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6132
- 学分
- 16242
- 经验
- 2562
- 精华
- 49
- 金币
- 0
|
一、经济环境 D 77$a
Ct (一)宏观经济运行 E?jb? 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 :T}N] 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四个,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能够和国际收支平衡。 L>rW
S-
(1)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 WV;[v g]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7H?tp.Dw GDP,它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Hiih$O+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中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 U8eU[|-8O/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oEaE#I (2)充分就业与失业率 ig'4DmNC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衡量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w69G6G(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p'\@
@o5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 R+Rb[,m (3)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 xw3A |Aj?r 衡量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指标是通货膨胀。 6W'2w?qj?4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常用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hOe$h,E']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9$^v*!<z
\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 V_9>Z? 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6M bMAh5> 通货紧缩也是货币供求失衡、物价不稳定的一种表现,是物价持续、普遍、明显地下降。 7mYBxE/ (4)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 V6b)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_2eL3xXha.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如运输、旅游等)和单方面转移(如汇款、捐赠等),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的指标。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如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借款及企业信贷等。 Jh%k:TrBm 国际收支的衡量指标有很多,其中贸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进出口额)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对国内总供需产生重大的影响。 9!wm`'G8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7 6Y9mv 2.经济周期 TZ:dY x 经济周期亦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_Z8:5e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4 Kc "M (二)经济结构 HgRfMiC 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从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从直接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 :LB< z#M 1.产业结构 BBsZPJ5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行业。 leEzfbb{'.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比低的重要原因。 cx4'rK. 2.消费与投资的比例 eS"sd^;R 从支出角度来看,GDP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其中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净出口是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形成的差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含在私人消费之中。 Y0nuwX*{ 在中国,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而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企业,业务结构是批发业务的结构。 `pXC= []B2 (三)经济全球化 +e)RT<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c\JuR] 二、金融环境 7@i2Mz/eV (一)金融市场 hN_,Vy
f 1.金融市场的功能 tA9(N>[* 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 XXZ$^W& (1)货币资金融通功能 4JjO.H 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Gp))1b'; (2)资源配置功能 o#F0 3 (3)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 rVx?Yo1F' (4)经济调节功能 *!+?%e{;b 金融市场的经济调节功能既表现在借助货币资金供应总量的变化影响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又表现在借助货币资金的流动和配置可以影响经济结构和布局,还表现在借助利率、汇率、金融资产价格变动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9rQpKq:#
E (5)定价功能 U_e e3KKA 2.金融市场的种类 Dz&<6#L< (1)按期限划分 HUY1
nb= 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N%`Eq@5 ①货币市场 ?ik6kWI 货币市场是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因为其偿还期短、流动性强、风险小。我国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 E- rXYNfy ②资本市场 cx(b5Z 是指以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O:G-I$F| (2)按具体的交易工具类型划分 ,h$j%->U 金融市场可分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 pn2_ {8. (3)按交易的阶段划分 H>5@/0cL2 按金融工具交易的阶段来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28aEX_w ①发行市场 c95{Xy ②流通市场 :n<<hR0d (4)按交割时间划分 |/AY!Y3 按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9S[T
an| ①现货市场 pxs`g&3yd 现货市场是当日成交,当日、次日或隔日等几日内进行交割(即一方支付款项、另一方交付证券等金融工具)的市场。 u<{uUui}$v ②期货市场 %O3 r>o= 期货市场是将款项和证券等金融工具的交割放在成交后的某一约定时间进行的市场。 ^!>o5Y) (5)按交易场所划分 Qws#v}xF 金融市场可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c6)q(zz 3.我国的金融市场 zbL6TP@= 从市场类型看,由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等组成的货币市场,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组成的资本市场,以及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等均已经建立并形成一定规模。从市场层次看,一银行间市场为主体的场外市场予以交易所市场为主体的场内市场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U!}*clYL (1)货币市场 nxh9'"th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从1984年同业拆借市场开始的。1996年1月,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形成。 ;}gS8I| (2)资本市场 [Lo}_v&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形成。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并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债券市场。 !'EE8Tp~F (3)其它市场 1(z+*`"WB& 1994年4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已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3家期货交易所。2006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O.S ;b*+ 4.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T<"fEBI (1)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促进作用 ?QXo]X;f& 首先,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货币市场是银行流动性管理,尤其是实现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平衡的重要基础。 Bx32pY 其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5zH?1Z~* 再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度量提供了参考标准。 *n%J#[e( 最后,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银行创造和培养良好的优质客户。 ,, G6L{&Z (2)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S5B3S@| 第一,随着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会不断加大,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S#4y 第二,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 0Ie9T1D= 第三,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会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大量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会减少在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Yc5 (二)金融工具 3 _tO 1.