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537阅读
  • 0回复

亡羊补牢的“四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论坛小c
 

发帖
212
学分
598
经验
60
精华
2
金币
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2-03-07

核心提示: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四大开始了无情的成本削减;但市场回暖时,他们发现人力短缺又成为难题。

“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 才是考验一个企业的时候。”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安永的一名员工在自己blog的开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显然安永并没有经受住考验,他随后写到:与老板客套寒暄一番后就与公司彻底分手了。

回顾金融危机时的裁员风波,安永以及并称“四大”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成为跨国公司中的负面典型。其中,安永因在金融危机前刚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大幅扩张,而采取更无情的裁员方案,成为裁员公司中的明星。

但中国市场意外的迅速回暖,给“四大”带来的尴尬延续至今。20095月时,部分“四大”公司还在裁员。但毕马威华东华西区首席合伙人冯光明告诉《环球企业家》,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就已经从业务层面感知到资本市场的好转,包括IPO在内的各种资本活动从死寂中恢复,2010年更是进入元气恢复的年景。

业务重新回到“四大”手里,这些会计师事务所亟需充裕员工来执行。除了社会招聘、校园招聘以外,当然也会将辞退的员工重新招募回来—但这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部门很快发现,裁员带来的坏名声对于这三种招聘渠道都造成了阻碍。

2008年之前10年,“四大”迎合了中国企业急于上市、迫切需要聘请更懂资本市场和国际游戏规则的机构,这四家公司疾速地跑马圈地,在发展高峰期的20072008年,“四大”占据了中国会计行业总收入的50% 以上,并且在年轻人尤其是毕业大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工作环境稳定、收入不低、职业规划清晰”的职业选择形象。但金融危机让企业兼并、企业IPO项目锐减,之前扩张时招聘的大量人手此时成为冗员。此前逐渐树立起的正面、光鲜形象因为裁员而被蒙上阴影。

从毕马威的财报中可以读到,其2010年全球业务的同比增长为2.6%,亚太区更是达到了11.7%。这样的增长当然足够让身处其中的从业人员放松一下心情。但对于已经离开公司的人,却无法形成回归的诱惑。相比投资银行、PE基金市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尚未恢复到2008年前业务的会计师行业对很多人来说暂时已经不是最具吸引力的栖身之所。

【人力短缺】

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四大”之上,比如在普华永道办公室的茶水间,一次性纸杯的提供仍然没有恢复,打印机的设置也常年处于双面打印状态。

这无疑直指“四大”的痛处。与实体公司不同,会计事务所作为服务性行业,一旦资本市场陷入停顿,很难通过提高销售积极应对危机,唯一的手段只有控制成本。

2008年年底,“四大”无一例外地进行劝退和裁员。之后,各种变相裁员不断,比如当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会主动提请续约。公司的气氛变得很微妙,中低层员工大多都在担心什么时候自己就接到裁员通知。在情况最为糟糕的时候,公司甚至在情急之下会进行毫无事先通知的紧急裁员。一位安永的员工告诉本刊,令其印象深刻的是,有些员工还在出差的项目中,就接到秘书的电话通知被召回,回到办公室无奈接受被辞退的境况。

与之同时进行的是强制实行的“无薪假期”或者支付部分收入的假期。一年之中,员工需要休上20天到一个月不等的假期,公司因此省下10%左右的成本。安永员工对此半开玩笑地总结说,招聘时安永喊出的口号是“People First”(以人为本),经济危机一来,果然契合了“People First”(意寓为削减成本时也先裁人)。

但市场回暖时,“四大”发现人力短缺又成为难题。公司又开始鼓励员工推荐优秀人才,“四大”之间的相互挖角也逐渐恢复激烈状态,开出的都是两倍于原公司收入的颇具诱惑力的条件。

但金融危机时因裁员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挥之不去。在大规模的校园招聘市场上,“四大”这个原先鲜亮的品牌遭受了信任危机。尽管一位普华永道管理层称,“四大永远不愁招不到人”,冯光明也认为在招人方面没有太大压力,但是在校园招聘会上,学生们对于取消加班工资、无法兑现承诺的奖金等做法直接提出了询问—谁又能保障在下一次经济波动时,员工不会再次被一夜之间扫地出门?而且,随着外资公司这些年不断褪去顶在头上的光芒,一部分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更倾向于去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上述普华永道的管理层就告诉本刊,现在拒绝“四大”工作邀请的毕业生多半都去了国企。而且,其他大公司都开出了比“四大”更好的薪酬条件,且涨幅远远高于“四大”。经济危机之前,“四大”每年的工资涨幅能高达20%,但20092010两年,却下降到只有5%,即便是业务持续复苏后的2011年,也无法同2008年前相比。“工作又过于辛苦,对毕业生来说,性价比太低。”一位普华永道员工说。

外界竞争压力是“四大”面临的另一大挑战。这两年,本土的会计事务所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起来,“四大”在中国的发展不再是“如入无人之境”。在危机时期,安永率先采取杀价措施来应对业务量减少和竞争的双重局面,业内甚至将安永称为Mr.50%,意思是将价格杀到正常水平的一半。而随着业务量回升,项目周期被缩短,执行层面的员工完成工作量的任务更重,尤其是在目前人手紧缺的情况下。

“四大”内部也面临着业务调整。过去“四大”最依赖的审计业务已经增长乏力,毕马威的财报显示,2010年审计业务减少了0.4%,而咨询业务则增长了8.3%,其他三家的情况也相差无几。“企业现在明白了,如果竞争能力不强,抗跌能力就薄弱,所以他们需要很好的咨询服务。”冯光明告诉本刊。但挑战仍在于人才严重缺乏,在收入条件无法与PE基金等相比的情况下,专业领域的人才很难流向“四大”的咨询—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正是他们在业务不佳时的铁腕裁员政策。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
 
上一个 下一个