估、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yG58?5
\9
第四条单位应当制定担保政策,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定期检查担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kNfqdCF{P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zcItZP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单位应当对担保业务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b3e:F{n
^
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Ltpd:c
(一)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二)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yHE3B\G
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担保业务的全过程。 UwY <3ul
第六条单位办理担保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担保业务流程,掌握担保专业知识。 &9\z!r6mc
第七条单位应当对担保业务建立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J=>?D@K
第八条审批人应当根据担保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a|$z$spf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担保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权限审批的担保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8_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担保业务。 f&t]O$
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担保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审批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担保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VtF^;
f
第十条单位应当制定担保业务流程,明确担保业务的评估、审批、执行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担保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xI'<4lo7Z
第三章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担保政策,防范担保业务风险。
,s0 E]](
第十二条单位提供担保业务,应当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对申请担保人是否符合担保政策进行审查;对符合单位担保政策的申请担保人,单位可自行或委托中介机构对其资产质量、偿债能力、财务信用及申请担保事项的合法性进行评估,形成书面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全面反映评估人员的意见,并经评估人员签章。 dC@aQi
6{6
单位要求申请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还应对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进行评估。 eN{[T
PPCq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根据评估报告以及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对担保业务进行集体审批。 Y."ujo #bB
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定提供担保或者改变集体审批意见。 +4ax~fuU
单位向关联方提供担保的,与关联方存在经济利益或近亲属关系的有关人员在审批环节应予回避。 8Q^yh6z
第十四条被担保人要求变更担保事项的,单位应当重新履行评估与审批程序。 ';??0M
第四章担保执行控制第十五条单位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根据集体审批意见,按规定的程序订立担保合同。订立担保合同前,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确保合同条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单位担保政策的规定。 12Qcjj%F*
申请担保人同时向多方申请担保的,单位应与其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本单位的担保份额,并落实担保责任。 :7p0JG
d
单位应当在担保合同中明确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报告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 "!XeK| Wi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建立担保业务执行情况的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对被担保人财务风险及担保事项实施情况的监测,定期形成书面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 &$ F0
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反担保财产的管理,妥善保管被担保人用于反担保的财产和权利凭证,定期核实财产的存续状况和价值,确保反担保财产安全、完整。 I.tJ4
第十八条单位应当在担保合同到期时全面清理用于担保的财产、权利凭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终止担保关系。 jD3,z*
第十九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担保业务的处理规定,对担保业务进行核算和披露。 =25qY"Mf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二十条单位应当建立对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vP&d
vAUF
第二十一条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Fqh]1t
(一)担保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担保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H[V^wyi'z
(二)担保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担保对象是否符合规定,担保业务评估是否科学合理,担保业务的审批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7P9n.
[
(三)担保业务的审批情况。重点检查担保业务审批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 Ken |!rL
(四)担保业务监测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对被担保人财务风险及被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是否定期提交监测报告,以及反担保财产的安全、完整是否得到保证。 RH ow%2D
(五)担保合同到期是否及时办理终结手续。 H~1la V
第二十二条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当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N+l~r]: &
单位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按照单位内部管理权限报告担保业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k(o[T),_%0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yRE^c
第二十四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B{a:cz>0<
]4\^>
附件2: [6BLC{2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保证对外投资的安全,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sW+YfJT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企业和有对外长期投资业务的其他单位(以下统称单位)。对外短期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可参照执行。
nWN~G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单位对外投资业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wKum{X8
第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规定。 2.}<VivT
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对外投资决策、执行、处置等环节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sF]v$kq
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 103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第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b>E%&sf
对外投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o^4qY
(一)对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二)对外投资的决策与执行;(三)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1a-}>r
第六条单位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相关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金融、投资、财会、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KSVIX!EsX
单位对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F/ 2@%,2n
第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对外投资业务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s:bwM:
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对外投资业务。 fOJk+?
c
第八条审批人应当根据对外投资授权审批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5}9-)\8=z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对外投资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6 wI22
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对外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审批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3X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