基本概念 ]gQ4qu5 金融工具是用来证明融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条约 Q!VPk~~( (1)按期限的长短划分 pB;p\9A*q 按期限的长短划分,金融工具分为短期金融工具和长期金融工具。 TBYRY)~f (2)按融资方式划分 }Ik{tUS$ 按融资方式划分,金融工具可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 cTeEND) (3)按投资人所拥有的权力划分 A@0%7xm 金融工具可分为债权工具、股权工具和混合工具 (U |[C* ①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值、期限、利率等事项。根据发行人的不同,债券可分为企业债、国债和金融债三大类。 @u2nG:FG ②股票 oA&V,r 优先股和普通股 \}e1\MiZ A股、B股、H股、N股 O`hOVHDQ ③可转让公司债券 @M-+-6+ ④证券投资基金 Osdw\NNH~M (4)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 [S/]Vk|4 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可分为三类: 5Qik{cWxBq 第一类是用于投资和筹资的工具,如股票、债券等; B&`hvR 第二类是用于支付、便于商品流通的金融工具,主要指各种票据; 5u\si4 BL{ 第三类是用于保值、投机等目的的工具,如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8 JUUK(&Z (三)货币政策 Nd~?kZZu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息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媒介。货币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bt}Tht 1.货币政策目标 zZ|Si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操作目标的变动,操作目标的变动又通过一定的途径传导到整个金融体系,引起中介目标的变化。 5B?>.4R (1)最终目标 sgo({zA`i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7)D/WY5 这四大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要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是不可能的。 Q+[e)YO) 我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稳定(即国内物价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即汇率稳定)两个方面。 tw]RH(g+# (2)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Q-%Q7n'c 货币政策的时滞。 F}A@H<?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pCNihZ~ 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由三个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dJaF#6j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Z2WAVS
w M0 =流通中现金 "|
<\\HR M1 = 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B8_w3;x 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其它存款 *Ri?mEv
hF 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由于M2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因此,一般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M2。 /)xG%J7H 2.货币政策工具 W$0<a@ (1)公开市场业务 !c\d(u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Wr7^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总导致货币总量的多倍增加。同时,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还可导致证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 F+_4Q 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向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市场利率的上升。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面向商业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具有无风险、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 vS:%(Y"!< (2)存款准备金 9/MU
zt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7{:| )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IBWUeB:b 超额存款准备金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金运用的备用资金。 B3
'qmi<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为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它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 |*7uF<ink6 1984年,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200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0CxQ@~ttl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会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从而提高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性。 \CL |=8[2 (3)再贷款与再贴现 <$n%h/2% ①再贷款 su(y*187A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hq/\'Z&!+P 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分为三类: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hFP$MFab ②再贴现 [K[tL|EK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贴现的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 O k_I}X 作用机制: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我国于1986年正式开展对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 f8)D| (4)利率政策 sf]y\_zU ①利率及其种类 =V1k'XJ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间的比率。 Rs:<'A l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 W?G4\ubM3< l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rB|D^@mG l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ckP l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G
u<3*@Ng l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即期利率是指无息债券当前的到期收益率。远期利率是从未来的某个时点开始到更远的时点的利率,也就是未来的即期利率。 BUv;BzyV
②我国的利率政策工具 <oPo?r|oM|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O: sjf?z (5)汇率政策 *"0Yr`)S ①汇率及其种类 L._I"g5 H9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价格。 cn=~}T@~Z l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w^iSK- l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 &|Rs l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也称为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外汇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进行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远期外汇的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是有差额的。这种差额叫远期差价,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情况,升水时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i "I1xU l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R!=uml( ②汇率政策 q~r)B
} 一是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二是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三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选择汇率制度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ye[R^!}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又一次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应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Fg?Gx(g4 (6)窗口指导 OibW
8A4Z1 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形势,说明中央银行意图,劝其采取某些相应措施,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ji`N1e,l 以限制贷款增减为主要特征的窗口指导。 /Yc!m$uCW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财政政策可以运用的工具主要有税收、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券。 31wact^ 财政政策的一般做法是,在经济高涨时,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这样可以抑制总需求,使经济不致出现过热而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税并扩大政府开支,以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 }.4`zK&SB 财政政策工具: |v}"UW(y 税收 0[xu
m 政府支出 xzy7I6X 它包括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两部分。 ];^A8? 政府债券 6J6MR<5' 点击查看: 《公共基础》全部讲义 42:\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